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臺灣都市傳說百科》:夜晚,「鳥頭人」會在宛如迷宮的台北地下街遊蕩,尋找下一具身體……

作者:楊海彥、謝宜安、臺灣台北體阮宗憲、都市地下蕩尋台北地方異聞工作室

31 鳥頭人

夜晚,傳說它會在宛如迷宮的百科台北地下街遊蕩,尋找下一具身體……

有多少人知道,夜晚台北車站地下街矗立著這樣一座雕像?它有著模特兒假人似的鳥頭、全白的人會少女身體,頭上卻戴著巨大、宛迷滑稽又詭異的街遊具身黃色鳥頭;它的右手拿著鉛筆,無止盡的找下流水從頭套下方滲出、覆蓋全身——據說,那是臺灣台北體它頭套也擋不住的淚水。

這座雕像位於台北車站連接中山地下街的都市地下蕩尋M1出口旁,有人稱之為「北車雞人」、傳說「鳥人」、「鳥頭蘿」,但「鳥頭人」還是最常見的稱呼。傳說,這座雕像會在夜晚動起來,在宛如迷宮的地下街遊蕩。一旦發現落單的人,會用手中的鉛筆將其殺害,並置換一具新的身體,許多遊民因此失蹤。還有人說,如今的地下街會這麼容易讓人迷路,全都是因為它的詛咒。

「鳥頭人」的傳說,誕生於二○一六年九月,「Komica」論壇的〈島民救我〉一文。該文章中,發文者在凌晨一點四十一分貼出一張台北車站地下街的照片,並表示自己被關在裡面出不去,詢問網友該怎麼辦?有的網友幸災樂禍,要他乾脆在裡頭睡一晚;有的網友則開始危言聳聽,說地下街有殺人的怪物;也有網友詫異為何這種時候發文者還能待在地下街,因為通常十二點就會有人清場。在這之中,也有不少好心人提供各種離開地下街的方法:有人要他報警,有人要他在監視器前揮手叫保全來,也有人指示他前進的方向。

發文者最後決定自行尋找出去的方法,但要不是出口的鐵捲門被拉下,就是電梯被斷電無法乘坐。每次碰壁,他就會貼出照片回報。將近兩點時,他貼出一張標示著中山地下街的照片,前方一片漆黑。他發文詢問:「往中山方向的燈都關了,可是好像能繼續往前走,我該前進嘛?」幾分鐘後,又發出一條不明所以的回文:「島..;6、5...5*...876」,而這也是他最後的消息。在那之後,許多網友紛紛想到位於中山地下街和台北車站之間的鳥頭人雕像,於是開玩笑地提醒發文者要小心雕像,不要被它抓到。然而發文者一直沒有回覆,有人便說他已經被鳥頭人吃掉,或是進入了異世界。

這則貼文讓鳥頭人一時間蔚為話題,網路上出現許多相關的討論和創作。有人製作了鳥頭人半夜在地下街移動殺人的動圖,有人創作了遊民與鳥頭人對抗的故事,許多人也紛紛替鳥頭人添加各種設定。很快地,鳥頭人的傳說又出現了「手中握的鉛筆晚上會變成菜刀」、「殺人是為了替換身體」、「許多遊民因此失蹤」、「詛咒造成台北車站地下街鬼打牆」等等說法。只不過,這樣的風潮很快在幾個月後冷卻下來。之後的幾年,鳥頭人的傳說依舊不時被提起,卻已經不如最初那般熱絡。

回頭來看〈島民救我〉這篇文章,這種即時報告自身情況所營造的恐怖感,令人聯想到日本的都市傳說「如月車站」。「如月車站」源自二○○四年日本「2channel」論壇的一篇貼文:一個網名為葉純的女子,在深夜搭上電車,最後抵達陌生的「如月車站」。她將所見所聞即時貼到論壇上與網友分享,包括聯絡家人、報警、用手機網路定位,最後卻發現這個車站不存在於地圖上。凌晨兩點時,她聽到遠處傳來鈴鐺和太鼓聲,在網友的建議下,她沿著鐵軌往回走,最後卻執意坐上陌生人的車而下落不明。

「如月車站」的傳說在二○一○年左右傳到台灣,〈島民救我〉一文,很可能便是參考了「如月車站」的模式。一如「如月車站」被懷疑是發文者刻意虛構,也有人理性地分析〈島民救我〉一文,認為發文者很可能本身就是管理員,邊巡視邊拍照,才製造出自己被關在地下街的假象。然而,若是單憑〈島民救我〉一文,這本來很可能只會是一則與地下街失蹤有關的都市傳說,但在網友提到鳥頭人之後,竟產生奇妙的化學變化,這或許是發文者始料未及的。

鳥頭人之所以能夠引起這麼大的迴響,必定是因為在傳說誕生之前,這座雕像就已經在人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人類對於雕像似乎有種本能的恐懼,這樣的恐懼也能在「蔣公銅像半夜會動」和「動物雕像半夜會動」這兩則都市傳說中看到。或許是因為雕像令人不自覺聯想到畸形、生病的人或屍體,進而引發類似的恐慌。

即便有著可怕的流言,鳥頭人卻是日本遊客最喜愛的特色景點。不僅登上旅遊書籍,許多部落客也紛紛介紹如何在複雜交錯的地下街找到這座雕像。日本人稱之為「鳥人間」,在各個社群網站都能看到照片,評語不外乎是「謎樣生物」、「可怕的東西」、「台灣最奧妙的生物」等等,成為日本人心中另類的「台灣印象」。日本一向有所謂「キモかわいい」的說法,用來形容「醜得可愛」的東西。鳥頭人這樣有點詭異又有點滑稽的角色,可說是完美打中日本人的好球帶。

這座雕像其實有個真正的名稱《夢遊Daydream》,鳥頭人的角色名叫「愛維思(Aves)」,是藝術家何采柔和郭文泰在二○一○年共同創作的作品。何采柔在二○一七年八月接受公民記者的採訪,表示這座雕像背後其實沒有什麼意涵,更多是為了展現視覺的衝突,並希望每個觀賞作品的人都能夠擁有自己的詮釋。有趣的是,不知從何時開始,網路上也的確流傳著關於雕像的詮釋:「講的是過去的雛妓,手上的鉛筆代表想要上學,不停的流水是她的眼淚。作者是希望以後不要再有雛妓,才創作這個雕像。」許多人都言之鑿鑿地表示曾經看過這樣的解說牌,並認定這才是這座雕像真正的創作理念——然而,這樣的解說牌實際上並不存在。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