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喵喵科技法律隨筆
最近媒體於2022年12月31日報導陳姓律師於台灣士林地方檢察署(下稱士林地檢)偵查庭中,律師列為因擔任告訴代理人職務時有抄寫關係人個人資料之情形,抄寫察官而遭檢察官當庭轉列為被告。關係
依據媒體記載,電話的違本件過程起因於蔡姓檢察官辦理案件過程中,號碼詢問關係人(即本案被告之配偶)的被檢被告身分與電話號碼,而經書記官當庭紀錄並顯示於電腦螢幕上,否真反個陳姓律師則遂抄寫該電話號碼。資法檢察官隨即厲聲斥責,律師列為該名律師雖表示其無違反《個資法》犯意,抄寫察官蔡姓檢察官仍稱:「你的關係客觀行為不是有做嗎?」,進而於詢問關係人後將該律師列為被告。電話的違
本起事件後續也引起台北律師公會與全國律師聯合會之關注,號碼並分別於2022年12月31日與2023年1月1日發出聲明,被檢被告認為律師於擔任告訴代理人時就其聽聞內容抄錄筆記,否真反個屬於律師執行業務之正當範圍,檢察官將該名律師轉列為被告之行為並無必要。
與此同時,由檢察官組成的劍青檢改則發表聲明,認為告訴代理人的職責在於提供事證,協助檢察官追訴犯罪,而非利用職務之便取得他人個資。
本文就以上情形所涉及之《個人資料保護法》(下稱《個資法》)之議題簡要探討如下:
本案可能涉及的法條?
檢察官依刑事訴訟法屬於偵查主體,因告訴、告發、自首或其他情事知有犯罪嫌疑者,應即開始偵查。
因此,本件士林地檢署檢察官可能認為陳姓律師因無《個資法》第19條第1項所列各款蒐集個人資料之合法事由,而有違反《個資法》第41條「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或損害他人之利益,而違反第6條第1項、第15條、第16條、第19條、第20條第1項規定,或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第21條限制國際傳輸之命令或處分,足生損害於他人者,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100萬元以下罰金。」之情形,將其轉列為刑事案件被告。
然而,刑罰的發動在法治國家應特別謹慎,本次事件如果要構成《個資法》第41條刑事責任的違反,除該名律師蒐集個資不具備《個資法》第19條第1項各款合法事由之外,尚須符合「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或損害他人之利益」以及「足生損害他人」之要件,始能以刑罰相繩。
我國執法人員不應恣意以刑事訴訟程序侵擾人民,單純違反《個資法》第19條,應回歸《個資法》第29條民事責任與第47條行政責任等規定,倘在未有相當事實或證據得認為行為人之行為符合「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或損害他人之利益」以及「足生損害他人」之要件,即將行為人列為刑事被告,難免遭輿論認為檢察官有濫權之情形。
電話號碼是否屬於個人資料?
電話號碼當然屬於個人資料,《個資法》第2條第1款規定即已指出,個人資料係指「自然人之姓名……聯絡方式……及其他得以直接或間接方式識別該個人之資料。」
現行我國《個資法》之法律主責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亦於其個人資料保護專區,明白表示電話號碼屬於《個資法》所欲保護之個人資料。退一步來看,取得一個人的電話號碼,後續就能透過撥打電話、發送簡訊方式或添加社群媒體帳號而直接聯繫對方,對於個人的隱私自然會造成一定的侵擾。
何謂個人資料之蒐集?不小心聽到別人的電話號碼算嗎?
我國《個資法》對於蒐集個人資料之定義較為寬廣,依《個資法》第2條第3款規定,係指以任何方式取得個人資料。因此,將電話號碼等個人資料抄寫於筆記本上當然是屬於個資之蒐集。
但是,如果是看到或聽到電話號碼的話呢?
依照前述《個資法》之定義來看,應該也構成個資的蒐集。畢竟,在看到或聽到的當下,資訊便已經進入到腦袋了,至於有沒有記起來,那應該是後續個資「處理」的議題。過往亦有網友分享其於便利商店結帳報電話號碼時,遭到店員記住號碼後騷擾與添加社群媒體好友的情形。
但是,現行《個資法》對於個資蒐集之定義,如果結合前述檢察官恣意認事用法的態度,那便會造成民眾的困擾與恐慌。人民會開始思考,到底我在便利商店排隊買東西「客觀行為上」聽到或看到前面民眾購物時所報的會員電話,是不是就有觸犯《個資法》第41條之嫌疑?會不會有刑事責任?會不會遭到見義勇為的人士依現行犯逮捕扭送警察局?
公務機關是否應負擔責任?
個資的蒐集、處理與利用,是一個多面向且動態的過程,本件律師之行為雖讓檢察官認為有不法蒐集之情形,但同時應檢討是「誰」讓該名律師知悉關係人之資料?就像個資外洩事件一樣,社會大眾除了非難駭客,同樣也會嚴厲譴責未善盡個資保護責任的機關,並要求落實其個資保護義務。
公務機關(於本案即為士林地檢署)依照《個資法》第15條與第16條規定於執行法定職務必要範圍內,固可以就個人資料為蒐集、處理與利用。
然而在前揭蒐集、處理與利用個人資料之過程中,公務機關仍應依《個資法》第18條與《個資法》施行細則第12條,對於其所保有之個人資料,善盡保護責任。如有構成《個資法》第28條或第41條之違反時,而導致當事人個人資料「遭不法蒐集」、處理、利用或其他侵害當事人權利時,亦應負起相應之法律責任。
結論
從目前媒體報導揭露之情形來看,陳姓律師當庭抄錄關係人個資雖可能構成《個資法》第19條之違反,但如同前面所述,單純違反《個資法》第19條並不當然構成《個資法》第41條刑事責任之違反。一個體制健全的法治社會,在未有相當事證認為行為人的行為違反刑法時,不應動輒以刑罰或刑事程序侵害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