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民調沒穿褲子的責任不在年輕柯粉,而是唯恐天下不亂的柯文哲

文:林艾德

2020年的民調沒穿總統大選時,韓國瑜堅稱他的責任對手媒體資源豐沛,自己處處受到打壓,不年不亂於是輕柯他要求支持者接到民調電話時,改稱支持蔡英文。唯恐文哲

從此,天下韓粉們不再相信那些預示著韓國瑜即將慘敗的民調沒穿數據,他們說蔡英文的責任民調是靠韓家軍撐起來的,他們選擇相信選前大爆滿的不年不亂造勢,相信同溫層內的輕柯體感,以至於選後,唯恐文哲他們遲遲無法接受韓國瑜慘敗的天下事實。

有人開始高喊民進黨做票,民調沒穿有人要求重新驗票,責任有人哭喊著戰爭要來了,不年不亂說自己只為中華民國打仗,不為民進黨打仗。

那時我們覺得這樣算很瘋了。

四年後(還沒打仗),出現了另一個人,一樣宣稱對手媒體資源豐富,這次不僅是被民進黨媒體打壓,還是被藍綠夾殺。

這人信誓旦旦地說,選後要把民調拿出來一個一個對,就知道誰沒穿褲子。

於是,他的粉絲也不再相信那些預示著大敗的資料,他們說民調電話問不到年輕人,他們選擇相信選前大爆滿的造勢,相信同溫層的體驗,相信黨的內參民調,相信Youtuber的街訪。

開票結果一如預期,這人成為三腳督的最後一名,離當選還差了190萬票。瘋狂的粉絲開始高喊民進黨做票、要求重新驗票,哭喊著戰爭要來了。

4年前我們歸咎於60歲以上韓粉們資訊來源不足、難以辨別真假訊息,且受過威權體制教育容易導致偶像崇拜,但這次柯文哲的支持者多是30歲以下年輕人,理應擁有最多資訊來源,又是生長在民主自由的年代,仍然演出了相同的荒謬劇碼。

柯文哲缺乏核心價值的意識形態

選前年輕的民進黨支持者大概都比較焦慮,因為身邊願意表態的朋友,大概清一色都是支持柯文哲。

根據街訪民調與實際選舉結果的差距,可以推論柯文哲支持者跟韓粉一樣,在面對面的情況下表態率比傳統藍綠支持者要高,而且依美麗島電子報在選後公布的封關期間民調,柯文哲直到選前一日,20至29歲的支持度都遙遙領先。

但當提到支持柯文哲的原因時,最常見的卻是「換人做做看」這類缺乏核心價值的答案。

在偏向民眾黨的Youtuber街訪民調中,支持柯文哲的首要理由為討厭藍綠或政黨輪替的佔40%。嚴格來說,討厭藍綠或政黨輪替都不算是一種支持柯文哲的理由,更像是民進黨要下台的理由。

我認為這種支持者缺乏核心價值的現象,主要來自於柯文哲的分眾行銷策略。

例如在居住正義上,他曾說台灣自住率太高不宜打房,也說過笨蛋問題在房價;同婚議題上,同意、反對或廢票他都投過;能源議題上,曾說核災就滅國的他,也能轉彎支持核能,在批評了民進黨的光、風電發展太快引發不正常政商關係後,他自己提出的再生能源發展進度也和賴清德一模一樣。

他就像是一位專門經營抖音、短影音的網紅,出產大量的論點,只為了看看哪個論點可以快速打中群眾。

不斷改變論述一向是選戰中的負面特質,常與說謊、善變做連結,但經過柯文哲用「務實」之類的話術包裝後,反而成功地在涉世未深的年輕人之間營造出一種聰明、靈活的形象,在他們心中,藍綠都是用宗教般的意識形態在綁架選舉。

只有柯文哲,是如他自己所說的,排除了意識形態的影響。

柯文哲曾在辯論會中曾提到《21世紀資本論》,這本書的作者皮凱提對意識形態的解釋是:一組在社會、經濟及政治面向上,原則上可以成立的觀念及論述,是一種具有一定程度嚴謹性的嘗試,旨在解答何謂合適或理想的社會組織方式。

柯文哲的善變,也許在一般人眼中是不能信任的象徵,但在支持者眼中,卻正好符合他一慣強調務實的形象,也就是說,柯文哲推銷的,是一種缺乏一以貫之的核心理念,凡事以利益出發,所以隨時改變也無妨的意識形態。

附帶一提,皮凱提針對像柯文哲這樣主張務實、鄙夷意識形態的政治人物,他的評論是:主張絕對務實主義的那群人,經常是意識形態色彩(在此採取貶義)最強烈的一群,他們宣稱的後意識形態立場,難以掩飾他們對事實缺乏興趣、對歷史高度無知,以及他們厚重的預設偏見及自私的階級心態。

正是由於不了解事實與歷史,僅憑借預設立場或是選舉策略的自私判斷,才會導致柯文哲的主張一變再變。這種改變不叫務實,正好相反,是剛愎自用而功課又做得不夠踏實。

空洞的框架是獨裁的溫床

由於缺乏核心價值,柯文哲總是在強調「按照SOP」、「該怎麼做就怎麼做」、「可以做的先做」,但無法談更核心的理念問題。

因此,沒有人知道當價值衝突發生時,究竟民眾黨會支持經濟還是環保?會要求嚴刑峻法還是保障人權?就連台灣人最該關心的中美、兩岸關係議題,柯文哲都擺出一種搖擺的姿態,回答永遠都要看情況。

這也連帶影響了民眾黨與支持者的樣貌,使他們更加遠離深入的思考。

所以柯粉可以喜歡滅火器,因為他們只是單純聽音樂無涉政治;柯粉可以一邊支持服貿一邊支持太陽花,因為他們相信太陽花只是單純反黑箱;柯粉可以剽竊別人的音樂、舞蹈來造勢。

民進黨2014年挺青年參政的民主小草,覺得好用就拿來用,中國人民表達被威權壓迫喪失言論自由的白紙運動,覺得好用就拿來用,而不在乎這些事物原先具有的精神意涵。

幾乎任何具有核心價值的藝術或活動,只要有利用價值又不違法,都被民眾黨「務實地」剽竊成徒具形式框架的選舉造勢,包含他們剽竊自蔣渭水的黨名。

在研究納粹德國崛起的學者中,有一派的意見就是德國人習慣的形式主義哲學,使他們容易把程序的地位放在理念或價值之上,但缺乏核心價值的程序,只是一個空洞的框架。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