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不得公布学生成绩”须令行禁止
教育部日前发布公告,媒体就《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公布“意见稿”就预防欺凌、学生须令行禁防治性侵等多方面保护机制进行了明确规定。成绩在人格权益方面,媒体意见稿提到,公布学校不得公开学生个人的学生须令行禁考试成绩、名次,成绩不得对外宣传学生升学情况。媒体 “意见稿”有58条,公布“学校不得公开学生个人的学生须令行禁考试成绩、名次”这一条最受关注,成绩引发的媒体争议也最多。“分分分,公布学生的学生须令行禁命根”,每逢大考小考过后,公布学生的成绩、名次就成了“学霸”的高光时刻、“学渣”的黑暗时分。遇上比自己更看重分数的家长,成绩、名次公布之后,成绩差的孩子还可能面临一场“亲亲相仇”的“暴风骤雨”。学校不得公开学生个人的成绩、名次,几家欢喜几家愁,不同人群的表情完全不一样。 “脸色”最难看的,当属大多数家长。他们的普遍观点是,不公布学生个人的考试成绩、名次,就会影响家长对孩子的认知与定位,不知道孩子的哪科是优势学科,哪科是劣势学科。这样一来,就是想花钱给孩子补课,也不知报什么班。“学霸”皱起了眉头,不公布成绩、名次,就不知道自己比上一次考试进步或退步了多少,就没有危机感,到了中考或高考,最终还是要过分数关、排名关。教师们在犯嘀咕,不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名次,如何衡量一位教师的业绩?校长也忧心,失去公布学生成绩、名次这一工具,在激励学生的工具箱里,又少了一件百试不爽的“利器”。况且,不得对外宣传学生升学情况,又如何提高学校知名度与吸引力?还有网友说,“保护孩子不是蒙上眼睛,没有谁可以保护他一辈子”。 位置决定眼界,高度决定格局。站在教育主管部门角度,中小学教育过分重视学生的成绩、名次,以致出现严重的“唯分数论”,的确有违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必须做出改变。一些家长完全用分数来评价自己的孩子,只要孩子成绩好,什么都好;成绩不好,就啥也不是。为了提高孩子成绩,强逼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大大加重孩子学业负担。个别家长甚至还使用棍棒教育,为了分数而打骂孩子。当全社会在“唯分数论”的泥潭里泥足深陷,什么素质教育、学生身心健康等都可能被抛诸脑后。 其实,不公布成绩、名次,并不等于学生对自己成绩毫无知情,更不是不要成绩。在尊重学生隐私与保障学生知情权之间,还是可以找到最佳结合点、平衡点的。在一些国家,中小学校不能将学生成绩、名次公之于众,但学生可以知道自己的成绩。老师在公布学生成绩时,上面不会出现学生的名字,但会出现一系列数字——前面是学生的ID号(不是学号),后面是学科成绩。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ID号找到自己的成绩,但并不知道他人成绩,因为每个人ID号不同,一般人记不住别人的。如此一来,学生可以知道自己成绩,又不知道别人的成绩,一举两得。 尽管要让普通民众乃至教育界人士接受这种观念还有一个过程,尽管实施过程还可能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有时还会出现违规者,但是,把学生个人考试成绩、名次当作个人隐私,提升到人格权益高度予以尊重和保护,无疑是一种进步。如果“意见稿”定型后将这一条保留下来,就必须得到严格执行,确保令行禁止,避免法不责众。(广州日报评论员 练洪洋)媒体:“不得公布学生成绩”须令行禁止
编辑:汤晓雪 来源:广州日报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1-04-08 10:56:23 【字体:小 大】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参柏洗剂质量标准提高研究(三)
- 天津市市场监管委通报 第十五批疫情防控典型问题
- 理性认识和使用祛斑美白类化妆品
- 可诺丹婷美容院推销“步步惊心”:“连环计”设套 学生成“小白鼠”
- 帮扶消费特红火!广州白云举办区域特色农产品展销会
- 提醒:疫情防控不可懈怠 消费购物注意维权
- 花60多万元报“私立新东方”复读班没考上大学,法院判退13万元
- 警惕“健康码”被人利用行骗
- 2022年末全国人口14.1亿 比上年末减少85万
- 海参水“深”!养海参整箱放敌敌畏,南方海参冒充北方海参
- 越级手术患者死亡 医院被判担全责赔偿85.6万元
- 湖南省消费者委员会:科学防疫 正确购买、使用人体红外体温计
- “快乐大宝贝”李雯雯卫冕,中国代表团40金创境外奥运最佳战绩
- 广西消委会发布五一消费提示:“凝聚你我力量 让消费更温暖”
- 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监测发现20余款违规移动应用
- 这款意大利进口染发剂宣称孕妇可用,被曝光后还在骗人
- 俄羅斯一煉油廠遭無人機「創距離紀錄」打擊
- 曝光!近7万元名表只要1780元?这类App充斥大量售假违法广告,新浪、搜狐、网易等均涉其中→
- 离汉高速公路8日将迎出城高峰 武汉交警发布出行提示
- 范玮琪、张碧晨、潘玮柏代言微商品牌英树深陷虚假宣传、传销风波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