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平稑
一年一度令人期待的第屆多元金漫獎又悄悄到來了。今(2023)年的金漫獎入界與入圍名單於10月初發布,雖比往常稍遲,圍作但看著名單,品趨評審也能感受到評審團所面臨的勢分史跨選擇挑戰。(編按:得獎名單已於26日公布)
台灣漫畫整體的析幻想類型大向較創作水準不停進步,佳作頻出,放異要在199件作品中[1],彩歷挑揀僅僅15件年度漫畫獎入圍作品、改編3件新人獎提名,女性真的不獲是不容易。
而去(2022)年修訂的青睞參賽辦法[2]也的確讓名單更具包容性,近幾年來陸陸續續有在台發展的第屆多元外籍作者,也有外籍人士由台人編輯並首度發表的金漫獎入界與作品,雖然仍為零星個案,圍作但的確逐漸成為趨勢。
尤其台灣作為出版風氣自由蓬勃的地方,是該展示其包容的態度。而兩部在台港人的作品《北港香爐人人插》與《摸布想自己賺罐罐》今年終於能跟國人作品一同競爭,可喜可賀。
除此之外,在2022年度出版不久就有了日文版的台人作品,也佔了三部,分別是《綠之歌》、《海倫娜與大野狼先生》及《貓與海的彼端》。
撇除《綠之歌》是直接在日編輯的特殊性,其他兩部能在連載期間,就受到日本成熟市場的關注並在短時間內推出日文版,非常難得。而《守娘》其實也在今年有了日文版的好消息,只不過上冊是於2019年出版的;《摸布想自己賺罐罐》也有日文版發售。
當然,讀者也還是能夠觀察到,部分入圍的佳作是前幾屆就已提名或得獎的系列作品,像是2020年贏得新人獎的《守娘》、同年入圍年度漫畫獎的《異人茶跡》以及2021年、2022年入圍年度漫畫獎的《閻鐵花》,三部作品剛好都是系列的完結篇,其畫力與令人意猶未盡的收尾,再次讓金漫獎的評審團提名,可說是實力極為堅強。
不過,就入圍名單來看,大致的類型與去年沒有太大的差異,奇幻/科幻類型穩定發展,文學歷史為基礎的作品也是另一宗,然後現代劇又可分成嚴肅與幽默兩個分支。
但若參考〈2022年度商業漫畫出版總覽〉,會發現女性向作品相較青年少年向,入圍比例是偏少的,尤其是BL與少女漫,詳細的原因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觀察;也請讀者注意金漫獎的入圍名單不能代表整體的出版趨勢,本文僅就今年評審團的口味來做分析。
幻想世界大放異彩:以宗教與科幻為基礎
這次的名單中,有五部作品是走幻想的路線,其中有以宗教出發的故事,也有接近科技、科學幻想的創作。有宗教元素的作品如雅紳的《千手》,第一集入圍年度漫畫獎,但目前已二冊完結,靈感來自現實生活中的觀音信仰,主角收集觀音散落的「手」,並在旅程中相遇不同的人,是典型的少年冒險路線;另一部奠基於信仰的作品則為雷雷子的《水蛇神夜詠》,本次入圍的是系列作的完結篇,以常見的水神信仰獻祭為基礎,描繪虛構的水蛇圖拉奈和邪王穆倫塞爾的愛戀,畫風精緻敘事角度獨到,頗有可看之處。
而林奕辰的《二零七之骨》則以徹底幻想的世界觀,描述奇獨家族特殊的懷孕生產,並從生產的問題,延伸出科學的追索與母親角色的探討,設定非常迷人且極具潛力,也利用機械元素製造特殊的氛圍,從中還能嗅出《瘋狂麥斯:憤怒道》的影響,目前僅出第一集,預計三集完結,令人期待後續的發展。
另外兩部帶有科幻色彩的作品則是《閻鐵花》與《2073年的電子玩具》。前作是最後一集入圍,基本上是打鬥的最高潮,有著鐵花對抗終極BOSS十三的鬥智,以及身世之謎的陳述,作者常勝的作畫水準自然是不在話下,令讀者大飽眼福。
而日安焦慮的《2073年的電子玩具》則是作者第一本商業出版作品,維持著一貫棉花糖般的角色設計,以神祕且禁忌的古早遊戲做開端,展開了奇怪又科幻的戀愛故事,是非常獨特而迷人的作品,值得細細品味。
歷史記憶由圖來說:從清代到經濟飛漲的時期
以歷史為基礎的漫畫作品如往年般穩定發展,時代描寫的跨度從清代到近現代的1980年代,都可見到不少作者在其中默默耕耘。
小峱峱描寫清代鄉野鬼話的《守娘》自2019年出版上冊後,歷經三年終於出版下冊,結尾並沒有讓讀者失望,畫面的黑灰白也運用得更為靈活,讓時代劇的沉悶有了新鮮的詮釋,並深思女性在舊時代的不平等對待,讀者也可重新反省當代的不公,別具意義。
張季雅以台灣茶業發展為主軸的《異人茶跡》,在本次的入圍名單中,也帶給讀者最後一集的收尾。對台灣漫畫而言算是長篇的大河劇,第五集將茶商陶德的想望,終結在台灣這片土地上,以輕鬆現代的筆法詮釋其與買辦李春生的關係,既暖心又讓人感嘆時代的發展須有各方努力,才能走到今日的局面。而該作的實境APP遊戲入圍了跨域應用獎,讓讀者不僅了解茶業的過往,還能重新認識大稻埕,算是有趣的衍生創作。
同樣有著清麗的現代筆調,左萱的《芭蕉的芽》第一集為讀者帶來日治時代青年的出版故事,將壓抑的殖民氛圍轉化成明亮輕快的熱血軼事,角色的故事雖為虛構,但結合了史實中的部分人物如文藝大佬西川滿,以現代的角度為當時做回顧,可說是為讀者拉近了歷史的距離。
再來是入圍本屆新人獎的JULAI,其《紅繩子》改編自二戰後來台移民高秉涵的原作《山東少年傳奇》,描寫小人物如何在時代的顛沛流離中安身立命,即使想家也得思考自身的未來;畫者利用年輕讀者熟悉的畫風,並作個性鮮活的設定,使原作中濃厚的鄉愁也能傳達給不同的世代,並且讓台灣各族群有彼此理解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