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心靈雞湯好喝一直喝?偶爾「厭世」才是健康之道

文:莊淨嵐

我是心靈政治大學的大四生,在這畢業之際為自己的雞湯職涯深感焦慮,雖然畢業後擁有政大學士的好喝學歷,但是直喝這個事實並沒有給我帶來信心,反而依然隱隱對整個社會抱持悲觀的偶爾想法,且為了不辜負父母投入在我們身上所費不貲的厭世教育成本,依然在繼續升學,才健或是心靈就業的分岔路口躊躇不已。

具體來說,雞湯畢業後我將拿著大家都有的好喝籌碼,去競爭有限的直喝工作機會。好不容易爭取到了一個工作,偶爾它可能不符合我的厭世愛好,讓我做得很厭世,才健所以我可能騎驢找馬,心靈不順利的話,五年內我可能已經換了三、四個工作,這時候過年大概就會聽到長輩的勸諫,要我培養抗壓性,不要一碰到挫折就離職,這樣很「草莓族」,讓我聽了更懷疑人生,「厭世」感再次排山倒樹而來。

通才教育與消費社會引起的「厭世」之感

當我們談到「厭世」,其實其中包括焦慮、憂鬱、無力、厭倦、失落等等情緒。我們經常在對自我發展與人生意義感到懷疑時,或是達不到社會自然形成的各種「成功標準」時感到厭世。除了求學就業之中產生的生活壓力以外,不論是政治角力、房價高居不下、薪資凍漲等等,各式社會議題也會讓我們對未來景況抱有負面觀感。以上各種情況使現實與理想之間出現差距,年輕人即使對現狀無奈卻對大環境感到無能為力,因而產生「厭世」的情緒。

那讓我們如此「厭世」的社會,究竟發生了甚麼變化?

第一點是學歷貶值所帶來的一連串影響。雖然80後的一代受惠於教育普及,不過越來越多人取得學歷也是學歷通膨的成因,這使企業選才時提出的學歷要求也越來越高,實際工資卻越來越低,造成高階低用的情況越來越普遍。而人們為因應社會要求也在教育上投入越來越多成本,但很多時候皆是學非所用、志趣不符,更虛耗了時間與教育成本,同時消磨我們對自我發展的信心。「通才教育」使勞動市場與企業需求無法契合、供需失調,入門級工作的實際工資也因此退後。

第二點則是消費社會繁榮表象背後的陰暗面。電影《鬥陣俱樂部》在片中大力抨擊消費世代,經典台詞也道出新貧族的心聲:

「我們是被歷史遺忘的一代,目標渺茫。我們沒有世界大戰、經濟恐慌。我們的戰爭是心靈的戰爭,恐慌的是自己的生活。」

在消費社會中,比起物質上的貧窮,更能帶來焦慮感的其實是心靈上的貧窮。我們的消費市場讓我們時時刻刻都有形形色色的選擇,使我們經常創造出新的慾望,去消費我們不見得需要的商品或服務,掉入「無聊——慾望——消費」的惡性循環中,使生活被對更高階產品消費的渴望所奴役。與此同時,社群媒體的發達不但使我們更容易接收到廣告投放,也更容易因他人的生活而陷入比較心態,造成許多為了自尊而進行的無意義消費行為,在不自覺間也消費了自己的情感。

「厭世」青年看重自我實現:時常跳槽不再是軟弱表現,而是勇於爭取、學習力高的展現

在工作不再帶來物質的保證、消費社會也使我們面臨「心靈的戰爭」之際,我們這一輩其實越來越多人更專注於瞭解自己的需求,思而求變,追求自我實現與尋找精神寄託,而非追求以物質、社經地位、社群形象為標準的社會認同。

現代人追求自我實現的現象也展現在工作習性上。根據以人才管理軟體服務著名的技術公司Cornerstone OnDemand Inc.近年的調查,有89%的人會在沒有經濟因子激勵的情況下考慮平行職業調動,其中57%表示原因是為了追求更大的自我實現。現今更是有越來越多企業認為經常跳槽的員工,因為有更高的學習曲線反而是工作效率最高的族群,同時,長時間在同一工作岡位上的員工的生產力則會因為習慣穩定而越來越低。過去跳槽被認為是抗壓性差、吃不了苦的「草莓族」行為,現在反而開始被視為一種勇於爭取、學習力高的展現。

而在Cornerstone OnDemand Inc.的調查中,也指出有66%的員工在找別的職位之前會尋求內部機會,因此企業或許需要提供內部平行轉職的機會、職涯諮詢的資源,吸引或留住有價值的員工,而能夠有效幫助員工成長的企業,也會因此吸引更多人來加入。

心靈雞湯好喝一直喝?偶爾厭世才是健康之道

我並不完全認為「厭世」是一種負面狀態,「厭世」並不是絕望,而是失望,之所以會失望,正是因為我們有所期望。人類對風險產生抗拒是原始防禦機制,而「厭世」或許正是「渴望待在舒適圈」與「渴望突破現狀」兩種極端情緒之間的拉扯,例如越來越多人對領死薪水有負面觀感,表現出現代人對經濟資本的態度與上一輩大相逕庭,不再追求穩定的生活。比起衣食無虞地活下去,年輕人的安全感反而來自於自我實現。

我也認為「合理的要求是訓練,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練」、「能者多勞」的社會文化之所以還算管用,是因為許多人依然愛吃心靈雞湯,但若是對不公平的社會硬是保持正向思考,反而容易壓抑逞強、不願承認失敗,進而引爆更大的「厭世」情緒。在自我實現的過程中,妥善地讓「厭世」發揮修正的作用,將自身引導至更加適切的道路,更能健康地回應自己的需求。

最後,社會能幫助我們更早期的發展自我探索,使我們及早了解自身人格特質、探索志趣、確立自己的價值觀,如此除了能降低求學時期虛耗的成本,提高自尊進而減少厭世情緒的產生,對於社會而言也能培養出「志」、「業」更契合的人才,也能使這股「厭世」的修正力發揮效用並回饋於社會當中,但最關鍵的一個因素,依然是我們這一輩是否能夠誠實面對心之所向,而不是光「厭世」而不練!

參考資料

  1. Forget Work Perks. Millennial Employees Value Engagement.
  2. Don’t Underestimate the Power of Lateral Career Moves for Professional Growth
  3. 「又窮又厭世」徵文活動,第一組特獎文章。游家權:「不只是貧窮:淺談厭世的幾種成因」

延伸閱讀

  • 「我就爛」:當代青年為何厭世、自卑與無動力?
  • 【散文】黃文鉅〈衰得像一本太宰治〉:若世間有人德不配位,必有人是衰當其位
  • 【插畫】姐穿的不是「陷阱」,而是厭世的情懷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蕭汎如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