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隱形殺手」膀胱癌治療新突破,晚期患者有機會再度延長生命

諮詢:王賢祥(台中榮總泌尿科主治醫師)|整理:癌症希望基金會

儘管早期膀胱癌治療效果不錯,隱形有機五年存活率可達90%,殺手然而晚期膀胱癌的膀胱治療藥物在過去一直沒有很好的突破,五年存活率不到10%。癌治所幸隨著醫學的療新進步,晚期膀胱癌治療在新一代免疫及標靶藥物問世後,突破朝向精準個人化的晚期醫療,病人可以有更好的患者會再預後及生活品質。

尿路上皮癌,度延顧名思義,長生就是隱形有機從尿路長出來的癌症。台中榮總泌尿科主治醫師王賢祥表示,殺手舉凡尿液經過之處,膀胱如腎盂、癌治輸尿管、療新尿道、膀胱等都有可能發生尿路上皮癌,而其中又以發生在「膀胱」的比例最高。

王賢祥強調,95%膀胱癌屬於尿路上皮細胞癌,其餘5%則是鱗狀上皮或其他細胞型態的惡性腫瘤。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統計,台灣在2018年約有2200多名新診斷的膀胱癌,發生率以男性居多,約為女性的三倍。

膀胱癌發生年齡層以長者居多,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罹患膀胱癌年齡中位數男性為70歲、女性74歲。王賢祥表示,年輕型膀胱癌病例相對少見,2018年台灣30歲以下新診斷膀胱癌患者只有七位。

他強調,膀胱癌最常見的症狀是血尿,尤其是無痛性的血尿,約有80-90%膀胱癌患者會有血尿問題,通常是間斷性血尿,部分病人會出現持續性出血。另外,有一小部分病人合併有頻尿、急尿及小便疼痛的現象。

不同於其他癌症,膀胱癌早期發現的比例相當高。國健署統計資料發現,有三分之二膀胱癌病人在零期及第一期即被診斷出來,早期接受治療,疾病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如果晚期才發現,往往治療效果不佳,影響病患的生命。

雖然膀胱癌可以早期發現、接受治療,但有一個特性,就是復發率相當高。王賢祥指出,早期膀胱癌患者經尿道鏡刮除腫瘤後,如未再做進一步膀胱灌注藥物治療,五年內有高達四到五成復發率,即使有做膀胱灌注,也仍有兩到三成的復發率。

由於膀胱癌具有高復發特性,病患即使接受過完整治療,仍要密切追蹤,以確保沒有膀胱癌復發。膀胱癌病人在治療初期會比較辛苦,前兩年約每三至四個月要進行膀胱鏡檢查,看是否有復發,早期刮除,以免進展成第二期以上的腫瘤;之後則視患者疾病狀況,逐步延長追蹤時間。

王賢祥進一步指出,膀胱癌的分期是決定如何治療的重要依據,臨床醫師會依據癌細胞侵犯「膀胱壁」的程度及是否有淋巴和遠處轉移而決定治療方式。零期至一期患者除接受膀胱鏡刮除術外,術後再輔以膀胱內化學藥物或卡介苗灌注,以降低復發率。

對於膀胱癌二期及三期(侵犯到膀胱肌肉層以外)的治療,則會依據病人的腫瘤大小及侵犯範圍採取不同的治療策略;有些會先施以手術切除膀胱,再進行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有些則會做前導性化學治療、待腫瘤縮小後,再施以手術切除膀胱。若病理標本中仍有殘留的癌細胞,則在術後加以輔助性化療,讓病人可以有更好的腫瘤控制。

一旦疾病發現時已經是轉移性的晚期癌症,單獨手術大多已經無法處理,往往只能以全身性的藥物治療來控制疾病。王賢祥醫師指出,過去轉移性膀胱癌只能使用化學藥物治療,藥物反應率雖可達50%,但藥效維持不久,五年存活率不到10%。臨床上,病人一旦被診斷為轉移性膀胱癌平均存活期不到18個月。

然而,隨著醫療的進步,近幾年轉移性膀胱癌治療藥物有很大的突破與進展,尤其「免疫療法」及「新一代標靶藥物FGFR抑制劑」問世後,病人有機會再度延長生命。免疫治療對部分患者有很好的控制率,副作用也少。一般來說,腫瘤反應率約三至四成,若是屬於有腫瘤反應的幸運患者,有機會得到長期腫瘤控制並延長存活期;再加上免疫治療副作用小,長期使用的耐受性遠優於化療,是晚期病人的一大福音。目前健保有條件給付免疫療法於部分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

對於新一代標靶藥物,王賢祥表示,主要作用在FGFR3或FGFR2基因突變點,對帶有此基因突變的病人在化療或免疫治療失效後,仍可能有控制腫瘤的效果,有機會延長無疾病惡化存活期。但此類藥物並非人人適用,病患必須透過基因檢測、若帶有此基因變異者,使用此款藥物才有效。根據統計,患有復發性或難治性膀胱癌病人約有10%帶有FGFR基因突變。目前健保並未給付,需自費使用。

最後,他提醒民眾,膀胱癌是一個可以早期發現、治療的疾病,民眾透過定期健檢或是平常多注意身體變化,一旦看到有血尿一定要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千萬不能拖延,若能早期發現、治療效果相當好。

本文經癌症希望基金會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 出現「無痛性血尿」別輕忽,可能是膀胱腫瘤唯一的臨床表現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