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專訪】科技藝術家黃心健:VR不一定要「看」,而是用身體來感受

文:史惟筑
攝影:林政億

九歲的專訪黃心健握著筆,畫下六架坦克飛機艦、科技火箭坦克炮規格的藝術用身混種機型。機身綴著工整的家黃裝飾與編號,幾架艦體上刻著A、心健C、不定E、體來Z、感受X等可能作為艦隊型號,專訪抑或暗示有如無敵鐵金剛刀槍不入的科技Z超合金外殼。

他當時或許正構思著一段宇宙科幻冒險,藝術用身準備前往銀河巡邏,家黃也可能想跟著國隆駕駛無敵鐵金剛,心健對抗赫爾博士統治世界的不定野心。

於是體來,他又為鐵金剛打造一個隱匿在水中的秘密基地:海底火山。在這裡,有原子發電廠、礦坑、戰備室、彈藥庫、變電房、防衛炮、修護室等提供各項補充裝備與修復功能的廠房,還有那間佔據火山最中心,拿來放置鐵金鋼的醒目房倉。海底火山看似遺世獨立,卻有一條與外在世界相連的隧道,隨時準備將鐵金剛運送出去保衛地球。

小小黃心健的心裡已是地球宇宙,手又能細膩、條理地繪製那廣袤無垠的想像,讓觀者能循圖索驥進入他的秘密基地。無限與秩序、想像與實踐、科幻與藝術這看似兩兩相異的特質,似乎從小就在黃心健身上拉扯亦共存。

就像在編號一號的坦克飛機艦上,ART三個字母也被工整地刻在艦身;也像他頭戴鴨舌帽、赤裸雙腳為採訪團隊開門時那看似違和卻也再自然不過的模樣。身為當代科技藝術領航人、VR創作先鋒,黃心健想以科技藝術告訴人們的故事,其實只是他的日常。

1660287596351Photo Credit: 文策院提供

鎖在深櫃的兒時夢

藝術在黃心健成長過程中看似理所當然,卻又需費心爭取。父親為教育學者黃元齡教授,母親是油畫家黎蘭女士,黃心健常在媒體中談及自己從小生長在傳統的藝術環境中。

然而「傳統」一詞除了代表從小習畫的教育條件外,也隱含著如何界定美術的框架,以及台灣家庭對子女從事藝術工作的限制。和絕大部分的台灣家長一樣,漫畫並不在黃心健父母認知的藝術範疇內,儘管黃心健自小學便展現驚人的繪畫才能,夢想啟程至科幻國度,卻仍得替珍愛的漫畫編目造冊、替書櫃上鎖,更時不時得打開巡查兩相對照,確保沒有任何一冊會在傳統教育的管教思維下不翼而飛。

然而當我問道,既然童年時能為漫畫據理力爭,長大後為何卻願意放棄自己熱愛的藝術設計科系,選擇進入台大機械系就讀時,他說:「這可能是我自己的人生態度」,「一邊妥協,一邊求得超脫的感覺」。

不過,他口中的「妥協」並不等同委屈或犧牲,而是在現實與理念間找到生活的延續。或許黃心健的雙親一開始並不贊成他追求藝術的心念,卻直接在生活裡,讓他體悟到藝術與生活如何相容並蓄。

說著說著,黃心健談起一則兒時記憶,為了貼補家用,黃心健的母親會在家裡教準備報考美術班的學生作畫。他們多半會在下午四、五點左右到家裡來畫炭筆畫、石膏像,由於接近晚飯時間,黃心健母親總必須一邊教畫,一邊抽空進廚房準備晚餐。

「有次印象非常深刻,可能有個學生畫畫到一半,有一塊面不知道怎麼處理,然後他就說:哎呀,老師,您能不能來幫我一下?那時候我母親其實洗菜洗到一半,然後她出來,手這樣一抖、擦一下,就直接拿起炭筆教他畫。」黃心健學著母親手一抖、往身上擦的模樣:「我覺得那是非常完美的一筆」。那一筆,對他而言代表了與藝術並存的,家事、家庭責任的延續。

黃心健在母親身上看到藝術與家庭並非一翻兩瞪眼的決絕,於是決定先完成台大機械系學業,畢業後準備報考美國設計學院期間,再慢慢說服家人自己的「轉向」。只不過大學的黃心健仍未間斷對漫畫的熱愛,不但在學校成立漫畫社,甚至還請到鄭問擔任社團指導老師!

1660287641754Photo Credit: 文策院提供

魔幻之路啟程

「申請美國四所設計學院錄取三所,其中兩所都讓我從研究所開始讀,只有ArtCenter要我從大學開始,但我覺得他們的catalog太漂亮了,真的很想去」,黃心健悠悠解釋這個想從大學念起的決定。

位於洛杉磯帕薩迪納的藝術中心設計學院(ArtCenter College of Designe,簡稱ACCD)不僅校園美,更是全球設計領域數一數二的學校。從理工科畢業的黃心健,終於正式踏進自己熱愛的領域。在這裡,黃心健因此有機會受到電腦生成3D影像的訓練。

在個人電腦仍不普及的年代,ACCD是極少數擁有SGI(Silicon Graphics Inc.,在台灣早年譯為視算科技)工作站的學校之一。最早大量使用電腦生成立體影像的《侏羅紀公園》,就是運用SGI電腦系統,創造出栩栩如生的恐龍與場景,電影中更出現SGI生產的世界第一台64位元工作站。可想而知ACCD的學生們有多迫不及待想要使用這套系統。

黃心健回憶,一開始學校不限制使用工作站的時間,所以實驗室裡總有滿滿的人,有次他在工作站前累到暈睡過去,醒來時已經半夜兩點,但周遭仍都是人

非常魔幻的時刻,那裡非常安靜,但你就聽到這個(滑鼠)咔嗒咔嗒咔嗒的聲音,所有的人都在按這個東西,非常地詭異。

此起彼落的滑鼠點擊聲,就像是急欲以技術將藝術推進另個維度的引擎。

黃心健曾在其著作《科技蜃樓》提到過,在這個人才濟濟、競爭激烈、課程安排密度極高的學校裡,幾乎每天都在熬夜,還曾因精神不濟而讓手工刀劃破膝蓋。身體的勞累是一回事,心理的抗壓又是另一回事,畢竟在設計或藝術領域裡,面對才華度量的時刻極為殘酷。

一次期末審查,老師望著他說:「心健,我知道你是一個很好的人,但是依我們的專業,我們會建議你轉系。」人生好不容易歷經妥協才得以轉向,竟換來此般打擊,如同否定一直以來的志趣與理想,黃心健如今笑著說,當下只能以「怒吃一頓大餐」來排解挫折。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