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晃榮、解密擊事件為Law Yuki
河童歷史
日本從奈良時代開始致力與外界的外星物海外交流,之後逐漸減少,人果漸漸成為封閉社會。那目如此一來,真那種生海神宮殿和龍宮位於海洋彼端的麼河說法變得沒有真實感,越來越多人相信龍宮是底何在湖底或池底。
在內陸的解密擊事件為湖中,應該不會有鱷之類的外星物奇怪動物,因此龍宮的人果主人就漸漸轉變成蛇了。在《太平記》(十四世紀)中鼎鼎有名的那目俵藤太,就是真那種生被化身為女性的蛇所引誘,而前往位於琵琶湖底的麼河龍宮。
繼承蛇的底何傳統,但是解密擊事件為靈力大幅降低,開始出沒於河川流域的深淵、人工挖掘的水道等處的,就是河童。河童的主要事蹟,是把少年和馬拉入水中、向青年挑戰相撲。
河童的前輩鱷和蛇不但獵食壯漢,也能將其拉入水中殺害,但河童極少能發揮那麼大的力量,甚至還發生無法拉馬下水,反倒被拉進馬廄弄斷手臂的糗事。河童的雛型為水獺、鱉和猴子。江戶時代民間故事中的河童外形比較像猴子。現代人熟悉的河童形貌頭頂有盆、背上有甲。有人認為這是18世紀江戶的知識分子所創出的外形。
事實上河童是日本家戶曉的傳說生物,日本部分科學家甚至認為河童是真實生物,而成立了「河童研究學會」。
河童體型一般是大約四、五歲的小孩大小,臉像老虎或青蛙,有嘴、光滑的背,並且有像烏龜般的甲殼。而且,頭部有碟狀物,溼的時候有把牛、馬拖下水的怪力,乾的話,則全身無力。
不過,關於河童如此的想像,是定形於江戶時代。古時候當成連蜥蜴、青蛙都捉不到的水怪來討論。
日本各地描述的河童面貌,未必相同,膚色也有綠、黃之說,斑點亦是各色各樣,也出現沒有甲殼而長滿體毛的河童。
大體上,河童滑稽、喜歡捉弄人。從河川、沼澤爬起,並有著向人挑戰摔角或撫摸女子的屁股而高興、或是被發現從菜田中偷最愛吃的小黃瓜,而被棒子打昏之類的糗事。
目前日本已發現多具河童木乃伊,最完整的木乃伊,在佐賀縣伊萬里市的田尻範爾家中,此一全身木乃伊,約於 1960年代左右,田尻家正進行修屋頂之際,發現置於在樑上的木乃伊,出處未明,宛如在科幻電影中的外星人。
另一河童木乃伊在大阪市浪速區的瑞龍寺。這個是西元1616年富商萬代四郎兵衛自中國輸入捐贈給瑞龍寺的。
那麼河童到底是何種生物?
從江戶時代便已開始討論,在當時,盛傳著中國引渡說。「震旦」即所謂「自中國的秦朝起」,從前,曾棲居於黃河上游而成為水虎的水棲獸人族大舉渡海,成為在日本登陸進而定居的河童。
河童也罷,水虎也罷,河童是與歐美傳言的人魚或蛙童同一系統的生物。加拿大的拉歇魯博士於1982年提出河童和恐龍人同類而推斷其淵源。
拉歇魯博士原先假設:「如果恐龍不絕種的話,會演化成何種生物呢?恐龍人被描繪出的形態,和河童非常相像。」
以古代生物學的常識而言,恐龍大約在6500萬年前,因環境的劇變而絕種。然而棲息在水邊的小型恐龍,比較不受環境變遷的影響。因此水邊的恐龍假若生存下來的話,應該會進化成河童般的生物才對。所以河童真相至今仍不明。
不同角度研討河童真相
筆者曾與日本河童研究人員共同探討河童,並對河童木乃伊做過研究,分別由文學、目擊事件與分布地區做探討,有以下結論:
(1)文學中的河童
河童在古中國與日本均有記載,日本文學中也有許多擬人化,人性的河童描述。
在古中國人觀念中,河童是如水鬼般的生物,依《幽明錄》古書記載,這種生物叫「水蟲」,又名「蟲童」或「水精」。裸形人身,身高大小不一,有眼耳鼻舌唇,頭上戴一盆,在水中站立,看起來有三至五尺,在水中勇猛,失水則無勇力。日本民俗學家考證的結果,此生物應該就是日本的河童。
日本民俗學家柳田國男在《山岳民譚集》裡也寫過一篇〈河童駒引〉(河童把馬拉進河裡的傳說)的敘述,提到河童形體像藍黑色的猴子,手腳似鴨掌,頭頂凹陷處像頂著一個倒過來的碟子,無論是水中或是陸地上,只要碟子裡面的水不乾涸,則力大無窮能與人或馬行角力,所以在日本有句俗話形容天大的災難,就叫做「河童滅頂」。
研究人員則認為河童是青蛙,烏龜與河豚三種動物綜合而成。
日本作家芥川龍曾撰寫《河童》(1927 年作品),文中之河童不是可怕的水鬼,反成為一個幽默風趣的典型人物,能夠引領人類進入神奇的烏托邦世界。故事是敘述一個瘋子回憶他在河童國的所見所聞,借用一個瘋子的觀感,把讀者從現實中抽離出來,利用第三者的說辭回顧現今的這個世界,從而迫使大家反省現在的生活。
小說中鉅細靡遺地描繪了河童的長相:頭上有個碟子,常會做出青蛙跳躍的姿勢,或是爬在樹上。身體略透明,能隨著環境而改變顏色(像是樹蛙或雨蛙)。在河童國境內,所有的觀念都在嘲諷著現實社會中的人類,河童甚至了解人類更甚於自己。一旦掌握了特有的語言,接受了怪異思想,離開了這個烏托邦之後,便會立刻陷入對人類產生無比嫌惡的煩惱中。
小說最後提及主角好不容易返回人間,由於已經無法習慣人類的生活,而被當作是瘋子。如果說河童象徵人類心靈的覺悟與精神力量的超升,那麼回到人類世界就等於是一種自甘墮落的行為,終究是一場悲劇,因為這樣的人注定不可能在現實世界裡繼續生存下去,或許這就是作者芥川龍之介會選擇以自殺來終結自己生命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