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論證寫作》:不少人認為每個科學問題一定都有標準答案,但實際情況卻未必如此

文:黃春木(策劃/統籌/撰稿)、論證王慶豪、寫作學問朱芳琳、不少標準沈容伊等人

CER論證寫作

在第1章中曾介紹CAER(主張、人認論點、為每未必證據、個科推理)的題定論證模式,不過在自然科學的都有答案但實論證寫作中,有時候並不一定需要論點,際情只要根據證據,況卻透過邏輯的論證推理便可確立主張,也就是寫作學問「CER論證寫作」。CER論證寫作提供了一個科學寫作的不少標準基本架構,以利於有憑有據地回答一個問題。人認

若能依據CER的為每未必架構來回答一個科學問題,就會讓你的寫作內容清晰,組織嚴密且合乎邏輯。現在讓我們再回憶一下CER分別代表的意義:

  • C是Claim/主張。主張不僅僅是「意見」,最好是具有充分理由與證據所支持的陳述。
  • E是Evidence/證據。證據可以來自你的研究發現,或是蒐集到的資料。如果要引用資料來作為證據,優先要注意資料來源的可信度;資料來自於科學社群認可的學術發表、或是具有公信力的期刊雜誌,當然會比維基百科,或農場文具有較好的證據效力。
  • R是Reasoning/推理。上述資料或研究發現之所以能夠成為支持主張的證據,其間必須倚靠合乎邏輯的推理加以連結。

接下來,讓我們練習用CER來回答以下的問題。

【練習4】運用CER回答問題

請根據以下資料,運用CER的方式回答:「在潮間帶,海星的消失會造成物種多樣性的上升或下降?」

資料1:物種多樣性的高低依據兩個條件判定
其一是物種數目的多寡,另一則是各物種之間個體數的均勻程度。一區域中的物種數目越多、各物種間的個體數越均勻,則此區域的物種多樣性越高。

資料2:海星移除實驗
選取8公尺長、2公尺寬的潮間帶區域兩處,一處作為對照區、另一處作為實驗區。每日固定巡邏實驗區,將其中的海星移除(移到兩區之外的潮間帶)。此實驗進行時間大約兩年,期間對照區內的無脊椎動物穩定維持在15 種,而實驗區的物種數則由15種降至8種。

資料3:海星屬於高級消費者
海星會捕食各種小型無脊椎動物,如藤壺、貝類、海參等。在缺乏海星的潮間帶,將會出現海星獵物大量增加的現象。

加入論點的時機

在許多情況下,自然科學研究只著重「事實/真理」的探討,僅需關注證據的呈現、邏輯的推理,藉以支持主張即可; 此時進行的是CER論證思考及寫作, 並不涉及論點(Argument)的提交,因為真就是真、假就是假,證據一翻兩瞪眼,哪還需要再多費唇舌進行解釋或說服呢?

之所以會有上述的認知,是因為不少人認為(自然)科學就是在追求自然世界中的事實/真理,每個科學問題一定都有標準答案。然而,實際情況未必都是如此!

科學研究確實讓人類得以跳脫個人感官心智的限制,運用客觀、可測量的方式來理解世界。但什麼是真理,什麼又是標準答案呢?其實,科學研究出現不同的發現,並非罕見的事。每一份科學研究報告通常只能代表某些特定條件下的研究結果,而不是凡經過科學實驗、檢測出來的結果就是標準答案。甚至在許多科學實驗中,研究者常需要在實驗、檢測之後,進一步統合各種資料,就研究成果加以解釋、評估或權衡。

科學研究是一個永無止境的歷程,很難斷言現有的研究結果就是唯一真理。在科學探索中,縱然有許多「已知」、但實際上卻有更多「未知」,如何從已知來推導未知的各種可能性,決定採取何種標準來取捨或界定證據,才是更重要的研究歷程。

在國中理化課本開頭第一章就說明:研究歷程主要是從觀察、提問、假說、實驗中,得到結論。但課本裡可沒有說,如果大家的實驗結果不一樣,究竟發生了什麼事?認真的同學也許會認為明明是按照實驗流程,一步步認真操作而得到的結果,怎麼可能會有錯?但再仔細想想,實驗過程中有設置對照組嗎?當時是在什麼環境進行的?是寒假剛結束的二月份嗎?如果同樣的實驗在九月份進行,環境的溫度、濕度都不一樣,結果是否還會相同呢?

