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創傷與靈魂》導讀:犯「科學」大忌,以「靈魂」為名推開深度心理學的靈性大門

文:鐘穎

【導讀】以靈魂為名的創傷勇敢之書

我想將這本書稱為勇者之書!

心理學工作者都很清楚,與靈靈魂二字犯了以「科學」自我標榜的魂導心理學大忌,而本書卻不僅直指人類的讀犯大忌大門靈性生活與現實生活同等重要,更勇敢地以「靈魂」為名,科學企圖為深度心理學推開靈性的靈魂靈性大門。

心理學中的為名靈魂

事實上,靈魂一詞及其周邊概念雖然在心理學界諱莫如深,推開甚至避之唯恐不及,深度但對實務工作者而言,心理學靈魂與靈性卻是創傷一個無法迴避的存在。精神分析創始人佛洛伊德對靈魂與宗教的與靈輕蔑眾所周知(這樣的態度也影響到他的徒子徒孫們),然而心靈中真正深刻的魂導事物仍舊持續地為自己發聲,並被許多心理學大師給觀察到。讀犯大忌大門最著名的科學,當屬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他的嚴肅態度可以從《宗教經驗之種種》中發現,而榮格對宗教需求的主張,以及羅傑斯要求我們開放地接受每一種經驗也同樣如此。

即便是在精神分析的譜系中,比昂也提及了神秘的O,甚至使用了神秘學界的特定名詞Godhead(上帝之首/神性)來稱呼那個位居心靈深處,難以言喻的核心或神秘現象。然而靈魂始終沒有自己的位置。究其實,原因之一是擔憂靈魂二字會使心理學「淪落」為神秘學;原因之二則是靈魂觀所衍生的其他問題。

靈魂的爭議與延續千年的討論

如果要承認或使用靈魂二字,那麼首先遇到的就是:靈魂在哪裡?作者卡爾謝將此處定義為「世界之間」,易言之,處於外在世界與內在世界的中間地帶,一種第三區域。那裡是「靈魂的土地」、「潛在的空間」,也是「難以言明的無意識主體」與「現象的意識主體之間」的過渡。

而第二個問題緊跟其後?靈魂是一種實體嗎?類似於惡魔、天使、幽魂那樣,可以被看見、召喚、甚至驅逐的實體。卡爾謝沒有回答這個問題,但他卻認為在另一個世界儲存著地球上最恆久的人類經驗,這個世界(也就是靈性世界)是真實的,是心靈的原魔(daimonic)層,也是孕育神話的土壤。易言之,他採用榮格的集體觀點,認定這個世界的層次是「不帶個人色彩」,或者處於「個人化之前」。

但這樣的說法畢竟迴避了問題,同時也與一般人對靈魂的想法互異。如果靈魂不帶個人色彩,那麼那些藉由觀落陰尋訪家人、在鬼屋裡撞見枉死幽魂的現象又該如何解釋?他們何以能藉由乩童或靈媒的身軀訴說自己的故事?如果集體潛意識理論上只蘊藏著那些共同的集體經驗,那麼鬼魂的個人故事從何而來?這一切就是我們在討論「靈魂」時必得面對的問題。無怪乎這麼多優秀的臨床工作者即使來到了靈性的大門,也很難勇敢地說出靈魂兩個字了。

然而,若依照一般的俗民觀點將靈魂視為某種實體也同樣是有問題的。晉代中國的阮贍就以「無鬼論」著稱,他常詰問那些相信有鬼的人說,「大家都說鬼會穿著生前的衣服出現,如果人死後有鬼,難不成衣服死後也有鬼嗎?」不僅當時無人能反駁他,哪怕是一千年後的今天,持靈魂實體論的人也同樣無法反駁。

正是在這樣的激烈交鋒中,靈魂變成一種極具爭議性的概念。榮格只在主觀經驗中討論神的存在,他宣稱那是一種現象學的視角,從而避免來自科學界的批評。作者卡爾謝告訴我們,本書在這方面也採取同樣的立場,他所謂的靈魂指的是「肉身不可缺少的活力核心」。縱然話說得保守,書中內容卻已大膽地拓展了心理學的邊界。以下分就各章的內容介紹本書的主題。

自我照護系統與做為靈性危機的創傷事件

作者相信,創傷往往是一種靈性危機,而第一章就舉出了許多臨床上的例子。「當個人故事(因創傷)中斷了,原型故事就開始了。」卡爾謝將產生後者的機制稱為「自我照護系統」,相信它會試圖修復被解離所撕裂的神話創造域。然而要注意的是,如果遭到創傷,這個系統也會變得異常恐怖殘暴,以防禦靈魂遭到毀滅。

第二章則繼續提出證據,說明在心理治療中的夢境裡常見的孩童與動物意象,他們就是靈魂的象徵。在健全的發展歷程中,會逐漸演化成健全的自我,但創傷卻中斷了他的成長,結果使自我照護系統誤將孩童所代表的新生與希望視為有害的東西。易言之,自我照護系統和所有的原型一樣都具有兩面性,他既善良又邪惡。卡爾謝認為,對攻擊與防禦概念的缺乏,正是榮格理論最重大的疏漏。

本書的第三章就是在描述這個系統的黑暗面,他以《神曲》為例,闡明這個系統一旦化為黑暗之神狄斯(Dis),以確保受創的個體不會經驗到無法承受的痛苦時,我們可能的遭遇。《神曲》描述的乃是一趟地獄之旅,從與原學的角度來看,狄斯意指分開或否定,包括解離(dissociation)、災難(disaster)、否認(disavoawl)、疾病(disease)、切斷(disconnection)等單字,都能見到這位黑暗之神的影響力。如果愛與攻擊不能被整合在一起,就會糾結成為病態的混合,攻擊要能為愛所用,而非為恨所用,否則就會發展出強迫性的重複與施虐受虐的防禦。

正如《神曲》的暗示,真正的地獄是絕望。但也如卡謬所言:「我們可以絕望,但絕望不是沒有希望。」人必須自願且帶著意識進入自身的絕望,並在見證人的陪伴下(在《神曲》中是詩人維吉爾,在諮商的過程中則是治療師),人才可能緩慢地獲得拯救。任何在人格改變或自體修復的過程中嚮往奇蹟式改變的當事人,都應當讀一讀這部中世紀的神話,或許您就會明白,想要離開彎彎疊疊的地獄,除了耐性與覺知之外,絕無捷徑可走!

童話分析與轉化歷程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