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我的孩子要在這裡讀書》:桐林國小從震災與廢校危機中浴火重生,成為外界爭相參訪的森林小學

文:游苔

台中霧峰 桐林國小
爆紅森林小學 從震災與廢校危機中浴火重生

進入山林,孩讀書酷暑不再猖狂。這裡災與中浴沿著蜿蜒的桐林山路前進,桐林國小佇立於台中霧峰東側九九峰山區之中,從震與一旁的廢校訪北溝溪對望,環繞在唧唧的危機為外蟬鳴聲之中。童謠中「我家門前有小河、火重後面有山坡」無疑是生成森林桐林國小的最佳寫照。這座地處偏遠的界爭森林小學,不但吸引三分之一的相參小學學生每日通勤跨區就讀,結合生態、孩讀書文化、這裡災與中浴社區資源的桐林特色課程,讓桐林國小二○一八年獲頒教育部百大特色學校,從震更在全國教學卓越獎中奪得金質獎,廢校訪在教育界聲名大噪。

很難想像,過去二十幾年來,這座熱門的森林小學,曾遭強震襲擊造成校舍倒塌,也曾因農村人口外流的少子化現象而一度瀕臨廢校。幸好,建築師打造適合學習的環境、歷任校長坦然面對問題、苦思突破之道,眾人各司其職、將自己的專業發揮極致,才讓如今的桐林國小,成為外界爭相參訪的特色小學。

桐林國小Photo Credit: 天下雜誌提供

兵荒馬亂中,一束冷靜的聲音

「九二一大地震時,學校一樓的柱子爆裂彎曲、鋼筋全都裸露在外、滿地都是震碎的玻璃。」桐林國小前任校長梁珪萍說,舊校舍的樓梯地面龜裂、與牆面連接處嚴重破損,學校的圍牆也有部分倒塌。她趕緊與老師們分頭走訪學生的家,雖然家園毀損,所幸全校師生都平安無事。

地震後一個月餘,桐林國小與同有倒塌災情的僑榮國小,全校師生每天搭乘遊覽車到附近的吉峰國小復課。吉峰國小學生人數瞬間從八百人飆升為兩千人,校園內擠得水泄不通,他們只能利用走廊、景觀台、將椅子疊起充當桌子,有時甚至得在樓梯間克難地上課。直到操場上的簡易教室完工後,梁珪萍才帶著師生回到校園。

原先,桐林國小爭取到紅十字會的善款,但因行政困擾,後來又改向慈濟請求協助。二○○○年一月四日,慈濟決定認養桐林國小重建工程,並委託黃建興建築師負責規劃設計。二○○○年八月工程正式動土,歷經整整一年施工聲響與讀書聲「互相輝映」的日子,新校舍才落成啟用。

「那段日子很擁擠、很辛苦、很克難、也很不便⋯⋯」梁珪萍說,前前後後總共搬遷了五次,才盼到新校舍完工,身為學校的大家長,理智告訴她不能慌,所以每天她都向師生打氣,新校舍的工程進度又向前了一些、完工日就快到了。但是,面對繁雜的招標程序、全然陌生的建築法規、捉襟見肘的預算,她仍不免感到茫然。

梁珪萍最感欣慰的是,全校師生、家長都以感恩的心來面對苦難,沒有人喊累、亦沒有人抱怨。而且,每當她遇到問題、如熱鍋上的螞蟻般著急,黃建興總是冷靜地告訴她:「校長,不要慌,我們一項一項來解決。」梁珪萍說,黃建興就是那段兵荒馬亂的日子中,大家的精神領袖。那股沉著冷靜的力量,著實讓她放心不少。

遇到問題,就解決問題!

於一九五○年創校的桐林國小,校地座落於一片崎嶇不平的山坡地上,地勢東南高而西北低,高低落差多達一.八公尺。校舍依地勢而建,呈現東西向的二樓平頂加強磚造建築物。

「遇到問題,就解決問題囉!」黃建興充分利用地勢特色來打造建築量體的高低層次。呈現L形的校舍,從地勢較低的校門口進入,前排一層樓的行政辦公室弧形走廊與同心圓拱圈是最先映入眼簾的建築設計,一路沿著緩坡而上,是寬廣的半戶外劇場空間。

「小學校沒有空間與經費打造活動中心,但總得有個雨天的活動場所,」黃建興說,這個室內廣場空間寬廣,是學校的中心與中介空間,其中六階樓梯看台可容納一百多人,做為全校集會表演、體育活動都很適合。採訪團隊造訪時,地面還鋪設了軟墊,讓孩子們學習體操。

桐林國小-半戶外活動空間Photo Credit: 天下雜誌提供
桐林國小-半戶外活動空間

接著,介於半戶外空間與教學區之間的是桐林國小地標——一棟圓柱體造型的建築物,黃建興希望藉由獨立的空間來提升圖書館的重要功能,室內挑高兩層樓,還特意在頂層加上鐘塔,作為校園的精神指標。黃建興說,圓形屋頂的建造頗有難度,除了鋼骨與鋼筋必須框成圓形,要在屋頂將方形的瓦片鋪設成圓形,也非常考驗工程精準度。

尊重地方,在意每一個需求

慈濟援建學校中後期,為了控制成本,統一在援建學校使用灰色系的洗石子外牆與深灰色的雲田瓦屋頂,形成強烈空間特色。不過,黃建興卻大膽地在桐林國小的教室群,採用木雕鏤空欄杆,也在窗台下選用紅色清水磚,雖然典雅而富韻味,但因與慈濟援建學校風格不同,一度引起議論。

「幸好上人很支持我們,」業主、建築師與學校之間難免有意見不同的時刻,梁珪萍有點不好意思地說,有一次,她情急之下竟然跟慈濟代表說:「那你不要蓋,我自己找預算!」雖然誤會早已解除,但仍不難看出她的立場之堅定。

二○○一年八月二十七日,桐林國小新校舍終於完工啟用,等待多時的學生驚嘆著:「我們學校好像小人國裡的城堡!」更讓他們為之瘋狂的,就是終於盼來了屬於自己的簡易棒球場。

原來,當年「桐林少棒隊」在台中縣級比賽屢獲佳績,復課期間小選手們沒了場地、相當落寞,棒球教練王遠東四處商借練習場地,還義務送遠道而來的孩子們回家。復課期間,許多受災學校無法參加的縣內盃賽,桐林國小少棒隊不但排除萬難參賽,也都如願抱得獎盃而歸。

「用棒球場跟綠色草坪來取代傳統跑道,除了凸顯桐林國小歷史悠久、成績輝煌的少棒隊形象,也提供一個更多樣化的活動空間。」黃建興說。在九二一新校園運動中,傳統圓弧形的跑道不再是運動場規劃的必要設施,以學校的重點發展項目、搭配基地條件進行規劃,反而更符合學校實際課程需求。

翻山越嶺,成為森林小學的一分子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