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下273.056摄氏度!我国科学家实现无液氦极低温制冷
大约一个世纪前,零下冷人类首次将氦气液化,摄氏开启了利用液氦进行极低温制冷的度国新纪元。随后,科学极低温制冷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大科学装置、家实极低深空探测、现无材料科学、液氦量子计算等国家安全和战略高技术领域。温制 然而,零下冷用于极低温制冷的摄氏氦元素却面临供应短缺。有什么方法可以不用氦元素实现极低温制冷?一直是度国科学家要着力突破的难题。 1月11日,科学《自然》在线发表了一项关于极低温制冷的家实极低重要进展。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现无中国科学院物理所以及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等单位的液氦研究人员,在钴基三角晶格磁性晶体中首次发现量子自旋超固态存在的实验证据。同时,他们利用该晶体材料,通过绝热去磁获得了94毫开(零下273.056摄氏度)的极低温,成功实现无液氦极低温制冷,并将该效应命名为“自旋超固态巨磁卡效应”。 中国科学院大学供图 超固态是物质在接近绝对零度(零下273.15摄氏度)时,呈现的一种神奇的量子态。在这种物态下,物质既有晶体态中原子规则排布的特征,又可以像超流体一样无摩擦地流动。 事实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安东尼·莱格特等人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固态物质能否同时成为超流体”的著名科学问题。 “半个世纪以来,除了通过冷原子气模拟超固态可能存在的证据外,在固体中人们仍未找到超固态存在的确凿证据,而寻找这种奇特量子物态也成为人们的长期研究目标。”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苏刚说。 磁卡效应是指磁性材料随外磁场变化而产生显著温度变化的现象。利用特殊的磁性物质——顺磁盐的磁卡效应,美国科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吉奥克通过绝热去磁首次实现了显著低于1开尔文以下的制冷。 这项研究始于2021年,基于前期的理论研究,苏刚教授和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研究员李伟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项俊森博士和孙培杰研究员提出了研究钴基阻挫三角晶格材料——磷酸钠钡钴盐低温物性的建议。 项俊森等人克服极低温下的漏热控制与温度测量等诸多技术难题,反复测试、技术迭代,研发了新型低温测量器件,最终成功观察到自旋超固态的磁卡效应。 同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金文涛课题组提供了高质量单晶并开展了低温中子衍射实验。由于材料中的钴离子磁矩较小,而且需要在100毫开以下低温条件下进行测量,实验非常困难。经过多次尝试,他们最终获得了自旋超固态量子相变的微观证据。 李伟表示,后续工作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新器件及制冷机的研发等。如何将实验室的成果转化成实际的器件和制冷机,为深空探测或量子计算提供极低温环境和足够的冷量,在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都面临一定挑战。 《自然》审稿人对这项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该成果“报道了超低温下对一种复杂化合物的高质量实验”“理论与实验的符合极好地支持了该工作的核心结论”“漂亮的工作展示了自旋超固态的熵效应有多大,会引发广泛的研究兴趣”。 苏刚表示,这一新物态与新效应的发现是基础研究的一项重大突破,也为我国在深空探测、量子科技、物质科学等尖端领域研究的极低温制冷“卡脖子”难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中国队或退出农心杯 柯洁也可能不参加最强棋士战
- loft租金赶超同区域住宅,青岛租赁市场持续爆发 !
- 汉阴法院:释法明理解纠纷 当场兑现化矛盾
- 市场监管行风建设在行动|江苏南京“硬核”推进企业行政合规指导
- 广西桂林:“你点我检”进校园
- 超級藍月逢大潮! 雲林箔子寮漁港海水倒灌、潮位估逾2.4米
- 安徽:邻里互助粽传情
- 天津拟出让生态城26.49万平商住地 起拍价19.24亿
- DeepSeek:现代化产业体系“门面”!广东农企Top50有谁?
- 畅通城区道路 优化出行环境
- 泉州在中心市区范围内开展停车资源数据普查
- 看懂三湾三城,先看懂这一湾一城
- 阿斯利康中国总裁被调查丨周一健
- 国家能源局科技司原副司长刘亚芳:风光发电总装机容量今年底有望突破12亿干瓦
- MiLB/張育成敲二壘安打後 守備與跑者相撞倒地傷退
- 我市儿童文学作家陆杨出版新书
- 北京通州开展“儿童用品安全行”宣传活动
- 特色教学结硕果 党建引领促发展
- 破除“面子”迷思 春节警惕“舌尖浪费”回潮
- 汉阴县恒达小学召开2023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