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保溫瓶少2步驟「等於沒洗」!醫示警:易形成生物膜
許多人常使用保溫瓶,清潔但清潔做對了嗎?一名家醫科醫師分享,保溫步驟即便是瓶少用保溫瓶裝開水,若未刷洗乾淨,等於內部可能會出現微生物分泌的沒洗膜黏液,又稱為「生物膜」,醫示肉眼不可見,警易但喝下肚可能造成腸胃不適,形成醫師建議,生物使用完保溫瓶清洗時要注意2大步驟。清潔 天氣冷颼颼,等於不少民眾拿保溫瓶裝喝熱水來喝,沒洗膜但要注意,醫示保溫瓶若沒確實清洗,可能暗藏危機,家醫科醫師陳崇賢曾發文提醒,即使保溫瓶只裝開水,長時間未清洗,瓶內還是可能形成一層,滑溜溜的「生物膜」,醫師解釋,生物膜是微生物分泌的黏液,聚集在生物或非生物體表面形成的膜,呈現出透明無色、觸感黏滑,重點是肉眼不可見。 台安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鄭勝偉解釋,一般生物膜其實只是沖水的話,可能還是會有一些細菌殘渣在上面,比如說像是常見的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 陳崇賢提醒,清洗保溫瓶2步驟要確實,第一就是使用完立刻「刷洗內部」,第二步驟是務必要曬乾,避免成為微生物的溫床。 其實不只保溫瓶,醫師分析,只要是狹長型且潮濕的空間,例如不少人常用的玻璃或不銹鋼吸管、除濕機的水箱、家中的水管,或是浴室內的漱口杯等這些物品,都容易形成生物膜。 長庚醫院腎臟科醫師顏宗海更提到,用吸管的話也是一樣,用完就洗乾淨,避免生物膜的產生,因為一旦生物膜產生之後就很難洗乾淨,會增加食物中毒的風險,症狀都包括噁心、嘔吐、肚子痛。透明生物膜可能伴隨黴菌滋長,醫師建議,物品盡量保持乾燥通風,才能維持生活健康。 台北/楊祥瑜、余苓瑀 責任編輯/張碧珊保溫瓶長期沒洗易有「生物膜」 透明無色、保溫步驟黏滑、瓶少肉眼不可見
生物膜恐致黴菌滋長 物品宜放乾燥通風處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广东广州:举行公共交通场所电梯应急救援演练
- 90秒告訴你:糞便如何變黃金!
- 科技是解決生活的提案:讓想像引領我們建構世界,打造創新未來金融模式
- 工作中耍個廢,反讓效率提升!?
- 帮扶消费特红火!广州白云举办区域特色农产品展销会
- 日本人的台灣旅遊日記3:台中寶覺禪寺地藏菩薩來自日本,背後有不為人知的故事
- 從《串流王者》來看串流平台與創作者之間的愛恨情仇
- 周潤發評中國電影審查限制多,引發陸網友批評
- 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小学开展科学季主题活动
- 聲浪戰區:台灣與日本Podcast市場的現況與策略
- 《點時成金的五色時間管理》:如何利用「碎片時間」,決定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 東南亞觀光業高度依賴中國,中客人潮預計2025年才會回歸
- 贺州市“桂字号”农特产品在广州集中亮相
- 【小說】《安雅之地》導讀:這本特殊類型的「記憶話語」小說,反射了台灣當下關鍵轉折的時代
- Google發表旗艦機Pixel 8系列:相機系統升級、Tensor G3晶片、結合生成式AI技術,台灣售價2.49萬元起
- 台灣自製潛艦「海鯤號」的戰略價值:選定中國四面包圍網最脆弱的一點突破,對國家安全影響巨大
- 农机政策解读及试验鉴定规范培训班在广州举行
- Netflix《貝克漢》紀錄片:面對無限轉折的足球生涯,他不斷透過意志力證明自己的存在
- 《遇見小王子》:若不知曉聖修伯里本人與他不尋常的經歷,便很難真正地理解《小王子》
- 研究:蚯蚓每年貢獻1.4億噸糧食堪比俄羅斯,「蚯蚓國」可成為全球第四大糧食生產國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