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愛麗絲
「你想嘛,專訪職魂字想他做這麼多年了,百工保存難道會怕鬼、導演到文東西會覺得有什麼嗎?」吳建勳笑稱自己是吳建唯一一個採訪撿骨師坤木伯時,不曾詢問對方是勳從否碰過靈異事件的人,畢竟比起滿足一般大眾的影片好奇心,他更想做的台灣,是快消透過職人故事剖析背後的歷史及文化脈絡。「我一直挺喜歡研究廟宇文化、專訪職魂字想地理、百工保存政經發展,導演到文東西這些都和當地的吳建人文、歷史發展有關啊,勳從」吳建勳舉北港撿骨發達為例,影片「那是台灣因為過去北港有錢人多、土葬多。」
吳建勳與背後的目映.台北團隊自2019年起,將台灣許多新舊行業的職人故事,濃縮進單支多不超過十分鐘的影片呈現,包括摸過無數亡者的撿骨師坤木伯、與神鬼打交道的道長、「與神同行」在神明頭頂動手腳的珠帽師,從宮廟、金工、製墨、篆刻、捏麵等,藉專業職人呈現產業真實模樣,更替逐漸式微的老行業,保存屬於他們的時代痕跡。
要走訪台灣各地、跟拍訪談專業職人,勢必得和各行各業、三教九流的人打交道,這時,吳建勳的「接地氣」便派上用場了。出生於台南,吳建勳台語輪轉,「我從小就喜歡聽阿公阿嬤講話、模仿別人的口氣,」這讓吳建勳彷彿多了項武器,在拍攝過程中總能引導受訪者娓娓道來屬於他們的故事。「比起國語,台語是生活化、更深入,有更多情緒的,接地氣、也更好拉近關係。」
有了接地氣、拉近關係的武器,說故事的主角又從何而來?
「《百工職魂》前半部分大約都是找以前熟識的受訪者,另一半則是靠朋友幫忙牽線,」吳建勳過往在電視台多負責如《在台灣的故事》、《台灣尚青》等外景節目,「我們算是台灣很早期的行腳節目啦,」離開電視台後,吳建勳「想做點不一樣的事」,在從前電視台革命夥伴「阿望」的信任與資金援助下,吳建勳毫無後顧之憂地開始《百工職魂》計畫,過往累積的人脈,同樣是他極其重要的資本之一,那些在《百工職魂》結尾掛名的顧問群,是讓這些珍貴故事得以保留、問世的關鍵推手,「是他們幫忙找到這些人和故事。」吳建勳說道。
在影視產業裡打滾二十多年,吳建勳和日前猝逝的「龍哥」龍邵華,也曾是頻率不高,但持續保有聯繫的「君子之交」。「龍哥是我很尊重的長輩,十多年前認識,有幸和他同桌吃飯,後來一直都有聯繫,」吳建勳自承「我對龍哥肯定是沒有任何商業價值的,」龍哥卻總鼓勵著後輩的他,「我還以為他對每個人都是這樣。」吳建勳幾次因案子需求、拜託龍哥掛名台語顧問、出演廣告,對方也總一口答應。
一次,因租棚費用考量,龍哥更主動提議縮短拍攝時程,「他說:『我盡量做情緒給你』。」那是龍哥與女兒首度同台登場的微電影,也是唯一的一次。這回吳建勳與團隊出版書籍,事前曾詢問龍哥是否能擔任推薦者,龍哥同樣海派答應,只是造化弄人,「隔天龍哥就走了。」吳建勳說著,時光匆匆流轉,年歲之間,人生如影劇謝幕,只得送走這位他無限敬重的長輩。
從影片到文字,保存難以複製的靈魂和韻味
而說起來,吳建勳從事影視產業工作,並非既定規劃。
「我民國82年進專科,當時房地產發展得很好啊,想說蓋房子應該前途光明吧,」但讀了土木工程後,吳建勳才發現,「土木是負責把一塊地弄到可以蓋房子,啊真正賺錢的應該是蓋房子的、唸建築的啊!」專科畢業後,吳建勳起初在中國從事土木相關工作,「待半年就受不了,怕髒、怕累,生活又無趣啊,只是我做影視之後才發現,幹這更累啊!」
吳建勳曾有次去朋友片場探班,「當時在拍包青天,我有幸看到演展昭的何家勁,當時我幫著現場推軌道,覺得這好像也滿有趣的嘛!」這或許是吳建勳對影視產業萌生興趣的起點,於是自中國辭職返台「就先找間傳播公司待著,」這一待,是他投入影視產業的二十多個年頭。
「我是67年次的,生在老三台輝煌年代,但二十多歲入行,過沒多久,有線電視進來了,再過不久,網路來了,誰還看電視呢?」吳建勳隱隱抱怨,對影視產業的熱情卻並未熄滅,只是嘴上念叨著,「有沒有想過放棄?當然有啊,我每天都想放棄,好累,」但他卻選擇持續突破,和團隊一起打造出《百工職魂》。
「老實說,我自己以前幾乎不看書的,特別是那些講心靈雞湯的,我覺得根本是Bullshit!」吳建勳毫不諱言,自己直到寶瓶文化出版社看到《百工職魂》系列影片、上門聯繫出版,「我是認識寶瓶、開始讀大師兄的書後,才開始看書的,現在搭車帶本書翻翻挺好的,老了眼睛不好,也不太適合滑手機啦!」
這回將《百工職魂》影片素材精選撰寫成書,彷彿讓這些故事用不同形式,重新被訴說一次。「影片是以受訪者角度帶動,書籍則是用讀者的旁觀視角,就好比讀金庸武俠小說一樣,你會從字裡行間,自己去想像那些畫面。」藉由文字呈現,吳建勳認為更能讓讀者理解職人在職業以外、私下的那一面,「出書是很不一樣的,《百工職魂》影片是以偏職業面的角度切入,但文字裡我們能寫的,還有他們的人生故事。」
在吳建勳與目映.台北團隊的鏡頭和筆下,有產業歷史、文化脈絡,還有職人故事,「我想保存台灣快要不見的東西,想替快消失的東西做點事,那些靈魂和韻味是無法複製的。」不同於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的YouTuber常為追逐觀看數,一窩蜂跟拍娛樂性質為主的內容,吳建勳希望《百工職魂》能如拋磚引玉,「讓年輕人肯認識這些,畢竟這是我們生長的土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