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維俐(中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左營團隊博士後研究員)、級激發徐葆權(中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左營團隊專任助理)
緣起:大學該如何「社會實踐」?
「渡・左營」團隊(以下稱本團隊)過去三年的巷弄成員組成以文學院比例較高,著重於「人文創新」的長照創新議題與行動,也讓舊左營的試煉社會實踐在地夥伴們留下深刻印象。去(2021)年我甫加入「渡・左營」團隊即受命撰寫三年來的大學成果報告書,藉由團隊夥伴們的何與火花協助,讓我從過往的高齡資料中拼湊出過去三年的實踐面貌。由於時空背景不同,議題當時的級激發縝密規劃其背後固然有諸多因素交織而成,為了想更進一步了解本團隊在舊左營區域的巷弄角色,以掌握接續進入場域的長照創新定位和行動,因此除了團隊內部的試煉社會實踐意見收集與資料盤點,我也逐一徵詢社區夥伴的大學看法。
在與本團隊熟識的何與火花在地夥伴們互動的過程中,得到的高齡直接反饋是:「以前你們團隊舉辦的活動還有後續發展嗎?」、「這些活動跟我們在地居民的關係是什麼?」、「大學進入場域,究竟是來獲取資源?還是想為我們(居民)做點什麼?」、「搔不到癢處」等。這些回饋讓我開始審視「大學」與「社區」間的關係,尤其在大家都還很陌生的「地方創生」議題之下,大學究竟應該如何做才是「社會實踐」?
針對此問題,我在去年9月舉行的新實踐國際研討會中發表〈大學與社區關係的新詮釋——以左營區的場域特性與行動策略為例〉一文,盤點舊左營區域所面臨的問題以及大學端的行動策略。然而,最大的問題「高齡且沒落的社區」就在眼前,本團隊也尚未觸碰過嚴肅的「高齡社會議題」(過往接觸的都是健康老人),因此我隨即提出了第四年計畫主題能朝向「在地安老」發展,也許部分成員覺得此主題與過往關注議題差異較大,我並沒有獲得全數的支持。幸好本團隊召集人李思嫺老師願意和我一起試試看,爾後才加入團隊的江德曼老師,也成為我的有力後盾。
此後,便開啟了「渡・左營」團隊的新「社會實踐」探索旅程。我也抱著緊張不安的心情,和夥伴們嘗試著各種可能性。
在高齡議題前,我們都是門外漢
去年3月,在一次拜訪行程中,正信堂國藥號賴慧容女士翻開她30多年前參與長照工作的舊資料,當時的她於台北擔任護理師一職,收集了許多醫療照護資訊。30年後,看著這些保存完好的舊資料,彷彿冥冥之中有一股力量在牽引著我們。
長期處在醫療相關產業,賴女士認為三十年過去,台灣整體的長照發展並沒有長足的進步。因緣際會之下,高雄市衛生局的專員鼓勵她申請C級巷弄長照站(以下稱C據點),在積極申請並獲准設立後,她曾多次向我表達很希望能與中山大學合作。不過,在高齡議題前,本團隊成員都是門外漢,究竟該從何處著手呢?
尤其踏入「血淋淋」的真實社會議題之中實作,需要有點「傻勁」,更要審慎評估社區與大學的能量。我多次和思嫺老師討論,也不斷與賴女士溝通,誠實地向她表達我們缺乏參與高齡議題的經驗,並向她請教有關於「與長輩們相處」的訓練與課程進行方式。賴女士總是微笑以對,認為我們顧慮太多了!
C據點的試煉
「究竟大學能夠怎麼協助C據點呢?」這難題不斷地縈繞著我。過程中,賴女士曾提及希望中山大學老師赴C據點上課,提供「講師」資源;思嫺老師也積極洽詢校內表達性藝術治療與高齡照護學程,我們曾想過在C據點開設「音樂治療」、「表達性藝術治療」等相關課程,卻因時間或人力無法配合而作罷。一時半刻,一群門外漢的我們真是愛莫能助,「C據點的試煉」就此展開。
「我們何不協助媒合講師呢?」某次我和思嫺老師討論時突然興起這個念頭。如果我們教不來,那就轉而協助尋找合適的資源,思嫺老師更提到:「讓有能的長者發揮自身所長去幫助 (陪伴)有需要的長者。」在盤點身邊資源時,我們主要思考方向有幾點:1. 推動長輩社會參與使其能發揮所長、2.促進舊城區與果貿區的居民交流互動、3.專業課程項目(如體適能音樂律動)、4.創新課程設計(如外籍師生帶來的國際文化交流)。除了作為「中介者」的角色,媒合大學資源與社區需求之外,總覺得應該能再多做些事。不久,我們恰好聊到中山校內的「微學分」課程,可以把學生帶入社區進行服務學習,先前的糾結處頓時解開了。
儘管目前團隊老師們都沒有教授「微學分」課程,但本團隊不乏正在求學的年輕夥伴(兼任助理們),於是我籌組了「金孫團」。長輩們看到年輕有活力的金孫們肯定會倍感歡喜,交流氣氛也會比較熱絡,另外,也想藉由課程中長輩與金孫們的跨世代互動,激發出「青銀共創、共學」的創新火花。因此,開啟了每堂課皆有「金孫團」到C據點陪伴的特色。
C據點的奇幻旅程
賴女士經營的「路東里C級巷弄長照站」(以下稱路東里C據點)在去年4月核准通過後,才剛開始整修空間就碰上疫情升級,直到9月才恢復運作。不過疫情造成的這段空白時間,對於第一次經營C級長照據點的營運單位來說,反而是在緊迫又不熟悉的籌備工作中難得的喘息時光,有機會停下來思考課程安排和運作方式。9月開始,本團隊於每個禮拜五下午前往路東里C據點和長輩互動,共為期四個月。由於課程安排在週五,賴女士替我們的課程取了「『五』曲大帝國」這個好記又好聽的名稱。
當初我們協助媒合講師時,規劃了文化休閒、眷村與舊聚落交流、青年與長者交流、以及健康律動等課程主題,請講師針對C級長照據點的學員程度及身心狀況調整課程內容。主要進行方式包括律動、桌遊、繪本說故事、歌仔戲與京劇的身段,以及樂器體驗、非洲文化體驗、青銀詞曲共創等。另外也以小團康遊戲穿插於每堂課之間,讓長輩學員在聽課之際也能不定時起身動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