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OPEC+突然宣布減產 原油價一度飆升8%沙特美國料再現紛爭

以沙特阿拉伯為首的宣布現紛石油輸出國組織及其盟友(OPEC+)前日忽然宣布,從5月起至今年年底自願削減石油產量,減產價度平均每天減產約116萬桶。原油沙特方面表示,飆升今次行動屬預防措施,沙特旨在支持石油市場穩定。美國分析指今次出乎意料的料再減產,相信是宣布現紛產油國應對原油需求低迷的緊急措施,可能會令沙特與希望壓低油價的減產價度美國之間再現紛爭。

今次減產決定於OPEC+部長級小組視訊會議舉行前一天頒布,原油參與國家包括沙特、飆升阿聯酋、沙特科威特、美國伊拉克、料再阿爾及利亞、宣布現紛哈薩克斯坦、阿曼及加蓬,其中沙特減產最多達每天50萬桶,伊拉克減產21.1萬桶,阿聯酋和科威特亦每天減產逾10萬桶。同屬OPEC+成員國的俄羅斯同日表示,俄方會將石油日均減產50萬桶的措施延長至今年底。

原油價一度飆升8%

外界原本預計OPEC+將維持產量穩定,減產消息傳出後,市場迅速受到影響。油價在昨日亞洲早盤交易時段飆升,布蘭特原油一度上漲8.4%至每桶86.44美元,紐約原油(WTI)曾上漲8%至81.69美元。

國際油價上月跌至每桶70美元水平,為15個月以來最低,《金融時報》指出,今次減產行動趕在OPEC+正式會議前宣布,表明參與國都有一定緊迫感。早前美國矽谷銀行(SVB)倒閉以及瑞信被競爭對手瑞銀收購,引發市場擔憂金融危機蔓延或導致原油需求減少,刺激油價大幅下跌。多國現時宣布減產,相信是為避免銀行業危機持續引發需求疲弱,為油價反彈提供支撐。

報道還引述消息稱,美國白宮此前曾向沙特承諾若油價下跌,美方將購買沙特石油作戰略儲備。然而美國能源部長格蘭霍姆早前表示,美國需要「數年時間」才會重新補充石油儲備,導致油價短期走低,更引來沙特方面不滿。去年10月能源成本飆升時,沙特為首的OPEC+就宣布每日大幅減產200萬桶穩定油價,今次減產料再度引起美沙之間激烈交鋒。

美批助俄增外匯收入

美國方面就OPEC+今次減產迅速宣稱,沙特出於「政治原因」策劃減產,幫助俄羅斯增加外匯收入,做法「並不明智」。沙特則強調減產是出於經濟因素考量,不含政治因素,許多OPEC+成員國也紛紛發聲,支持該組織減產決定。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秘書長阿爾蓋斯上月初曾表示,OPEC致力保持原油價格穩定,避免市場過度波動。美國大型投行高盛分析稱,OPEC+現時擁有非常大的定價權,「今次意外減產其實符合該組織『先發制人』的新原則。」

分析:沙特經濟戰略圖排除美國

◆沙伊近日在中國斡旋下恢復外交,圖為沙特代表艾班(左)及伊朗代表沙姆哈尼交談。資料圖片

以沙特為首的石油輸出國組織及其盟友(OPEC+)意外宣布減產,讓美國與沙特關係再度引起關注。針對美國計劃推動《反石油生產和出口壟斷法案》(NOPEC),沙特能源大臣阿卜杜勒阿齊茲上月中已警告稱,沙特不會將石油賣給任何對沙特限價的國家。分析亦指減產決定配合近期多項外交政策,顯示沙特或有意推進獨立於美國的經濟戰略。

阿卜杜勒阿齊茲強調,NOPEC法案雖與設定油價上限有別,但都會波及石油市場,「這會在當前這個最需要明確性和穩定性的時期製造新風險,讓形勢更加混亂。」阿卜杜勒阿齊茲稱,油價上限政策會不可避免導致市場失去穩定,一旦他國對沙特實施限價,沙特就會減產並進行針對性禁售,若其他類似遭遇國家採取同樣措施,他都不會感到意外。

阿卜杜勒阿齊茲還強調,OPEC+已成功讓石油市場保持穩定透明,NOPEC法案並未認識到擁有閒置產能的重要性,以及缺乏閒置產能對市場穩定的衝擊。他批評NOPEC將削弱石油產能方面投資,長遠導致供不應求,「全球的生產者、消費者以及石油行業都會受到影響。」

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大宗商品策略主管克羅夫特認為,沙特與伊朗近日在中國斡旋下恢復外交關係,已是沙特調整政策的信號,「他們(沙特)正在結交新朋友,就像我們在中國看到的那樣。沙特向美國傳遞了新的信息:這不再是一個單極世界。」

