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先搞清楚「教區」和「修會」有什麼不同,才能好好認識天主教會的使命

座落在台灣台北市古亭公館一帶,先搞耶穌會(The清楚 Society of Jesus)設立「台北依納爵靈修中心」,以耶穌會祖師爺、教區教會來自西班牙的和修會有好好聖依納爵(St. Ignatius)為名成立這個靈修中心。

依納爵靈修中心的什麼課程,如其名圍繞在「靈修」上。不同然而,認識雖然是天主天主教修會成立的機構,招收的先搞學員及實際參與的學員,卻不限於天主教徒。清楚有時候參與的教區教會學員甚至僅有寥寥可數的天主教人士,卻有許多來自基督教各教派,和修會有好好更有不是什麼基督宗教信仰者。

他們來到這個中心探索心靈、不同認識自己、認識體會看待大自然的角度,更協助他們調整身心,重整再出發。然而,什麼是靈修?

什麼是靈修?

每年九月是台灣天主教會慕道班的開課期間,各個教堂陸續開課招收慕道者,透過體系性介紹天主教會,讓有志於加入天主教會的教外人認識天主教會,進而經過洗禮在每年四月的復活節成為天主教一份子。

慕道班課程中,神父經常會問:「基督教和天主教有什麼不一樣?」

官方承認的聖經數量不同、天主教相信諸聖相通及崇敬聖人、基督教友擅長讀經、基督教團契內聚力強等等,確實都是新舊教的各自獨特性。然而,多半神父的答案會有其中一項是「基督教忘了帶走靈修」。

靈修是基督宗教的根本,它最單純的形式就是祈禱。「祈禱要怎麼做?我應該說什麼?」祈禱不是喋喋不休的說,而是要打開心門聆聽。

不過,人要放棄表達自我,揚棄自傲並不容易,要安靜聆聽大自然,更是令人煩躁,很容易就被外來的念頭牽著走,因此,古代至今有特殊恩賜的聖人,他們將自己的經驗口傳、筆寫,再經過後人的精粹,成為現在我們可以依循演練的一套方法,而這套方法在天主教會給它名字稱作「靈修」。依照耶穌會祖的說法,更可說是心靈的操練(spiritual exercise)。

歐洲宗教改革的時候,基督教(Protestantism)領袖認為信仰是人神關係,無須透過中介組織,更反對教會與貴族權威間錯綜複雜的政教關係。

宗教改革為基督信仰帶來純粹化的浪潮,馬丁路德的信義宗從天主教會外興起改革,依納爵羅耀拉的耶穌會則是從天主教會內興起改革。然而信義宗只帶走聖經和信仰,耶穌會依然保留了天主教會傳統,包含靈修在內。

a作者拍攝提供
耶穌會羅馬聖伯多祿加尼修會院聖堂

從靈修的視角談起,我們會認識到每個修會都有自己的神恩與靈修指南,不過既然從個別修會的靈修特質講到修會這個組織我們則能再進一步深入問,何謂修會,而又何謂教區?天主教不是最強調天主教唯一一個(una)從宗徒傳下來的教會?那麼怎麼教會內又還有區分呢?

教區和修會有什麼不同?

筆者碩士研究期間,有幸拜訪輔仁大學校牧林之鼎神父。林神父見我說要鑽研教廷及天主教會社會訓導(Social Doctrine)便說,「那你先說說看,教區和修會有什麼不同?」那時我從沒想過這個問題,依照我自身所處的堂區(parish)回答,「主教管轄教區,教區內有堂區,主教委託修會管理堂區。」

林神父笑笑說,「對一部分,但不完全是這樣,先認識這個問題,才能好好認識天主教會的使命」。

後來每有機會在耶穌會牧養的堂區或教會設施內行走,我總會在聖人畫像面前駐足,究竟什麼是修會而什麼又是教區?

自宗徒傳下來的教會,骨幹是以羅馬主教——亦即教宗——為首,帶領各地區教會,而各地區教會為了融入當地文化風俗調整教會而有了教區及各地主教的設立。這些主教就其位階與教宗齊平,換言之,教宗方濟各是羅馬主教,總主教鍾安住(托馬斯,Thomas)是台北總教區主教,事實上他們並沒有位階上的落差。

然而,基於耶穌基督將天國的鑰匙交給羅馬主教的教會聖史,以及各地區為了適應當地文化,不同教區間對於所信及禮儀產生的矛盾衝突,初期天主教會為了取得最終裁判,於是將教會內的不同意見,透過宗座代表——亦即羅馬主教派駐在各地的溝通橋樑——帶回羅馬,請羅馬主教擔任最終的仲裁人。

這個做法,也就成為後來各地主教共尊羅馬主教為教宗的起源。

從上述說明,我們可以清楚知道,「教區」是天主教會的核心骨幹。教區在各地傳播福音,除了基本擴大信從福音轉化生命的教友群體,為將天主教牧靈工作深入社會角落,主教需要大量的聖職人員來幫助教區工作。於是,主教便從各地教會中委任具有相當資格的天主教友——目前皆是男性——來擔任執事,或進而擔任神父(Dom)宣發信仰及服務教區。

這些聖職人員在12世紀後的特點即是「不婚」也就是目前我們常說的「天主教神父不能結婚,基督教牧師可以結婚」,然而,修會成員多半經發「神貧、貞節、服從」三願。相較之下,教區神父則是個職務,教區神父可以擁有自己的財產,但教區神父退休後,教區並沒有承諾照顧他退休生活的義務,實際情形則依實情安排。

a作者拍攝提供
耶穌會羅馬聖伯多祿加尼修會院小堂

與教區神父不同,宣發神貧的修會會士,並沒有自己的資產,他們依照初期教會宗徒們相聚成家的作法,所有財產均捐獻給修會,修會再依個人所需分配給有需要的修會成員。

教會內的革新

在義大利羅馬旅行期間,有機會拜訪一位為教廷服務的耶穌會神父。我們聊到教區與修會的差別,特別是談到關於是否擁有財產這件事,他帶有點俏皮笑著跟我說:「是啊,我每個月都會看到我的薪資條,但我做修士以來,從來都沒有實際看過那些薪餉,都是直接匯入耶穌會。」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