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英國流行點刻版畫(下):巴爾托洛齊像是曖曖內含光的珠寶,在歷史古籍裡閃爍發亮

文:宋美瑩(佛光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 英國流行點刻版畫(上):賞心悅目的英國古典美人畫,竟然是流行洛齊「綠燈戶」宣傳品?

弗朗切斯科・巴爾托洛齊1727出生於義大利佛羅倫斯(Florence) [1],父親是點刻的珠位金匠,後來在佛羅倫斯學院裡跟隨歷史畫家老師學畫,版畫寶歷以寫生方式創作,下巴像曖講究人物的爾托解剖結構。

又去威尼斯在一位專精歷史畫的曖內雕版家門下當了六年學徒,青出於藍。含光因聲名漸著,史古閃爍1764年,籍裡37歲的發亮他經由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的圖書館員引介,拋妻棄子來到英國,英國成為「國王的流行洛齊雕版家」(engraver to the king),年薪高達300英鎊。點刻的珠

他使用「紅色粉筆雕版法」(red-chalk manner of engraving),版畫寶歷實為滾輪雕版蝕刻法,以紅色油墨印刷,成為市場一時新寵。這種以「點」為主的雕版法(參見細部放大圖)【圖1】,雖然遭到當時「線」雕版畫大家如史泉莒(Robert Strange, 1721-1792)的忌妒與攻擊,卻獲得國王和一般人的喜愛,1769年成為皇家藝術學院的原始會員,成立工作室培養了許多雕版人才。1802年他受邀到葡萄牙里斯本的國家學院去,被封為爵士,1815年在當地過世,享壽88歲。[2]

1665572922990Photo Credit: © The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圖1】 「聖詹姆士美女」細部

他的雕版作品多根據當代藝術家設計的名作,最多的是同年的義大利朋友奇普里亞尼(Giovanni Battista Cipriani, 1727-1785),英國則有皇家藝術學院的院長雷諾茲(Joshua Reynolds)、女畫家考芙蔓 (Angelica Kauffman)、漢彌爾頓(William Hamilton)、寇斯韋(Richard Cosway)等名家作品。

他的成名技法蝕刻「粉筆雕版法」(crayon manner),或稱「點刻雕版法」(stipple engraving),最早其實是由法國1750年代從金飾雕刻工具發展而來,把這技法帶到英國的是一位名叫萊蘭德(William Wynne Ryland, 1733-1783)的英國雕版家。[3]

但後代卻多誤以為是巴爾托洛齊,原因就是他的作品技巧皆能達到極其精緻完美的境界,但更感人的是其中流露的柔和與明亮的特質,充滿優雅溫潤的感性氣質。對喜愛古典藝術的族群,特別具有吸引力,[4]被稱為室內設計裝飾用的「家具」版畫(furniture prints),是18至19世紀末版畫收藏者爭相收藏的物件。

進一步查證大英博物館網站上的資訊,原來兩張點刻畫中的美女確有其人,不是想像人物。它們本是名叫普莉希拉.伯勒(Priscilla Burrough, 1749-1827)與伊莉莎白.伯勒(Elizabeth Burrough, 1747-?)兩位女子的肖像。

查詢英國家族譜後,得知她們是一對姊妹,來自英格蘭西南部的威爾特郡(Wiltshire),父親詹姆士.伯勒(James Burrough)是位勛爵(Lord of the Manor of Alton Priors)。

普莉希拉與伊莉莎白是七個子女中的老二與老三。普莉希拉.伯勒1774年嫁給威廉.布魯克斯(William Brooks, 1736-1782),本是酒商的他在聖詹姆士街上蓋了一棟建築,有計畫地成立了倫敦最早期的紳士俱樂部(gentlemen’s club) ,[5]專供貴族與上流社會男士聚會,自己也藉此躋身上層階級。

這張畫是普莉希拉在她丈夫過世隔年出版,風格上承襲俱樂部的古典風,估計是要展示在建築內部牆上。伊莉莎白.伯勒則於1776年嫁給愛德華.巴奈(Edward Barnett),[6]一位聖吉爾斯地區的平民律師,姊妹兩人因為所嫁而成為不同的社會階級。圖畫則以兩人的穿著來表現上流社會與中下階級的差異。

普莉希拉的肖像原作是畫家班維爾所畫的一張粉彩畫(pastel),現存曼徹斯特美術館(Manchester Art Gallery)。[7]比較巴爾托洛齊的版畫與粉彩原作,前者無疑在美學、氛圍、氣質上都大大超越籍籍無名的原作。

至此,我才放心肯定多年前為了一個感動而買下的這兩張版畫,是一位高等藝術家對完美理想的歌頌,不是為了買賣市場與男性欲望而做的商品。

它們之所以感人,雕版家的手筆其實大於設計者。點刻版畫雖不如線雕法來得清楚正式、陽剛有力,卻是一種低調的奢華,以精緻柔美取勝。

巴爾托洛齊的點刻版畫之所以能超越其他雕版家,是因為他的雕法奠基於繪畫素描的深厚功力與美學品味,不只是複製原作,而是重新賦予新的美感,往往能把次級原作優化成上乘版畫,與其他只精通雕版刀法卻不擅素描者(如史泉莒),不可同日而語,也更有靈魂,而非單純炫技。

難得的是,18世紀同時期的藝術家也一致推崇巴爾托洛齊的功力,包括皇家藝術學院的院長雷諾茲在內,[8]連一向心高氣傲的詩人畫家布雷克(William Blake)也曾評論當代三位雕版家──史泉莒(Strange)、巴爾托洛齊(Bartollozzi)、伍勒特(Woollett)的原創力可以跟文藝復興晚期的幾位藝術大師如柯雷吉歐(Correggio)、提香(Titian)、委羅內吉(Veronese)相提並論。[9]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