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燒烤之兵法全攻略續集(四):印尼可說是「沙嗲之王」,甚至有穆斯林不吃的豬肉沙嗲

  • 燒烤之兵法全攻略續集(一):在南美洲大多數國家,燒烤沙嗲甚至斯林燒烤作法都來自神秘牛仔「高卓人」
  • 燒烤之兵法全攻略續集(二):安東尼波登說他吃過最好吃的兵之王豬肉,就是法全菲律賓「勒瓊」
  • 燒烤之兵法全攻略續集(三):流行於東南亞的「沙嗲」,源自於蒙兀兒帝國料理kebab

牛肉

  • 包起來沙嗲(Sate Buntel)

這種牛肉沙嗲正如其名,攻略最傳統的續集做法就是包起來燒烤。在談它的印尼有穆做法和起源之前,我們先來介紹它的可說發源地梭羅。

特別介紹這個都市有三個原因,不吃一是豬嗲又稱之為又譯「蘇拉加達」(Surakarta)的梭羅(Solo),是肉沙印尼中爪哇省以客家人為絕大多數的眾多華人聚居的印尼主要城市城市之一;二是這裡是印尼前總統蘇哈托的出生地;三是這裡有著羊肉湯tengkleng、雞肉湯timlo;以及將牛排、燒烤沙嗲甚至斯林沙拉和湯結合成一道菜的兵之王梭羅沙拉Selat solo等印尼傳統菜色。

包起來沙嗲是法全在以前由貧窮的農民所發明。他們用了要享用當時貴族吃的攻略沙嗲,便去收集肉攤剩的續集碎肉,再將之用脂肪包起來後烤來吃。最初,這些農民從牛骨上一點一點地將肉刮下來做包起來沙嗲。不過時至今日,則是直接使用牛絞肉,但用脂肪包著烤的做法並沒有消失,而是保存了下來。

油脂的包覆,使的這種沙嗲有著豐潤的口感,不過為了中和油膩,會搭配高麗菜絲、番茄、紅洋蔥與檸檬。

  • 肉汁沙嗲(Sate Kuah)

前文有提到印尼湯(soto)是印尼的國菜之一,而肉汁沙嗲(Sate Kuah)的kuah也是肉湯,但比較辣而濃稠,更像是肉汁。

這道菜最常見於雅加達的貝塔維菜系(Betawi cuisine)。貝塔維菜和馬來西亞的峇峇娘惹菜 (Peranakans cusine)一樣,都同時受到不同國家菜系的影響和融合。後者主要融合了馬來菜、印度菜與中菜,前者更是在中菜、印度菜之外,還受到阿拉伯菜與歐洲菜的影響。

這是因為印尼群島各地的人,以及各國商人,在幾世紀前就被吸引到了曾被稱為貝塔維的雅加達。貝塔維,是巴達維亞人(people of Batavia)的意思。1619年,荷蘭人征服了這座城市後,將之重命名為八打威/巴達維亞,並定為荷屬東印度的首都。這個地區除了對應於當今的印尼的雅加達外,還可以指市區或其郊區和腹地Ommelanden,包括了雅加達、萬丹(Banten)和西爪哇等印尼省份。

  • 軟糯沙嗲/甜沙嗲(Sate Lembut /Sate Manis)

這兩種沙嗲都屬於貝塔維菜系。前者很少見,使用的是中不含脂肪的牛絞肉,另外再混合椰子碎和香料。由於這種沙嗲吃起來肉質非常柔軟,因此稱之為軟糯沙嗲。後者則只選用牛里脊,以混合了檸檬汁、甜醬油、芫荽、孜然、胡椒、大蒜、辣椒的香料甜醬醃製過進行燒烤。兩者都會搭配馬來粽Ketupat食用。

  • 馬蘭吉沙嗲(Sate Maranggi)

馬蘭吉沙嗲有兩大類,一種是印尼西爪哇省的Purwakarta使用牛肉和羊肉兩種肉類的;Cianjur版本則多使用豬肉。兩者皆搭配糯米餅Jadah食用。

雖然馬蘭吉沙嗲的醃料與一般牛肉沙嗲並無不同,但是它在醃製後烤後就不再加佐料了。此外,馬蘭吉沙嗲的醃料中還會加入火炬薑(Etlingera elatior)這種有著甘草風味的香料。

其它還有日惹市的點心牛油沙嗲Sate Gajih等。

羊肉

  • 羊肉沙嗲(Sate kambing)

羊肉沙嗲又可按照地域分為雅加達羊肉沙嗲(sate kambing Jakarta)、中爪哇的直葛羊肉沙嗲(sate kambing Tegal) (Tegal lamb satay) 、爪哇的馬蘭吉沙嗲( sate Maranggi)、東爪哇的馬都拉羊肉沙嗲(sate kambing Madura)。

羊肉沙嗲所使用的部位多為羊腿,不過也會使用羊內臟,像是sate hati kambing使用的是羊肝、sate torpedo使用羊睪丸。而其它的內臟沙嗲我們留待後文再詳談。

作為荷屬東印度殖民地時期的製糖業起源,以及現在以茶文化著稱的城市直葛的「直葛沙嗲」(Sate Tegal),則必選用五個月的小羔羊。不過在直葛,它被稱為Sate Kambing Balibul。

Balibul為「baru lima bulan」的縮寫,意思是只有五個月大。因此Sate Kambing Balibul就是只有五個月的羊肉沙嗲的意思。直葛沙嗲在烤之前不會先醃過,盛盤時附上甜醬油。新鮮辣椒片和紅蔥片、綠番茄和蒸飯。

日惹的羊肉沙嗲Sate klatak所使用的羊肉同樣也不先進行醃漬,而只用鹽和胡椒調味。「klatak」是爪哇與的明火燒烤的意思。Sate klatak所使用的烤串不是用竹籤,而是使用鐵籤,以確保能夠均勻受熱。多搭配濃郁而辛辣,以羊骨熬製的的咖哩湯「瓜萊」(Gulai)一起食用。

豬肉

  • 豬肉沙嗲(Sate babi)

豬肉沙嗲是印尼華人的comfort food。由於華人社群不像穆斯林一樣有豬肉禁忌,因此在印尼各個有中國城的都市都可見到。此外,豬肉沙嗲在主要為印度教徒的峇里島,以及主要為基督徒的北蘇拉威西省、北蘇門答臘省和尼亞斯島也都十分風行。其主要使用的部位則是豬頸與豬肩肉。

峇里島的豬肉沙嗲叫做Sate Plecing,其名來自於一種叫plecing的參巴醬。Sate Plecing完全沒有使用花生,主要調味料為番茄、辣椒、石栗、蝦醬、大蒜所搗成的辣醬,其火紅的顏色正是它的正字標記。

海鮮

  • 虱目魚沙嗲(Sate bandeng)

這是爪哇島最西部的萬丹省的傳統巽他菜(Sundanese cuisine)。虱目魚最早在17世紀由荷蘭人自印尼引入台灣。而早在16世紀,萬丹的蘇丹為了用虱目魚招待他的皇家賓客,就命令他的廚師做一道沒有魚刺,方便食用的菜品。而廚師的方式是將魚搗至骨肉分離,然後再將魚骨由頭至尾抽出。魚肉則與椰奶香料混合後,再填入魚皮之中,以竹串串起進行燒烤。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