換言之,一個科學研究往往涉及眾多條件(變因)的交互作用,一旦得出不同的研究結果,當然需要設法再深入分析、檢視、反思、探究,重新發現、重新解釋。在這樣的情況下,「論點」的出現,就有其必要了。

此外,在涉及科學研究的應用上,論點的提出與證據的呈現,也都是周延論證不可或缺的一環。例如基改食品、核能發電、防洪標準、無人機軍事化、農藥最大殘留容許值等,這些科學/科技/工程議題涉及價值判斷或資源分配,此時的「論點」又該怎麼寫呢?

簡單地說,論點往往是一段「陳述」(statement),主要用來說明、解釋關係和因果,藉以連結證據,支持主張,形成結論。所以,論點的表述通常是:

  1. 因為……,所以……。
  2. 由於……現象/問題,顯示出/導致……。
  3. 在……前提/條件下,應該選擇/放棄……。

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這類「兩難」的辯論活動時,社會科學背景的學生通常會比自然科學背景的學生更擅長發現及組織論點、理由與證據。這或許是過去的自然科學教育常常讓學生覺得「科學就是有標準答案」,造成不少人習慣於等著接收標準答案,而缺乏自己去推論各種可能性的練習。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論證寫作:建中名師親授,最強專題報告、小論文寫作技巧,用文字精煉思考、精準表達觀點》,天下雜誌出版

作者:黃春木(策劃/統籌/撰稿)、王慶豪、朱芳琳、沈容伊等人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成人商品、實體商品、限定商品不包含在內,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頂尖高校教學實證.制霸108課綱.考點對應範例練習
自然科學/英文/人文/社會科學,跨域論證閱讀、思考與寫作的硬實力!
學會用文字精鍊思考,有效提升自主學習的理解力、邏輯力、組織力
掌握精準表達的技巧,展現言之有物、言之有據、言之有理的素養學習成果

什麼是論證寫作?不是寫作文!也不是個人情緒抒發!

而是有邏輯、有組織、有方法的思考、理解、論述與表達,也是攸關專題式學習的重要課題。

透過論證寫作,將可以在專題式學習上……

啟發學生自主學習——訓練思考與論述的能力,學會以學科知識為基礎的專題報告、小論文寫作技巧,有邏輯、有組織的表達觀點或想法。

提供老師教學實證——引導學生克服萬言長文、圖表與文字混合的跨領域題目,掌握非文學/資訊類文本的閱讀理解力,完整展現素養學習的成果。

實施108課綱以後,大學學測、國中會考的型態隨之翻轉,萬言長文、圖表與文字混合的跨領域題目大幅增加,「背多分」的學習方式已完全失靈!擔任建國中學「人文社科資優班」召集人多年的黃春木老師在教育現場發現,就算學生們很會考試,卻普遍缺乏以學科知識為基礎的論證能力,以致在高層次的閱讀、思考與寫作上遇到極大的困難。

尤其是新課綱強調探究與實作,面對愈來愈多的專題報告或小論文,論證寫作能力的薄弱,將導致學生們無法用文字展現自己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據的邏輯思考和素養學習成果。然而,引領學生提升論證寫作能力並不容易,例如一份著重推理過程、講求證據的實驗報告,語文科老師恐怕難以協助;同樣的,一篇有論點、有數據的三千字小論文,自然科或社會科老師也未必知道該如何指導。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