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人與富士山(中):無法爬真正的日本人與富士山朝聖,可以去住家附近的富士迷你「富士塚」
2021年9月下旬,我抽空到富士山旅行。山下士山
旅行的鄰近目的就只是趁疫情降溫、遊客還不多的江戶時期離開一下東京,接觸大自然、又路放鬆身心而已。況良目的好吉地選富士山,純粹是田口突發奇想,沒有特別的自古最熱原因。由於富士山的登富夏季登山期間已過,所以我想到的門路玩法是從吉田口五合目徒步下山。
富士山位在靜岡縣和山梨縣的日本人與交界附近。山的富士北面是山梨,南面是山下士山靜岡。富士山頂不是由兩個縣平分,而是行政歸屬未定。因為富士山頂至富士山東邊的小富士約5.5公里的範圍的縣界未定。
2014年,日本的國土地理院的電子地圖,曾經誤把富士山頂標示成靜岡縣富士宮市。由於地圖標示不正確可能會造成民眾誤會,甚至影響地方觀光,所以山梨縣知事就要求國土地理院修正資料。富士山山頂的歸屬也一時成為話題。2021年的現在,富士山山頂的縣界依然還是未定狀態。
富士山的山頂是私有地,地主是淺間大社。淺間大社的本部在靜岡縣富士宮市。靜岡縣民常常把靜岡的富士山風景稱作「表富士」,意思就是「正面的富士山」。對靜岡縣而言,這些都是宣傳靜岡的富士山觀光的有利材料。
不過從世界遺產構成要素的角度來看,富士山世界遺產中有11個要素在靜岡縣,21個要素在山梨縣,以及1個共用要素(富士山山頂)。所以山梨的富士山宣傳材料其實比靜岡多。
現在富士山的主要登山路線有四條:富士宮口、御殿場口、須走口、吉田口。其中富士宮口、御殿場口、須走口在靜岡縣,吉田口在山梨縣。從登山路線的數量來看,靜岡縣似乎佔了優勢,不過事實上,最近十幾年的統計資料中,從吉田口登山的人數比靜岡縣的三條路線加起來的人數多。這是因為吉田口的登山路線比較好走,適合入門登山客攀登,所以多數登山客在爬富士山時會選擇從吉田口上山。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富士山大約是在江戶時代成為一般民眾可以爬的山。當時的吉田口就是熱門的登山路線。因為吉田口離江戶最近,江戶的民眾要爬富士山時,自然會選吉田口入山。
1707年,富士山的東南山腰部分大爆發,形成一個大窟窿,靠駿河(現在的靜岡)一邊的登山路線有好幾十年無法通行。由於吉田口位在富士山的另外一邊,登山幾乎不受影響,所以坐穩了富士登山最熱門路線的寶座。
到了20世紀的汽車時代,通往吉田口五合目的道路在1964年通車,民眾可以搭車到吉田口五合目後再開始爬山。靜岡的富士宮五合目的道路則是在1970年通車。富士宮口的登山路線沒有吉田口平緩,車道的整備也比吉田口慢了幾年,所以人氣一直不如吉田口。即使是21世紀的現在,東京到富士山五合目的觀光巴士旅遊套裝行程,大多都是到吉田口的五合目。
古代人從吉田口爬富士山,是從山腳的淺間大神(現在的「北口本宮富士淺間神社」)出發,在一合目下方的馬返接受驅邪加持儀式後,就從一合目開始向山頂邁進。現代人從吉田口爬富士山,大多是省略五合目以下的路線,直接從山腰開始爬。現代人省略的路線,就是我這次去富士山體驗的路線。
從吉田口五合目徒步下山的路線很單純。就是從五合目的停車場往登山口走,看到了登山口標示後,不要登山,繼續直走。然後石頭路就會變成比較平坦的產業林道(車道)。沿著林道找到步道入口後,順著步道走即可下山。
由於這一天不是假日,所以爬山的人比較少,整個步道區間我只遇到兩個人。一個是練習越野長跑的人,另一個是爬山的人。
茶屋是讓登山遊客歇腳聊天的地方。有賣咖啡、飲料、泡麵等,還會提供遊客交通資訊。性質上也是一種山小屋,只是「純茶屋」不提供住宿。
富士山收費道路在1964年通車後,登山客大多直接從吉田口五合目開始登山,結果五合目以下的山小屋沒有生意可做,全部歇業,最後變成廢墟。馬返的好幾間茶屋也因此歇業。不過大文司屋在歇業後,因為有人幫忙維護,所以幸運地保存下來。現在大文司屋的主人是上班族退休後,用做公益的感覺在2020年讓祖先的茶屋復活。
這一天,我帶的食物和飲料是三個飯糰和一瓶500cc的麥茶。我當初打算在到達馬返後,找個可以坐下來的地方野餐。不過到了馬返後,發現找不到適合坐下的地方。
茶屋主人就把我叫住,讓我在茶屋休息用餐。為了聊表謝意,我點了一杯咖啡。結果咖啡是現磨的,而且是良心價。聊天時,得知茶屋主人以前有受過台灣人的幫助,也對台灣有好感。
馬返和淺間神社之間,在春秋期間的週末假日以及整個夏季登山期間有行駛小型巴士。其他時期如果要從馬返到市區,就只能走路或叫計程車。
我是和馬返的茶屋主人聊天後才知道當天沒有小型巴士可搭,所以臨時決定從馬返走到淺間神社(市區)。馬返和淺間神社之間有車道和遊步道兩條路,兩條路幾乎平行,而且幾乎是直通淺間神社(不過沿途偶爾會有一點小彎,所以看不到底)。
一開始我是走遊步道,不過遊步道崎嶇不平,走起來容易疲勞,所以過了中間點的中茶屋後我就改走車道。在車道上走了約10分鐘,下山途中遇到的越野跑步哥就從後方追過了我。之後我在車道又分別遇到兩名跑步的當地民眾。顯然越野跑步哥及慢跑民眾都認為車道優於步道。
在這次旅行之前,我一共去過三次富士山。而且全部是去吉田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