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未來大人物識膽大會1】撤退的勇氣,登山者追求死去活來的境界,但最撼動人心的其實是過程

2022年未來大人物發表會後,未來物識我們重啟主題講座,大人膽大登山但最從「成功的會撤撼動定義還給每個人」的初衷出發,從「想成功、勇氣敢失敗」的求死去活倡議說起,既然能定義成功、境界我們也能歌頌擁抱失敗。人心將主題講座定調為「識膽大會」,實過邀請重量級社會大人物與未來大人物直球對決啟動對談。未來物識用不同角度,大人膽大登山但最邀你一起試膽與識膽。會撤撼動

文/Nick

總要有失敗的勇氣勇氣,才能夠啟程往成功的求死去活方向去。今年「未來大人物年度講座」首場,境界請到熱愛登山的人心文化評論人詹偉雄,以及山岳KOL、同時也是未來大人物的雪羊,暢談「撤退的勇氣」,兩人分別從國際登山家的視野、及自身登山經驗出發,同時也聊到近來頗具爭議的曾格爾,與一些偉大登山者的不同之處。

撤退不過就是一次的調頭?

「撤退為什麼需要勇氣?不就是調頭而已嗎?」詹偉雄分享,在勇氣的背後其實都有附加的代價,當你在尋求「自己的爬山」,代價可能是金錢、時間;若是「他人的爬山」,代價則是他人的期待、贊助商的金錢等等,這時就需要很大很大的勇氣,因為一旦撤退,等於放棄了山下的一切。

詹偉雄也舉了著名登山家庫提卡(Wojciech Kurtyka)和紹爾(Robert Schauer)1985年從「閃耀之壁」攀上加舒布魯4號峰的例子,2人花了7天攀上北峰後,因為風雪放棄繼續攀登主峰,但卻遇上斷水、斷糧的危機,2人在折磨中拼命爬下山後,庫提卡把過程寫成報導,讓這段旅程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攀登」。

詹偉雄解釋,登山家與冒險者一直以來都在追求一種「死去活來」的境界,讓身體一次次逼近臨界點,是一種自我更新的過程,因此最精彩的冒險並不是創下的紀錄,「而是撼動人心的過程」。

DSC05606Photo Credit - Nick
詹老師帶領現場講座群眾,從國際宏觀的視野看撤退帶來的影響力。

從見山是山到見山不是山

雪羊則坦言,他在剛接觸登山時,只想著快速累積百岳,直到遠征海外攀登列寧峰,因為無法適應高海拔,加上他的身體狀況不好,免疫降低讓舌頭近乎潰爛,痛到只能吃紅豆湯,本想隱瞞但仍被發現,隊友也立刻決定隔2天後下撤。

雪羊回憶,在撤退的過程中,虛弱的他在黑夜裡不斷被隊友拉著走,整個視野只有陡峭的雪坡和迎面的冷風,在那個瞬間他突然明白了自己登山的理由,明白自己只是想「把山的故事帶回平地分享給大家」,這也讓他不再追求登山紀錄。

在之後的一次獨攀中,雪羊恰巧用相機捕捉到了稀有鳥類褐林鴞的身影,不僅他高興不已,甚至滿足到隔天就直接撤退,因為對他來說,這樣的收穫就已足夠。雪羊也說,很多人在經歷「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後,或許會到達「見山又是山」的狀態,領悟了一個窮盡生命也要追求的目標,並盡一切的力量去實現。

DSC05658
Photo Credit - Nick
從肉體上的極限到遇見難得一見的貓頭鷹都能是撤退原因。上山的意義對雪羊來說已經不是單純的一次攻頂爬行。

而詹偉雄和雪羊在對談中,也提到了最近正在話題上的曾格爾,雪羊坦言原本很開心終於有年輕人加入海外遠征,直到對方出現爭議,甚至暗指其他登山家「搶市場、聲量、資源」,這樣政治操作的手法讓他非常反感;而詹偉雄還是強調,在爬上山時,要借助多少外界資源,決定了你與山的交流,而曾格爾耗用了太多的資源,比較難在她的身上聽到與山對話、交流的過程。

若想看更多未來大人物在全台各地發聲的故事,
歡迎訂閱電子報: >">訂閱未來大人物電子報,讓他們的勇敢故事陪你前行>>

責任編輯:陳淑玲
核稿編輯:江怡蘋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