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詹順貴:在法學博士黃國昌的認知裡,難道只有刑事案件才需要「司法正義」?

文:詹順貴

「司法正義」很複雜、詹順知裡只有正義專業,貴法國昌卻影響人民至鉅

讀法律之故,學博刑事學生時代常聽人說打官司要算命看時辰,士黃司法這句話是難道指提告或起訴要看一下遞送法院的時機。當時認為是案件無稽之談,但當律師越久,才需卻越相信這句話有一定智慧。詹順知裡只有正義

因為不同時間遞起訴狀,貴法國昌通常就會分配由不同法官審理,學博刑事也就可能會出現不同結果。士黃司法其中所隱含更深層的難道資訊,則是案件縱使司法官考試及格並經一年半至兩年的司法官職前研習培訓,相同案件遇到不同法官仍可能出現不同判決結果,才需此現象正是詹順知裡只有正義「司法正義」核心問題之一。

理論上,既然法官的養成過程相同(近10幾年不少律師申請轉任法官,除了社會實務經驗略多外,養成過程沒有不同),相同案件或同類型的類似案件,縱使由不同法官審理,不該出現不同判決結果的現象。如此人民才會比較相信司法,但實務現況卻經常不是這般。

表面原因是法官「獨立審判」,不僅享有審判核心的自由心證,對於抽象法律條文的理解與詮釋也可能見仁見智;更深層因素,可能包括個別法官認真與否、人權意識與社會輿論抗壓性高低不同、會否被干涉(包括關說、受賄)等。

因此,司法需要有上訴救濟制度,來改善、減少判決認定事實錯誤或適用法律不當的情況。以上情況,不只出現在刑事案件,民事案件、行政訴訟也都會,所以,只要遇到需要打官司的情況,人民都會期待「司法正義」。

66zfmejol9a950nzvtmu5yto4cukr0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com/達志影像

「司法正義」不該侷於刑事案件

反觀由陳之漢與黃國昌發起的716公平正義救台灣遊行,在「司法正義」方面所提出的五大訴求,除了杜絕權貴司法、打破黑箱假釋較特別外,無非回到嚴刑峻罰的老舊刑罰理論報復主義思維,而且全部鎖定在刑事案件與刑事政策上。令人好奇的是,在法學博士黃國昌的認知裡,難道只有刑事領域才需要「司法正義」?

其實要檢驗台灣的「司法正義」,與其用口號宣言,不如直接用具體案例檢視。都同在7月21日宣判的苗栗縣鍾東錦縣長當選無效案、恩恩國賠案與第一件適用國民法官法的殺夫案等判決,便是很好的案例。

如果再參酌對照較久的案例,如遠雄趙藤雄交保裁定與蘇治芬收押案、馬英九特別費案、林益世貪污案、謝清志南科減震案…等,乃至更早期的美麗島大審判、白色恐怖時期的判決。也許便能看出司法系統尚未完成轉型正義之前,「司法正義」很難一步到位。

所謂「司法正義」,應該落實在兩個面向:

  • 審判的公正性

這是指法官必須不分原被告身分階級貧富、不憑一己好惡、不受外界干涉,單純依據法律規定與證據做出公正的判決。為了保障法官可以公正審判,〈憲法第80條〉明定「法官須超出黨派以外,依據法律獨立審判,不受任何干涉。」;〈第81條〉規定「法官為終身職,非受刑事或懲戒處分,或禁治產之宣告,不得免職。非依法律,不得停職、轉任或減俸。」都是配套。

  • 審判妥適性與效率兼顧

法諺說「遲來的正義,不是正義」,彰顯的正是審判妥適性與效率,其中妥適性指的是判決能讓人心服。此一面向適用的對象也不僅限於刑案的受害人或其家屬,其他民事、行政訴訟案件也適用。

例如在徵收案件,房屋都被強拆之後,法院才判決撤銷核准徵收的處分,或已經大挖大填地整地,法院才判決撤銷通過的環評處分,又或請求履行商務契約或損害賠償案件,判決時早已情勢全非,甚至倒閉;拆屋還地案件,一審判應拆並宣告得假執行,原告立刻供擔保聲請假執行,被告上訴後雖然獲得改判無須拆屋還地,但因無資力提供反擔保,已經被拆屋掃地出門。以上情況筆者皆曾遇過,當事人都充滿無奈。

簡單來說,「審判獨立」是為了讓「審判公正」,「審判公正」才能促使「審判妥適」(但還有法官個人因素,因此審判公正未必即能達到審判妥適)。至於效率,則牽涉更廣,包括法官認真與否、審判經驗累積等個別因素與司法資源配置,但一樣對人民權益影響重大。

國民法官新制上路(1)Photo Credit: 中央社

首件國民法官參審的案子,值得持續追蹤

以有國民法官參與審判,並且是第一件宣判的殺夫案為例。《國民法官法》是112年1月1日施行,依新北地院新聞稿(筆者7月24日查詢,判決書尚未上網公開),該案首件適用《國民法官法》規定全程進行各項程序(含協商會議、準備、國民法官選任及審理程序等)並宣判的案件,僅用4天期間進行密集的選任、檢辯法庭攻防與審理、內部評議等程序,即能宣判,算是相當有效率。

由於被告認罪,加上長期被丈夫家暴,法院量處被告7年2月有期徒刑,與檢察官具體求刑8至10年,也相去不遠,似乎可歸類為妥適判決(因為筆者無法詳閱卷證資料,無法鐵口直斷)。如果檢察官與被告最後都選擇接受不再上訴,便可斷言是有效率且妥適的判決,對國民法官參審制應該是非常好的開始,但畢竟只是指標性第1件,未來仍須累積更多案例整體觀察。

苗栗縣鍾東錦縣長當選無效之訴案件,依據苗栗地院所發新聞稿(筆者7月24日查詢,判決書也尚未上網公開),判決鍾東錦當選有效的理由,是認為「丘姓女子行賄過程雖有提及鍾東錦、林裕欽,但僅係『出於己意自發性』為鍾東錦、林裕欽拉票,與其交付林姓女子之賄款無對價關係,難認有為鍾東錦、林裕欽買票之事實。」似乎有與客觀事實、社會生活經驗法則不盡相符的主觀判斷。

新北地院駁回「恩恩案」的國賠聲請的判決,理由是原告無法提出醫學資料或因果關係證明「恩恩」死亡與公務員有關。由於恩恩父親主張的是染疫後高燒被延誤送醫的部分,而非染疫本身或送醫後誤診、誤醫,被分配到這般的舉證責任,恐怕連神仙也難救敗訴的命運。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