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清明上河圖:宋朝的一天》:畫中所描繪的,確實就是宋朝市井百姓的真實生活嗎?

文:田玉彬

  • 為什麼有好幾幅《清明上河圖》? 和張擇端的清明《清明上河圖》卻很不一樣?

答:《清明上河圖》是中國畫史上寫實風俗畫的超級傑作,受其影響,上河實宋生活後世出現了很多臨仿本(注)。圖宋天畫但這些仿本並不完全忠於原作,朝的朝市有的中所真實甚至改頭換面,與張擇端的描繪嗎原作差別很大。

接下來,井百就以明末仇英款的清明仿本(簡稱「明本」)和清代乾隆初年陳枚等五位宮廷畫家合作的仿本(簡稱「清本」)與張擇端的原作(簡稱「宋本」)來對照一番。

概括來說,上河實宋生活宋本與明本、圖宋天畫清本有三大不同:第一,朝的朝市基調不同。中所真實宋本的描繪嗎開頭是一支馱炭驢隊,行走在晨霧濔漫的井百林間小路上,給人荒寒、清明寂靜的意象。隨後出現的「驚馬」場面,則開啟了全卷的緊張基調。明本、清本開頭都是悠閒的牧牛,明本中的牧童還吹著笛子,一派田園牧歌景象。緊隨其後的畫面,明本、清本都是看戲和迎親場面,為全卷奠定了和諧、熱鬧、吉慶的基調。

第二,視角不同。宋本是士人視角,畫家很在乎人物的內心與個性, 即使一個很小的小孩也能喚起觀者的情感,即使一個背影也能讓人產生某種情緒。明本是世俗視角,以商人之眼捕捉世俗趣味,是為那些追逐富貴、喜歡熱鬧的買主投其所好。清本是帝王視角,因為就是畫給剛登基的乾隆皇帝看的,要的就是吉祥和王氣。

第三,主旨不同。細讀宋本,不難感受到張擇端那份有擔當、有情懷的「士心」,而明本是投合世俗趣味,清本是迎合皇帝的需要。

(注)臨、摹、仿的區別在哪裡?所謂「臨」,是指將原畫放在旁邊,一邊看,一邊照著原作畫出來。所謂「摹」,是把半透明的紙放在原畫上,在這層紙上把原畫一筆一筆勾勒出來。臨和摹都追求與原作相像,愈像愈好。如果將自己臨摹的仿製品署上原作者的名號冒充真品,就叫「贗品」。 「仿」的重點不在於形似,而在於筆法、風格的模仿。因此,乍看之下,有些仿作和原作差別很大,但仍然與原作有著承傳關係。

(圖說)

P167-1Photo Credit: 商周出版
P167-2Photo Credit: 商周出版

上圖是明本中的虹橋,下圖是清本中的虹橋,二者都是石橋,比宋本中的木橋堅固多了。從船與橋的比例來說,明本中的橋很是不小,但是看上去卻並不大,有一種世俗親切感;清本中的橋給人感覺非常雄偉壯大,氣勢如虹。再看船與橋有沒有矛盾——完全沒有:明本中的橋洞大極了,船隻通過橋洞綽綽有餘;清本中的船很大,但桅杆早就放下來,順利通過是一點問題都沒有。但詭異的是,清本橋頂上竟然有兩個人莫名其妙地站在護欄外,大概清院畫家是想模仿宋本中扔繩子的人,卻不倫不類。

P168-1Photo Credit: 商周出版
P168-2Photo Credit: 商周出版

明本和清本中牧牛與看戲場景。

明本和清本的開頭視野開闊,山勢平緩,流水安靜,田畦整齊,枝葉茂密,牧牛安逸,就像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境一般,與宋本一開始就關注民生之必需——燃料,迥然不同。

P169-1Photo Credit: 商周出版
P169-2Photo Credit: 商周出版

明本和清本開頭都有迎親隊伍,並不是說中國古代清明節是結婚吉日。「迎親」對於《清明上河圖》來說,只是一種吉祥符號,用來沖淡「清明」可能使人產生的負面情緒,而把人們對畫題的理解導向「天下太平、政治清明」。看戲也是太平盛世的符號之一,人們衣食無憂,才有看戲的閒情。

看戲的人,有的爬上樹,有的踩著凳子,有的把桶子倒扣踩著桶底,有的站在船篷上,還有女子爬上自家房頂……雖說無甚深意,卻個個是小樂趣。也有人在打架(或許是為了爭位置),但是畫打架並不是說治安有問題,只是搏觀者一樂罷了。實際上,明本和清本都十分注重描繪城防安全,因為城防安全才是讓富人和皇帝安心的重點所在,至於那些底層人的小打小鬧,徒增笑料,無關乎富貴者之痛癢。

P170-1Photo Credit: 商周出版
P170-2Photo Credit: 商周出版

宋本中沒有城防,明清本中卻頗為強調。明本中,一進城門就是城防守備所,標牌上寫著「左進右出」、「盤詰奸細」、「固守城池」。地上有刀槍架和炮彈,牆上靠著盾牌和狼筅(抗倭名將戚繼光發明的武器),有士兵持槍站崗。城門邊的水門也有兩個士兵把守。清本中,城門下也是城防機構,兩個牌子寫的也是「盤詰奸細」、「固守城池」。將明、清本與宋本比照,可知宋本無城防絕對非同小可!

  • 《清明上河圖》畫中所描繪的,確實就是宋朝市井百姓的真實生活?

答:《清明上河圖》是對北宋末年汴京市井空間及人物活動描述非常細緻、非常生動、非常精妙的偉大畫卷,絕對是表現當時市井民生的代表作。但宋人的真實生活是不是這樣?應該說,《清明上河圖》部分地表現了宋人某一時期的真實社會生活;一方面,文學性表現了宋人在市井公共空間的真實生活,另一方面,卻沒有登堂入室,沒有工筆細繪,因而缺少對宋人私生活的特寫。

表現宋朝(不限於北宋)民生的畫作,除了《清明上河圖》這般超重量級長卷之外,還有其他一些「小畫」也很值得看,也都是宋人真實生活的一部分。比如,五代宋初佚名《閘口盤車圖》、北宋王居正《紡車圖》、宋代佚名《人物冊》、南宋李唐《炙艾圖》、南宋樓璹《耕織圖》(元代程棨摹本)、南宋梁楷《蠶織圖》、南宋李嵩《貨郎圖》、南宋佚名《盤車圖》、南宋佚名《水村樓閣圖》等。

此外,除了卷軸畫,壁畫也很值得看,比如山西高平開化寺的北宋時期壁畫。總之,這些「小畫」就像每一個時代的碎片,看得愈多,時代的「拼圖」就愈豐富愈完整,對於市井民生的理解會更真切。

(圖說)

P171Photo Credit: 商周出版

小圖均出自南宋・梁楷《蠶織圖》卷(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藏)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清明上河圖:宋朝的一天》,商周出版

作者:田玉彬

  • momo網路書店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