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世界史躺著讀Ⅰ》:大元大蒙古國是一個就連「名叫馬可波羅的人」都能夠自由進出的「樂市樂座」之國

文:出口治明

1︱ 蒙古世界帝國迎向全盛期

在蒙古帝國,世界史躺市樂與大元大蒙古國持續對立的著讀自由座海都戰死,海都之亂在一三○三年告終。Ⅰ大的樂

位於東方大元大蒙古國以及西方伊兒汗國、蒙古欽察汗國中間的國個國中亞戰亂平息後,往來東西的連名羅陸路交通便恢復原本的繁榮景象。波斯人、叫馬進出阿拉伯人以及歐洲人,可波都透過草原絲路或絲路來到蒙古帝國,人都當然蒙古帝國的世界史躺市樂人們也可以隨意出國。順帶一提,著讀自由座忽必烈同時也打通了海上交通,Ⅰ大的樂因此海都的蒙古企圖(截斷東西方的貿易網路)並沒有成功。

蒙古在談事情時,國個國喜歡先打好關係,連名羅而非直接進入主題。他們會舉辦宴會,和對方一起飲酒作樂,摸清楚對方的想法之後,再進行交涉。這就像在拿破崙戰爭之後召開的維也納會議一樣。當時人們將這種宴會叫做「Тал」。「Тал」是一種世界宴會,在歐亞大陸各地都會舉辦。

人們在宴會上使用的通用語包括蒙古語、土耳其語、波斯語等等,而宴會中使用的青花瓷(藍色的陶瓷器)也廣受全世界人們喜愛。

這個時期的蒙古世界帝國明君輩出:

  • 大元大蒙古國有第六代鐵穆耳(在位期間:一二九四——一三○七)、第七代海山(在位期間:一三○七——一三一一)
  • 伊兒汗國有第七代合贊(在位期間:一二九五——一三○四)、第八代完者都(在位期間:一三○四——一三一六)
  • 欽察汗國有月即別(在位期間:一三一三——一三四二)

完者都的巨大圓頂墳墓,一直到日後佛羅倫斯的穹頂(Cupola)出現之前,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圓頂建築。

中國氣候宜人,文化進步,農業也很發達。王禎撰寫了世界第一本農業百科全書《農書》。這是繼北魏名著《齊民要術》之後的另一創舉。

就在海都之亂結束的時候,交付給南宋官員的出版事業也呈現空前的盛況。一三一三年,科舉恢復。這也證明元朝的政治已經融入中國在地。在科舉復辦的影響之下,各式各樣的書籍紛紛問世。

這個時期出版的書籍,有許多都對日本帶來很大的影響。例如被認為替中國史奠定基礎的《十八史略》(原為以兒童為對象撰寫的書籍),以及深受忽必烈喜愛的唐太宗言行錄《貞觀政要》等(《貞觀政要》在平安時代傳入日本)。日本的五山僧也從中國帶回許多小字本,形成被稱為「五山文學」的漢詩、漢文文化。此外,附有插圖的日用百科全書《事林廣記》裡,記載著現在已經融入日本生活的「大安」以及「佛滅」等等(譯注:六曜,一種曆注。包括先勝→友引→先負→佛滅→大安→赤口)。

十四世紀剛開始的十五年左右,可謂是蒙古世界帝國的全盛期。然而從一三一五年左右開始,地球漸漸變得寒冷,溫暖期帶來的種種好處消失,世界開始轉暗。

2︱ 有關「名叫馬可.波羅的人」

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將日本描述為黃金之國「Zipangu」,他口述的《馬可.波羅遊記》世界聞名。這個人在歷史上似乎確實存在,但奇妙的是,他的名字卻沒有出現在蒙古所保留下來的龐大資料裡。例如,馬可.波羅從中國搭乘的船,是大元大蒙古國的公主嫁到伊兒汗國時所搭乘的船,因此船上所有船員及乘客的名字,都紀錄在一份名單裡。然而這份名單上卻沒有馬可.波羅的名字。所以就算他真的去了中國,他使用的究竟是不是這個名字,也成為一個很大的謎團。

可是在《馬可.波羅遊記》中有關忽必烈的宮廷紀錄皆正確無誤,顯示這本書的確與曾經造訪過大元大蒙古國的人有關。因此部份學者為了更精準地敘述,便稱呼此人為「名叫馬可.波羅的人」。

透過這件事情我們可以知道,當時的大元大蒙古國是一個就連「名叫馬可.波羅的人」都能夠自由進出的「樂市樂座」之國。而人們可以自由往來,也就代表附著在人類身上的病原體也能自由往來歐亞大陸。

3︱ 北印度的圖格魯克王朝遷都至德干高原

北印度在一三二○年出現了德里蘇丹國的第三個王朝——圖格魯克王朝(Tughluq dynasty)。第二代君主穆罕默德.賓.圖格魯克(Muhammad bin Tughluk),是一個不知該稱為天才或狂人的君主。

過去印度的王權,都建立在北部的恆河流域以及印度河流域的旁遮普地區,不過印度南部其實也有包括德干高原在內的許多富饒地區。但是德干高原地勢較高,無論是地理環境或氣候都很不同,因此印度始終無法統一南部的德干高原。

然而身為一名天才軍人,穆罕默德擊敗了試圖侵略的欽察汗國,鞏固北方領土之後,便開始計畫統一南方。為此,倘若繼續以德里為首都,臣下們就不可能認真,所以他決定把首都遷至南方。實際上他也強硬地將首都遷至德干高原正中央的道拉塔巴德(Daulatabad)。

這件事就像日本的平清盛遷都福原一樣。道拉塔巴德是一個又熱又落後的地方,許多臣子都表示強烈的反對,於是幾年後他又將首都遷回了德里。若單看這個行為,只會覺得他是一個任性又恣意妄為的君主。不過,因為在遷都時必須搬運大量的物資,於是他一鼓作氣打造了一條連結恆河與德干高原的道路。這條道路十分寬廣,物資、軍隊和人民都能頻繁往來。

他為了遷都,於是具體打造了一條通往南方的道路。此外他也非常驍勇善戰,他擊敗了南部勢力,讓圖格魯克王朝擁有印度史上最廣大的疆域。但是在一三三六年,信奉印度教的毗奢耶那伽羅王朝(Vijayanagar Empire)誕生,圖格魯克王朝於是失去南方的領土。

無論如何,穆罕默德.賓.圖格魯克完成了進出南方所需的基礎建設。我認為這成為了日後蒙兀兒帝國統一印度的基礎之一。

4︱ 黑死病大流行

名叫馬可.波羅的人能夠輕易前往大元大蒙古國,就表示全球的海陸交通已經四通八達,人們可以自由往來移動;但是這同時也意味著病原體也能輕易地和人一起前往各處。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