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國衛院研發癌症免疫治療潛力新藥,國衛搭配現有藥物,院研疫治藥可促進巨噬細胞吞噬腫瘤,發癌據動物研究及細胞研究發現,症免腫瘤對淋巴癌、療潛力新頭頸癌、促進大腸癌及卵巢癌有療效,巨噬最快1至2年內進行臨床試驗。細胞
國家衛生研究院昨(26)日發布新聞稿指出,吞噬癌症蟬聯台灣10大死因之首40年之久,國衛罹癌率逐年攀升,院研疫治藥傳統的發癌手術治療僅能治療罹患局部腫瘤的病人,化學療法和放射線療法附帶許多不良副作用,症免腫瘤癌細胞因持續基因突變產生抗藥性,療潛力新並改變腫瘤微環境逃脫免疫系統監控,促進讓標靶治療的效果打折。
腫瘤微環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腫瘤微環境指腫瘤細胞存在的周圍微環境,包括周圍的血管、免疫細胞、纖維母細胞、免疫細胞、各種信號分子和細胞外基質(ECM)等等。
腫瘤會和周圍環境不斷進行交互作用,並透過釋放信號分子影響其微環境的變化。
利用調整腫瘤微環境強化免疫系統進而消滅癌細胞的免疫療法,是近年治療癌症趨勢,國家衛生研究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與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研究所共同組成的新藥研發團隊利用CD47-SIRPα axis作為標靶,成功開發新型強效口服用小分子isoQC抑制劑。
國衛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研究員顏婉菁說,這類新型的isoQC抑制劑可以有效抑制isoQC的酵素活性,進而減少腫瘤細胞表面上CD47與SIRPα的結合,增強巨噬細胞對癌細胞的吞噬作用進而達到治療癌症的效果,是適用多種癌症免疫治療的候選口服藥物。
顏婉菁說,CD47是一種位於細胞表面的蛋白質,廣泛表現於正常細胞與癌細胞,當CD47與巨噬細胞表面的信號調節蛋白α結合,就會向巨噬細胞傳達「別吃我」的信號,用來當作一個免疫檢查點抑制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也被認為是癌細胞躲避免疫系統的一個關鍵。
顏婉菁表示,透過調控isoQC的作用就可調節巨噬細胞對癌細胞的吞噬作用。研發團隊所開發的一個口服用的小分子isoQC抑制劑,抑制「別吃我」信號,已經證實對isoQC具有很強的抑制效果,在不同的固態腫瘤以及血液腫瘤動物模式實驗中證實可有效的增強抗腫瘤藥效。
國衛院研發這款新藥適用於多種癌症治療,除了可促進巨噬細胞吞噬腫瘤的吞噬效應,增加癌症治療的效果,在動物實驗中還延長有腫瘤小鼠的整體平均生存時間,而且副作用較低,與單株抗體標靶藥物或免疫檢查點抗體藥物合併使用,最快1至2年內進行臨床試驗。
新聞來源
- 國衛院研發癌症免疫治療新藥 促巨噬細胞吞噬腫瘤(中央社)
延伸閱讀
- 三大治癌新療法:基因檢測、免疫療法及質子刀,各有什麼優勢?
- 美國新免疫療法震撼血液腫瘤界:6個月臨床實驗後,12名直腸癌患者「癌細胞清零」
- 諾貝爾醫學獎出爐,美、日兩學者發現免疫細胞的「煞車」,突破癌症療法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