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他們是人類人真正的開拓者和探險家,給未知領域鋪平了道路。登頂正是聖母上去時因為他們兩人和他們的團隊,我們今天才能做很多事情。峰週」 詹姆林.丹增.諾蓋(Jamling Tenzing Norgay)說。年們
他指的普通是70年前的5月29日,那一天他的來後父親成為全球首次登頂世界最高峰的人。
丹增.諾蓋 (Tenzing Norgay)在紐西蘭養蜂人埃德蒙.希拉里(Edmund Hillary)的成世陪同下登上了尼泊爾與中國邊境的聖母峰。
兩位登山者的界英兒子,詹姆林.丹增.諾蓋(Jamling Tenzing Norgay)和彼得.希拉里(Peter Hillary),人類人從小就聽著父親的登頂英雄故事長大。兩人都追隨父親的聖母上去時腳步征服了聖母峰。
在這次歷史性攀登的峰週週年紀念日,他們自豪地向BBC講述了父親的年們輝煌成就。
登頂先驅

Photo Credit: Jamling Norgay / BBC News
「他們上去時只是普通人,回來後成了世界英雄。這並沒有改變他們。他們都是同樣簡單和謙遜的人。都用自己的餘生回饋了喜馬拉雅山的人民。」 詹姆林自豪地說。
「每當有人做了以前從未做到過的事情,就會向別人發出你也可以做到的信號。在(人類首次登頂聖母峰)70週年之際,讓我們慶祝這一成就。」
1953年的登頂無疑開創了一個先例,很多人都會效仿:在今年登山季的頭十天裡,500多人登上了8849公尺高的聖母峰峰頂。
技術、物流和通信的進步使這一切成為可能,但丹增.諾蓋和埃德蒙.希拉里當時是在沒有GPS或衛星電話等現代設備的情況下實現了這一壯舉。
他們成功的消息過了三天才傳到倫敦。
在這次登頂之前的30年裡,兩人多次探險都未能成功。
其中丹增.諾蓋參與了20年裡的六次登頂嘗試,包括1952年那次近在咫尺的失敗。
「當我父親還是個養氂牛的男孩時,他常常好奇為什麼沒有鳥能飛過那座山,」 詹姆林回憶說。
「喇嘛(高級佛教僧侶)的預言激勵著他,他說佛教徒會首先登上頂峰。」
聞名世界的15分鐘

Photo Credit: Peter Hillary / BBC News
彼得說,當父親被邀請參加英國第九次攀登聖母峰探險隊時,他知道那是個創造歷史的好機會。
「他一直都知道自己想要走在前面。他是個野心勃勃的人。」彼得在接受BBC《見證歷史》節目採訪時表示。
「我記得最清楚的一件事是,他描述自己如何穿過冰雪向南峰攀登。」
「他說他當時在前面,切出台階,大片的雪和冰從陡峭的山坡上崩落下來,落到西藏。」
他們不顧惡劣的天氣繼續前進。彼得說,如果是其它高峰,他父親可能會放棄,改天再來。他相信內心有個聲音告訴父親要繼續前進。
他們在到達山頂時已經缺氧了。在世界之巔待了大約15分鐘後,他們下來了。
標誌性形象

Photo Credit: ULLSTEIN BILD VIA GETTY IMAGES / BBC News
丹增在雪裡埋了一些糖果和餅乾,作為佛教的祭品。
埃德蒙.希拉里拍攝了幾張照片,照片中丹增揮舞著代表英國、尼泊爾、聯合國和印度的旗幟。
但是沒有希拉里在頂峰的照片。
「爸爸開玩笑說,據他所知,丹增從未用過相機——他不認為這是開始的地方。」彼得回憶道。
幾十年後,當彼得和詹姆林登上聖母峰時,他們都更清楚自己的父親曾穿越過的未知領域。
「我第一次攀登是在1990年。我只是一直在想我爸爸。當我走到希拉里台階時,我目睹了我父親看到過的景象。我也有同樣的經歷。這讓人非常激動。」彼得告訴BBC。
詹姆林1996年因宗教和個人原因「登頂」。
他和父親都是雪巴人,這是來自西藏的民族,以登山技能而聞名,他們與喜馬拉雅山有著深厚的精神聯繫。
「對我來說,這更像是一次朝聖。我想重新與我的宗教和習俗聯繫起來,了解我父親所經歷的一切。」
過度擁擠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隨著每年都有眾多人登頂聖母峰,彼得和詹姆林沒有像他們的父親那樣受到公眾的追捧。
周二,卡米.麗塔(Kami Rita)第28次登上頂峰,打破了自己創造的紀錄,而這距離他自己上次創造紀錄只有一周的時間。
但他說自己不會很快退休,可能是因為他的競爭對手雪巴人帕桑達瓦(Pasang Dawa)緊隨其後,已經26次登頂,而且還在增加。
拉克帕.雪巴(Lakpa Sherpa)保持著女性登山者的紀錄,去年她第10次登頂。他們都不是家喻戶曉的人物。
「與我父親的時代相比,現在攀岩變得容易多了。技術幫助很大。登頂後,一些人乘坐直升機從2號營地前往加德滿都。所有的路線都設定好了,氧氣和其他設備都由雪巴人攜帶。」詹姆林繼續說道。
「沒有冒險的刺激。它已經成為一項攝影事件。爬山並不是因為他們喜歡爬。」
彼得部分贊同這一觀點。「我們從大本營到山頂有很多繩索,有跨越裂縫的梯子,還有雪巴人團隊在營地裡端著熱茶。你可以在6300公尺到6500公尺的高空被直升機安全救出。」
「可是山還是老樣子。這是一座具有挑戰性的大山。」
這說法較為保守。在過去的100年裡,有300多名登山者死亡。僅這一季,死亡人數就達到11人。
「這座山教會你尊重自然,」卡姆林說。「我們只是這個星球上的過客。」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本文經《BBC News 中文》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 植村直己,日本登上聖母峰第一人:沒人成功過,但為什麼第一個不會是我?
- 聖母峰塞車為何要人命?從生理學觀點來看,攻頂者爬的山不只8848公尺
- 因為山在那裡:挑戰「眾神的山巔」不幸殞命的傳奇登山家喬治.馬洛里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