当前位置:首页 > 休闲

疫情回穩,台灣民眾消費欲望卻沒有報復性攀升?

文:許月苓

圖片1

疫情回穩,消費展望偏保守

在最新的台灣調查中,隨著疫情受到控制,民眾民眾對於未來一年內感到悲觀的消費比例巨幅下降,然而卻只有三成民眾認為之後會「越來越好」,欲望有報偏保守的卻沒傾向也出現在對接下來的一個月消費預算當中。在這次最新的復性調查結果裡,維持之前調查結果的攀升基調,整體而言消費者的疫情回穩判斷仍偏較被動,規劃增加的台灣主力是在解封後的外食、娛樂等項目,民眾而其他醫療健康保健、消費包裝食品與家用貨物依舊是欲望有報最大宗的消費規劃,而且比以往更甚、卻沒增加約三成。復性

圖片2

疫情導致哪些東西留下?哪些消失?

儘管如此,群眾「悶壞了」帶來久違的出外娛樂與外食需求,但外送與實體消費之間,是否已因今年的危機而讓民眾習慣叫外賣與大幅仰賴線上購物?而這在銷路與行銷上是否已經造成不可逆地、明顯的版塊移動?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提供特殊的消費體驗,在剛開始報復性消費的新鮮感過後,人們還會願意親自去實體場所消費嗎?以及是否會有新形態的營運模式出現,例如外帶、遠端占店家經營主力、營運發展策略的調整(例如線上會議、線上表演成常態),或是有新型聚會場所與不同娛樂形式出現呢?

圖片3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儘管適逢百貨公司周年慶、「雙11」線上購物慶,與政策性「五倍券」等時機與誘因,但民眾的消費欲望卻沒有明顯攀升,這是否顯示民眾只是較為保守的將消費計畫延後,籌畫等待著購賣金額較高或別有規劃的目標品項;還是尚未出現令人怦然心動的商品,勾起民眾消費欲望呢?

把目標放在年底,更能看出消費者動向與接受程度

以剛在台灣開啟服務的Disney+影音服務為例,一方面民眾已經養成觀看線上串流的習慣是利多,但確實在這兵家必爭、短兵相接的激烈戰場上,該如何脫穎而出、甚至從過往較少使用的群體間吸引到新的閱聽者,的確是極大的挑戰。然而在這與疫情共存、難熬的時代,對某些宅產業而言卻也是最好的時代,如果能夠掌握這個轉折點,讓消費者重新感受到消費的活力、進而也更新營運的策略,那麼,年底迎來covid-19疫情後的消費重頭戲,也將會是檢驗與驗收企業在時代下的體質與經營方針的絕佳重頭戲。

責任編輯:徐喬莉
核稿編輯:黃玟捷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