傳日購俄油高於限價 G7制俄行動現裂痕

以美國為首的七國集團(G7)成員國同意對俄產石油實施每桶60美元價格上限,不過《華爾街日報》前日披露,G7唯一的亞洲成員國日本正暗中以高於該上限的價格,繼續購入俄產石油保證能源安全。雖然日本採購量偏低,且事先獲得美國許可,但事件仍揭露美國牽頭針對俄產石油的價格上限行動出現裂痕。

購74.8萬桶 每桶近70美元

G7成員國、歐盟和澳洲早前一致同意,拒絕為超過價格上限的俄產石油交易提供保險等服務。不過報道披露,這些國家為日本從俄羅斯遠東地區「薩哈林2號」項目購買的石油予以豁免,持續至今年9月底。統計顯示今年1月到2月間,日本購入74.8萬桶俄產石油,總金額為69億日圓(約4億港元),相當於每桶接近70美元。

俄羅斯總統普京去年宣布將「薩哈林2號」天然氣項目收歸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全面接管,日本企業三菱和三井幾經周旋,才保住在該項目持有的股份。日本經濟產業省一名官員透露,日本希望能夠確保獲得「薩哈林2號」的主要產品天然氣,也想保住開採天然氣過程中的少量原油副產品,「這些石油售價由交易雙方談判確定,我們需要讓日本擁有穩定能源供應。」

日本電力嚴重依賴進口能源,多年以來,日本一直尋求與俄羅斯在能源領域合作,天然氣進口量約十分之一都依賴俄羅斯,其中多數來自「薩哈林2號」。俄烏衝突爆發後,日本雖積極跟隨盟友實施對俄制裁,但進口天然氣不減反增,按年增加4.6%。

報道分析稱,日本以高於上限價格購入俄產石油,凸顯日本對俄產化石燃料的依賴,這也體現美國試圖拉攏盟友針對俄羅斯的制裁行動,都或存在一定內部矛盾。美國天普大學日本校區研究日俄關係專家布朗就稱,「日本或許並非不能離開俄產石油,他們只是不想這麼做。」

全球「去美元化」 體現對美信用質疑

「去美元化」趨勢近期在全球多地浮面,能源貿易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從中東能源大國到歐洲能源巨擘企業,近期都公布計劃或採取行動,尋求用非美元貨幣進行貿易結算。分析認為多國嘗試去美元化措施,既是應對美國金融市場波動引致世界經濟不確定性的避險方案,也體現對「美元霸權」的不滿和對美國信用的質疑。

中法天然氣交易人民幣結算

德國《商報》報道稱,法國道達爾能源公司與中海油公司上周二完成一筆人民幣結算的液化天然氣交易,讓法國成為首個簽署以人民幣支付、而非美元或歐元貿易協議的歐洲國家。《歐洲時報》亦表示,現時全球有30多個國家,正逐步在貿易結算或投資中轉向使用人民幣。

沙特財政大臣穆罕默德賈丹今年1月表示,沙特願意以美元以外的貨幣出售石油。亦有統計顯示從2020年到2022年間,沙特不斷拋售美債,持有美債數額從1,844億美元(約1.44萬億港元)的峰值,回落至1,197億美元(約9,396億港元)。作為最早領導石油美元協議、接受美債作為外匯儲備的產油國,沙特大規模出售美債被視作對「美元霸權」衝擊的潛在信號。

印度據報亦暗中用包括俄羅斯盧布在內的非美元貨幣,支付大部分俄產石油。路透社上月初引述消息人士稱,俄印兩國過去3個月用非美元貨幣支付的石油交易額相當於數億美元,且部分價格高於每桶60美元的美西方價格上限。據報印度還準備一個框架,預備一旦盧布交易因制裁而中斷,兩國交易可用印度盧比繼續結算。

油氣巨擘開拓北非能源

伴隨歐洲能源需求增長,擁有大量石油和天然氣儲備的北非地區逐步進入視野。《華爾街日報》指出,全球能源巨擘近期逐步改變多年來輕視北非基建投資的局面,加強在該地區的建設力度。能源企業認為政治局勢漸趨穩定的北非地區,能夠為歐洲帶來較便利的能源供應。

利比亞擁有非洲最大的已探明石油儲量,當地國營石油集團主席本達拉稱,美國哈里伯頓能源集團和霍尼韋爾國際公司正與其磋商,計劃敲定價值14億美元(約110億港元)的煉油廠開發項目。其中一項與哈里伯頓的10億美元(約78.5億港元)協議包括重建利比亞中部一座油田,若能達成交易,將是該企業今年在中東和北非地區最大交易之一。意大利埃尼能源集團和美國雪佛龍公司也尋求與阿爾及利亞合作,勘探當地天然氣資源。

報道提到,北非地區國有企業希望抓住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契機,透過銷售能源獲得額外收入,彌補食品等商品進口成本攀升。西方石油企業高管也認為,北非的政治生態環境近年有所緩和,不排除成為俄產能源的替代選擇之一。

責任編輯: 文劼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