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含蓄的東亞人,讓我擁抱你

臉書近日增添一個擁抱的含蓄按鈕,讓用戶除了讚好、亞人表示傷感和生氣外,讓擁也可隔空送上一抱,含蓄實在是亞人隔離和限足下的及時雨。

7620a49d-39e9-4db9-a96c-89f3d1deb1ae-facPhoto Credit: Facebook

東亞人普遍沒有擁抱的文化。過時過節互相拜候,含蓄又或是亞人在機場送別親人朋友,除非是讓擁愛侶的關係,否則連身體接觸都欠奉,含蓄有時甚至只輕拍一下肩膀和身軀,亞人然後就在禁區的讓擁那道屏障前目送對方的身影告別。所以有人說香港的含蓄感染數字偏低,其中一個原因是亞人香港人不愛身體接觸,不要說擁抱,讓擁平常見面手也不多握,因此能在肺炎橫行中倖免於難。

讀大學時首次來德國交流,記得有次德文課,老師問班中的亞洲同學,他們的父母有沒有擁抱過他們。一位來自上海的同學答道從來沒有。老師就說:「這是真的嗎?亞洲的父母真的從不擁抱他們的孩子?」上海男生露出堅定的眼神,淡然的說:「真的,我們的文化內父母不會擁抱子女」。然後班中的歐美同學都竊竊私語,覺得亞洲人真奇怪,父母是否都不愛自己的子女。這些歐美的同學,都沒有甚麼與東亞人接觸的機會,這一問一答,是他們對東亞文化的首度接觸。然後這些歐美同學都驚覺,在德國的東亞人與他們打招呼時相擁,原來心裏面有這樣多的掙扎。正如要一個從來沒有游過泳的二十歲年輕人馬上跳進水裏,不論水有多淺,他的內心都一定顛簸不定,就如面對滾滾長波一樣。

東亞人和華人不喜抱擁,但物以罕為貴,真正肯擁抱你的朋友,是真心的知己。正如英國人一天到晚愛說「sorry」和「thank you」,有調查說英國人平均一天最少會說八次「sorry」。但許多人其實都把這兩句當成口頭禪,就如華人問人吃了飯沒有,並不真正表示歉意和謝意。相反,華人文化說「大恩不言謝」,所以每句真心感謝的重量,會比不少英國人來得高。

AP_19326383486399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在歐洲生活久了的東亞人,暑假回家度假,有時很想給父母來個擁抱,卻又怕尷尬。特別是在寄住家庭生活過的,每早出門時都有這個家庭親切的擁抱,慢慢變成生活的一部分。有一年聖誕,寄住家庭的夫婦在飯桌上與你閒聊,問道:「你掛念香港嗎?我肯定你的父母一定很掛念你,恨不得馬上把你一擁入懷。」你有點難為情,心想其實父母一輩子都沒有擁抱過你,甚至連鼓勵你的說話都沒講過出口,只是不斷叫你努力讀書,找份穩定的工作,不要讀藝術,因為沒前途。後來你出了國讀藝術,你哥告訴你父母每晚都努力學習使用智能電話,目的就是想無時無刻都與你聯絡。你才知道他們著緊你,卻不懂如何表達。然後那一夜,你二十多年來第一次夢見擁著父母,他們流下眼淚,說他們捨不得你離開香港。

抱與不抱,含羞的東亞人總難抉擇。但臉書上的抱抱可以彌補這方面的缺憾。從今天起,快快按進你父母的帳戶,給他們一個擁抱吧。

本文獲授權轉載,內文由編輯稍作修改,原文可見於作者Facebook。

相關文章︰

  • 約翰遜刮風般的字——西方人不認為字體反映教育程度
  • 科學研究告訴你:為什麼有些人喜歡擁抱,有些人不喜歡?
  • 【插畫】擁抱的六種好處

責任編輯︰Alex
核稿編輯︰Alvin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