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中油與亞塞拜然原油供應商啟動進口原油試行碳中和合作案,中油第一批貨油昨(12)日在沙崙港卸畢;約105萬桶原油從開採至卸港,首批森林透過碳抵減機制,碳中台抵同座碳量經國際第三方認證所取得的和原溫室氣體減量額度,可達約88座大安森林公園一年吸碳量效益。油抵
推動溫室氣體減量已是減額世界共識,中油昨天發布新聞稿指出,度等大安與原油供應商亞塞拜然國營石油公司(SOCAR TRADING)成為減碳合作夥伴,公園第一次針對進口原油試行碳中和合作案,年吸首批貨油由Violando船載運自地中海Ceyhan港啟航,中油經過約一個月的首批森林航程,昨天凌晨在沙崙港卸畢。碳中台抵同座碳量
碳中和(Carbon Neutral)是和原什麼?
根據維基百科,碳中和(Carbon Neutral)是油抵指國家、企業、減額產品、活動或個人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使用,取代化石燃料、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量,實現正負抵消,達到相對「零排放」。
台灣中油於2020年3月便曾向殼牌公司進口首艘碳中和液化天然氣,自俄羅斯庫頁島啟航,經過一周航程於高雄永安液化天然氣廠靠卸,為台灣首次卸收碳中和液化天然氣貨氣。同年11月進口第二艘碳中和液化天然氣,氣源來自奈及利亞。
當時卸收之碳中和液化天然氣貨氣,係利用購買造林計畫發售之碳權(Carbon Credit),抵減一艘貨氣自氣田開採至終端用戶燃燒所產生之總二氧化碳當量(CO2e)。
中油表示,這是台灣首次卸收碳中和原油,約105萬桶原油自油田開採至卸港碼頭,透過碳抵減機制,經過國際第三方認證所取得的「溫室氣體減量額度」,可達到約88座大安森林公園一年吸碳量效益。
中油進一步說明,此次碳中和原油也獲得瑞士氣候中和商品(Climate Neutral Commodity,CNC)認證,及英國Intertek公證公司的Cradle to Gate原料端碳中和認證。
中油表示,這次SOCAR TRADING公司交運的原油所取得的「溫室氣體減量額度」,減碳項目皆為近6年內建立,且多數是自然為本的減碳計畫,該計畫是按核證碳標準和氣候、社區和生物多樣性標準進行碳匯專案開發,符合台灣提出的應對氣候變化、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
在這批碳中和原油抵台前,中油已與亞塞拜然國營石油公司簽署首份低碳原油暨成品油框架協議,說明未來雙方合作碳中和原油或成品油的交易模式,納入油料生命週期的碳足跡盤查、認證,並採用國際第三方認證的碳抵減機制。
中油表示,在開發國內的碳中和商機之餘,會持續關注國際減碳趨勢,今(2022)年4月加入由新加坡交易所、星展集團、淡馬錫等合資成立的全球碳權交易平台 Climate Impact X,成為少數率先加入的台灣企業,關注自然氣候解決方案的國際減碳項目。
中油董事長李順欽指出,因應淨零碳排要求,中油去年成立「氣侯變遷因應工作小組」,分設低碳發展中心與製程節能中心等兩中心,以 「優油」、「減碳」、「潔能」為三大策略,邁向淨零減碳的可行路徑。
中油表示,在碳捕捉及氫能技術成熟前,將持續透過自願性減碳方式,為地球盡心力,並朝碳中和產品邁進,更進一步展現永續經營、友善環境與共創低碳環保家園的決心。
新聞來源
- 中油首批碳中和原油抵台 88座大安森林公園1年吸碳量(中央社)
- 台灣中油,踏出台灣碳中和第一步(台灣中油)
延伸閱讀
- 世界各國紛紛表態,台灣今年是否也該宣布碳中和目標?
- 各國有可能在2050年前達到「碳中和」承諾嗎?
- 習近平承諾中國2060年實現「碳中和」,是精心計算的政治策略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朱家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