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數位科技如何應用於舞台?安娜琪舞蹈劇團藝術總監謝杰樺,談AI與身體的融合

文:黃上容(數位藝術基金會)

國家兩廳院(以下簡稱兩廳院)從2018年開始開始了數位轉型,數位術總身體從內部的科技劇場展演系統、場地租用申請服務,何應合一直到外部售票系統的用於I與建立,積極進行一連串的舞台改變。近三年的安娜疫情更進一步加速兩廳院在科技與藝術創作上的融合,思考如何讓兩廳院為表演團隊最強而有力的琪舞支援與後盾。

為了將積累的蹈劇的融製作經驗轉化成實際應用的工作方法,同時梳理台灣科技表演藝術的團藝談現況,兩廳院於8/24(四)起至9/1(五)為止,監謝杰樺於國家戲劇院交誼廳及實驗劇場舉行「科技表演藝術系列講座」及「5G技術應用實務工作坊」。數位術總身體

除了分享5G技術使用、科技空間運算、何應合虛擬成像、用於I與多機轉播與燈光控制等技術主題交流外,舞台更藉由講座梳理台灣科技表演藝術的現況與發展。系列講座並與數位藝術基金會合作側記,希望能為劇場的數位化歷程留下文字足跡。

講座第二場邀請安娜琪舞蹈劇團藝術總監謝杰樺以「理性與身體圖像:科技與創作如何共舞」為題,透過梳理過往作品,分享數位科技應用於舞台上,以及創作過程中的技術創新和合作的實驗與挑戰。

DSC00597Photo Credit: 兩廳院提供
安娜琪舞蹈劇團藝術總監謝杰樺(站立者)

超越媒材的實驗──創新科技與身體藝術的結合

成立於2010年的安娜琪舞蹈劇場以當代舞蹈為主要表現形式,藝術總監謝杰樺擁有建築和舞蹈的雙重跨界藝術背景,善於將空間概念與科技媒材相結合,並將它們融入舞蹈和身體創作之中,賦予跨界舞蹈作品獨特的藝術性。在這場講座裡,謝杰樺以舞蹈和科技之間的互動為主題,分享理性與感性之間的交互作用,以及這樣的交互如何創造出新的實踐。

謝杰樺提到,安娜琪舞蹈劇場創團至今已有14年,在這段時間裡一直致力於探索舞蹈和科技的結合,並透過實驗來突破傳統藝術形式的界限。科技在舞蹈中的應用通常涉及新的想像,而這種想像必須經過各種技術媒材的實驗後,創作出新的作品。

科技媒體的視覺詩意:《第七感官》中的身體與科技交融

從2011年安娜琪舞蹈劇場發表的第一個計畫《第七感官》(Seventh Sense)開始,就試圖以觀賞者的體驗為核心,建構一個互動性表演場域。

透過感測技術和影像即時互動,觀眾所在的空間可以被科技控制或呈現,讓舞台上的表演和觀眾的反應產生動態影像。融合當代舞蹈、新媒體科技,以及抽象的光影投映,在白盒子的劇場空間呈現詩意,反映了科技改變了人們對空間的知覺,以及科技在藝術中的互動性本質。

謝杰樺也提到,為了實現更細微的互動,他們必須努力解決投影機的光源限制和攝影機視角的問題,因為投影機是光源直射的,因此表演者的位置和方向必須精細考量,當有多名表演者參與時,需要同時追蹤並處理每位表演者的動作和位置。這麼做也是為了建立起科技和舞蹈之間的平衡,讓影像不僅僅是一個獨立的呈現,而是成為舞者的延伸。

《Second Body》:當自然身體與數位身體交互演變

2014年,安娜琪舞蹈劇場推出《Second Body》,藉由自身的駕車經驗,車輛成為身體的延伸,探討科技如何改變身體,並質疑身體是否等同於肉身,實驗如何從自然運動的身體(First Body)經過機器訓練非自然身體(Second Body)的轉換過程。

作品利用360度全息投影、地面的互動投影以及Kinect感應器,呈現舞者的身體如何被數位影像改變。透過影像投映,肉身變成了第二身體,身體移動的軌跡如同地圖,游動的光點象徵著身體印記的存在。

為了讓表演可以適應不同的場域,《Second Body》運用不同的演算法進行光譜校正。研發、校正、製作,目的便是為了將舞者和第二身體的互動帶入現實,呈現出身體既是意識性存在,也是肉身性存在的觀點。

生死邊界的探索:《永恆的直線》中的存在與虛實

2019年,謝杰樺聯手科技藝術創作團隊「叁式」、燈光設計團隊「瓦豆」,與煙霧藝術家林書瑜,進行了第三個大型作品《永恆的直線》,結合舞蹈、光影和煙霧,挑戰物理和情感的極限,呈現一個關於生死邊界的詩意敘事。謝杰樺描述這個作品意圖探討「當科技改變了身體的定義、當生命可以永恆的延續,『人』的價值會怎麼被挑戰」。

謝杰樺直言,這部作品在執行上困難重重,其中最主要的困難之一便是如何控制煙霧,使其能夠生動地與舞者互動,並呈現出特定的形態。煙霧是一種不穩定的物質,難以預測和掌握,必須考慮溫度、濕度、煙霧噴射的位置和方式等因素,以找到最適合的效果。

另一個挑戰是如何使用光影投影技術來處理煙霧,創造出具有生命感的存在。這需要精密的設計和調整,確保投影效果符合作品的美學需求;同時,還要讓煙霧在舞台上形成環繞感,才能控制燈光營造出可見和不可見之間的感覺。

《肉身賽博格》: AI融合與身體多維景觀

2023年推出的《肉身賽博格》則是一場前衛的身體藝術表演,結合舞者動態與AI數位訊號,透過螢幕串接不同舞者肢體的畫面、AI分析舞蹈運動轉換成數位圖像,現場和線上觀眾以不同視角觀賞,並進行互動。

謝杰樺坦言,這個作品思考的是身體如何被AI所理解:「AI如何看待我們?我們的身分如何被AI所認識?」。當身體的律動透過AI的肢體偵測,舞者的身體動態轉換成數位符碼,AI所認知的身體已不再是一般肉身。

此表演透過三種視野(現場觀眾、「現場」數位互動、「線上」數位互動)巧妙呈現,觀眾須自備電腦,在演出的同時開啟網路攝影機鏡頭,視訊的即時影像會隨機傳輸至舞台大銀幕上,不僅在視覺上傳遞了身體與AI的互動,亦讓觀眾反思虛實的模糊界線。

辯證科技空間中的身體美學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