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字體的技藝》:任何標準都不可能完美無缺,統一碼也不例外,但它奠定了一個架構

文:羅伯.布林赫斯特(Robert Bringhurst,字體準都 1946~)

到目前為止,字體排印產業的技奠定發展主要在於業界人士本身的知識與技能,而非工具的藝任精細功能,但工具既能限制技能的何標發揮,也能讓設計師自由揮灑。不可不例因此,美無碼也工具的缺統局限還是值得我們探究。而現代工具變遷極快,個架構更需要我們去了解。字體準都

9.1 十萬字元大軍

  • 9.1.1 字元清單的技奠定改變

一般常說,拉丁文字有26個字母、藝任希臘文字24個、何標阿拉伯文28個。不可不例但只有當限縮在只有大寫或小寫單一套字母、美無碼也一小段特定歷史年代、缺統單一種優勢方言時,這個說法才成立。

如果算進大小寫之分、變音符號,以及來自全球語言的母音與子音─á à â å ã ä ą ă ā æ ǽ ç ć č ċ ð đ é ł ñ ň ņ ő š ś ş þ ű ů ū ŵ ý ž ź ż等等─那麼拉丁文字其實遠遠不止26個字母,而是將近600個,且隨時可能增加。

研究西方經典的學者現在使用的古希臘文字母中,母音變音符號就有一大串─ά ὰ ᾶ ἀ ἃ ἄ ἆ ἁ ἅ ἃ ἇ ᾷ ᾆ等等─但跟拉丁字母比起來仍然是小巫見大巫,總共不到300個字符。

除了來自全球語言的600個字母之外,數學家、文法學家、化學家、甚至字體排印師,也都會提出新的符號:阿拉伯數字、標點符號、技術專用符號,還有從希伯來文、希臘文與西里爾文字借用的外來字母;碰到需要或適合的字型時,可能還會有連字或替代字形。現在已經不可能精確計算出活字或字符的數量,但總數肯定已經超過1,000。

十八世紀末,英文手工排字人員的排字機下盤(lower case)通常有54格,裝的是羅馬正體或義大利斜體的a到z字母、阿拉伯數字、基本連字、空格及標點符號。上盤(upper case)則有98格,裝著大寫字母與非字母符號。上盤加下盤總共有98 + 54 = 152格,是英文手工排字人員的的最低基本配備。

這樣的容量常常無法滿足排字人員的需求,便需要更多組排字盤。兩組排字盤有304格,三組有456格,四組有608格。長久以來,這些數字構成了字體排印師的工作條件。

古騰堡的排字盤如何配置已不可考,但我們仍知道他使用的活字數量。他排的四十二行聖經,即使採用單一字體、單一大小、無變音符號,用的字符也不只26種,而是足足有290種。五個世紀後出現的Monotype排字機也相差不遠,標準矩陣字模有255格,後來擴大到272格。

印刷狂熱者有時候會把「排字盤格式」講得像是一種普世規則,但其實排字盤的格式就像地形一樣,會因地而異。手工排字人員在排版時,常常不是使用上下兩個排字盤,而只有一個。現在的排字盤最少可能只有89格,也可能多達400格或更多。

相較之下,早期的電腦與電子郵件系統簡直毫無字體排印的概念。這些系統使用的是由美國資訊交換標準代碼(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簡稱ASCII)所定義的標準字元集,每一個字元僅由七位元的二進位資料表示,所以字元最多只能有27 = 128個。

128個字元中,通常有33個保留給控制字元使用,還有一個字元代表空格,剩下94個字元——連西班牙文、法文或德文的標準字元集都容不下。這樣一套字元集,居然用了這麼久都不覺得有所缺陷,足見二十世紀中葉的美國文明(或美國的技術菁英)的文化認知有多麼狹隘。

1980年開始使用的ASCII延伸字元集,將每個字元增加到八位元的資料,因此字元集總共有28 = 256個碼位。一般來說,有228個碼位會分配給字符,但編輯與排版軟體又時常限制只能用216個字符,甚至更少。

一般的電腦鍵盤上根本看不到字元表末尾的碼位,但通常是從日內瓦的國際標準組織所制定的拉丁1(Latin-1)字元集中,選出幾個字元來填補。這些字元包括ä、ç、é、ñ等,我們會在第427頁的附錄B中進一步討論。

216或228個字元雖然還是不多,但對於所謂西歐、北美使用的主要語言來說,已經足以達成基本溝通需求。然而對數學家、語言學家與其他專家來說,這套字元集已經難以滿足需要,更別說成千上萬使用拉丁字母書寫捷克文、豪薩文(Hausa)、匈牙利文、拉脫維亞文、納瓦荷文、波蘭文、羅馬尼亞文、土耳其文、越南文、威爾斯文、約魯巴文(Yoruba)等語文的人了。

ASCII延伸字元並不屬於現實世界,也不屬於聯合國大會,而是屬於北約組織:是非我即敵的冷戰心態在科技領域的遺緒。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簡稱北約組織)於1948年創立時,是完全由西歐國家組成。希臘與土耳其於1952年加入,字體排印的格局理論上也該隨之放寬,但實際上卻沒什麼改變。

設計良好、價格平實,又能處理數千個不同字元的軟體,在1980年代早期已經上市,也廣為使用。但是在業界的標準化過程中,字元數先是減少,後來才大幅增加。有些字體排印工具並沒有跟上這個趨勢。現在市面上還是可以找到心胸褊狹、文化眼界發育不良的字體排印軟體,而且還十分常見。

早期的字體排印師隨時可以刻新模、鑄新字,電腦其實也給予我們一樣的自由。但在數位世界中,要發展出一套能容納這麼多字元且全世界通用的標準字母,便需要從八位元碼進化到十六位元碼。

經歷這場變革後,一套字母就可以有216 = 65,536個字元。這樣一套巨大的標準字元集稱為統一碼(Unicode)。統一碼的第一個版本在1980年代末期成形,並於1990年代初期發表。到了2000年,電腦作業系統中開始內建統一碼的初步形式,主要的數位字型公司也將其採納為新的編碼標準。

《統一碼標準》(The Unicode Standard)2017年的10.0版,可上www.unicode.org網站參閱。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