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不服從的藝術》:為什麼有時被制度欺負的人,反而比享有特權的人更用力捍衛制度?

文:陶德.凱希丹(Todd B. Kashdan)

【以服從之名,不服比享我們犧牲了什麼】

人的藝術有特用力天性就是討好

任何一個會打籃球的小孩都知道,罰球有兩種方法,時被一種很簡單,制度制度一種沒那麼簡單。欺負權簡單的人更是「蹲馬桶罰球法」:站在罰球線,雙腳打開開,捍衛雙手拿著球在雙腿之間前後晃啊晃,不服比享接著順勢把球拋向籃框。藝術有特用力這種姿勢很醜,時被但進球真的制度制度超容易!名列NBA史上最偉大籃球員及名人堂成員的欺負權瑞克.貝瑞(Rick Barry)用這種蹲馬桶罰球,在他十年NBA職涯中罰球命中率高達不可思議的人更百分之九十。他在最後兩個賽季總共投了三百二十二個罰球,捍衛只有十九球未投進,不服比享命中率高達令人難以置信的百分之九十四點一!

相較之下,現在的最強球員、人稱籃球小皇帝詹姆士(簡稱詹皇),不是用這種方法來投罰球,他光是在某個賽季就有一百三十二個罰球沒進,命中率僅有百分之七十三點一。

詹皇是用另一種比較難的方法投罰球(而且根據多位運動科學家的說法,這種方法也比較難投進),也就是「過頂投籃」:雙手持球至眼睛高度,一隻手撐在球的底部,另一隻手在上方穩住球;瞄準籃框後,支撐球的那隻手用力翻動手腕,給球一個力道飛向籃框。這種方法也是雙手並用,可是兩隻手承受的球重完全不同,各自要做的事也不一樣。你主要靠支撐球的那隻手給予球往前飛的力道,上方那隻手只是賦予方向而已。

如果要投出最佳軌跡,你的手腕快速把球推出、球輕輕離開你的手指時,球必須以向上四十五度到五十二度的拋物線飛出。然而,如果球拋出去的時候自體旋轉的方向是向後旋轉,那它碰到籃框時速度和力道都會明顯減弱,如此一來這顆球可能最後只會打到籃板、反彈後落下。

我想各位已經可以想像兩種投球方式的畫面了。把兩種罰球投法的步驟分解開來看,就像是在看一場結果不容置疑的物理實驗,所以不意外,許多傑出球員用過頂投藍的方式投罰球依舊很難投進。同樣位列NBA名人堂的張伯倫(Wilt Chamberlain)在整個籃球職涯中罰球命中率只有百分之五十一點一,另一位名人堂成員俠客歐尼爾(Shaquille O’Neal)也只有百分之五十二點七。

既然瑞克.貝瑞的蹲馬桶罰球法簡單又命中率很高,你可能以為肯定會有一大堆職業球員和大學球員都想採用,尤其那些練過無數次罰球,命中率仍然欠佳的球員應該更會搶著練習蹲馬桶。但你錯了。整整三十五年,沒有任何一個NBA球隊向瑞克.貝瑞請教他的罰球方法;全國大學球隊裡也只有兩名球員會用這種簡單的方式投罰球,其中一個還是瑞克.貝瑞的兒子。整個籃球界都覺得這種拋大石投法很娘,球員拉不下臉用這種方法投球。

前NBA球員俠客歐尼爾明明罰球命中率超低,但他居然公開表示自己「寧可一球都罰不進,也不用這種阿嬤罰球法,實在丟不起這個臉」。另一位同樣罰球命中率超低的球員安德烈.卓蒙德(Andre Drummond)堅持拒絕阿嬤投球法,他說:「我鄭重聲明,我絕對不會用這種投法。」

這時我們就要好好稱讚一下張伯倫了。一九六二年的某個賽季(他進入職籃大約十年後),他鼓起勇氣嘗試蹲馬桶罰球法,而且效果奇佳。該賽季他每場比賽平均拿到五十點四分,而且罰球命中率從慘不忍睹的百分之三十八提升至不算太高但也算不錯的百分之六十一。在一場精彩賽事中,他甚至拿下驚人的一百分,三十二個罰球裡投進廿八個。然而,他後來卻沒有堅持使用這種簡單有效的投法,又繼續以過頂投籃投罰球,於是命中率再度下滑。

他為什麼要回去用比較不容易命中的投法呢? 他在自傳中解釋說:「因為我覺得用蹲馬桶投法看起來很蠢。我知道我這樣想是不對的,我知道歷史上有些罰球神人就是這樣投,現在NBA罰球最強的瑞克.貝瑞也是這樣投,但我就是做不到。」

仔細想想,球團支付職業球員嚇死人的高薪,不就是要他們在比賽中盡量得分、力求獲勝嗎? 但張伯倫卻寧可犧牲得分機會、寧可辜負隊友的努力和粉絲的期待,只因為不想「看起來很蠢」。其實不只他這麼做,無數職籃球員和大學籃球員一直以來也都如此。NBA球員的罰球命中率平均大約百分之七十五,大專院校球員大約百分之六十九,雖然這樣的命中率也不錯,但跟瑞克.貝瑞根本沒得比,而且幾十年來這個平均值一直沒有增長。雖然這些職業球員或大學球員可能都是籃球奇才,但他們卻沒有膽量挑戰現狀,無法成為理想型反抗者,無法藉由一個簡單的改變來提升自己的表現。

我們不用苛責這些球員,勇敢反抗現況、挑戰主流思想的人本來就很少,像是前南非總統曼德拉(Nelson Mandela)、女權運動家蘇珊.安東尼(Susan B. Anthony)、美國廢奴運動家哈莉特・塔布曼(Harriet Tubman),天才博學家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現代舞之母瑪莎・葛蘭姆(Martha Graham)和耶穌。我們之所以知道這些人的大名,不只因為他們的驚人成就,更因為他們是那個時代少數敢於挑戰傳統思維、追求進步的勇士。

近幾十年來,社會心理學家和其他領域的學者已發現我們一般人「從眾」和「遵從主流」的傾向極為強烈。學者們研究了某些特定情緒,它們會導致我們為了被他人喜歡,甘願做出愚昧甚至自毀的行為。在我們探討如何成功挑戰主流思想之前,應該要先瞭解:為什麼鼓起勇氣挑戰現狀,竟是如此困難,以及為什麼在說服他人一起質疑過時的、不良的傳統之前,要先走一段漫長又艱辛的路。

我們以前都是這樣做的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