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人選舉快來,德國傳媒紛紛報導這位候選人中學會考和高考的選舉選人學成成績,又找到其中學老師訪問,甚少稱讚他很聽話兼交齊作業。有候
在德國,把中甚少有候選人把中學成績放在政綱和個人簡介上,績放介裡很多只是政綱簡單寫上高考的年份。上任總理默克爾,和個1973年以最高分1.0的人簡成績畢業於東柏林的中學,可能是德國德國歷來高考成績最好的總理。雖然如此,選舉選人學成她任總理十六年來,甚少從未聽她提起過,有候只是把中在她維基百科檔案內有提及。而現任的績放介裡蕭茨,亦考獲總分1.6的佳績,但亦未見他有提及過。或許他們都像沈旭暉教授般,覺得中學的佳績全是幼稚園操行獎,不值一提。更主要的原因,是德國選民對他們的中學成績根本沒興趣。至於再前任的施羅德、科爾、舒密特,他們的高考成績不詳,亦沒有傳媒有興趣發掘。
德國學校的成績表,都沒有名次,只有各科的等級。所以理論上沒有學生考第一,也沒有考最尾。要是自稱年年考第一,別人定會追問如何知曉。德國文化重視謙虛,例如問當地人會多少英文,大部分人都會說略懂,但一談下去,發現他們不但流利,還會許多專業詞彙,表達力很強。所以就算真的每年都是全級最高分,德國人都不會四處張揚,要是有政治人物以此為賣點,多會引起反感。
至於大學的成績,以甚麼等級畢業,亦鮮見政治人物主動提及,只多見於維基條目或傳媒報導。當然,德媒對高官在學生活有興趣,例如在默克爾上任前,曾訪問過她的中學老師和同學,詢問他們這位總理當年是怎樣的學生。他們亦有讚揚過默當年讀書認真和樂於助人,而外長貝博克(Annalena Baerbock)去年競選時,亦有位大學同學投稿,談及當年相處的趣事。雖然如此,但絕大多數德國人投票時,都不會理會或想知道候選人的學業成績。我從未聽過有德國人因為候選人考第一或一級榮譽畢業而投其一票。
然而德國人仍然對博士頭銜看得甚重。這頭銜在日常生活中,例如辦公務、預約看醫生、餐廳訂位、買和租房子中,也會有幫助。德國人會重視博士的要求和申請。而在政界,博士頭銜也可幫助從政者更上一層樓。所以德國不時有博士政客被揭發論文抄襲,最後被褫奪頭銜和辭職收場。有說一原因是這些人因有很多公務在身,為求快速完成博士,所以選擇走捷徑。在德國,也不時見到人們在電郵的署名上加上「Dr.」,看起來更專業。
陳水扁競選時,曾以「永遠第一」作賣點:小學至中學每年全級第一,休學參加聯考第一名考上台大法律系,大三時以第一名考獲律師資格,最後成為最年輕台北市長。很不幸地,他卸任後成為第一位入獄的前領導人。要是在德國有人以「永遠第一」作政綱,肯定不會選上,德國人都會覺得這人只會吹噓,不會做實事。
從政治人物如何以學業成績作賣點,旁看華人和德國文化,是饒有趣味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