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音音有代誌|K編
大家在練習一首曲子的何改時候,不知道有沒有遇過下面這種狀況:
「咦?明明我已經很努力練習了,變彈變成怎麼彈出來的鋼琴就是沒有曲子想要傳達出的那種『仙氣飄飄』像蝴蝶一樣輕巧的感覺?怎麼彈都很像始終留在地面曬太陽的河馬?」
到底,要怎麼樣改變我彈出來的音大秘音色呢?想要改變音色,除了要有天不怕地不怕的色藉實驗精神之外,不妨可以用用看下面提供的由手搖身音魔三大秘訣,藉由手指的力量力量,讓我們搖身一變成聲音魔法師。訣讓
準備好的為聲話,就趕快看下去。法師
秘訣一:改變手指按鋼琴琴鍵的何改「位置」
大家在彈琴的時候,觸碰到「琴鍵」的變彈變成手部位置是哪裡呢?是比較靠近「指腹」的地方,還是鋼琴比較靠近「指尖」的位置?
其實,以筆者彈鋼琴多年的音大秘經驗來說,通常用指腹的色藉位置彈奏的話,音色除了聽起來會比較沉穩有力之外,通常聲音聽起來也不會那麼「輕飄飄」、有種渾厚又不尖銳刺耳的滑順感;而假如用靠近指尖的位置彈奏的話,聲音會顯得比較短又清脆,比較適合用在一些快節奏、或是比較活潑的樂曲當中,強烈推薦大家去試試看這兩種不同的觸鍵位置。
所以,你現在眼前的樂曲,是比較適合用靠近指腹或是指尖的地方演奏呢?相關的影片說明在這邊,位置不同聽起來真的很不一樣。
秘訣二:改變手指彈下(琴鍵)之前的「高度」
第二個秘訣——則是改變手指彈下去「高度」。
什麼意思呢?來來來,讓我來用「跳繩」來替大家比喻比喻。相信大家應該都有相關經驗,講到跳繩,如果我們想要跳得又快又不會氣喘吁吁,很多人就會想辦法不要跳離地面「太遠」,盡量拉近自己與地板的距離,才能變得輕巧。
同樣的,彈琴也是如此。
彈下去的時候,假如我們距離琴鍵位置很遠,聲音也會因此變得厚重有力許多,不過在「靈活度」上就會有些受限;相反來說,假如我們離琴鍵位置很近,雖然聲音沒辦法聽起來那麼渾厚有力,但是靈活度卻能有所提升,聲音聽起來也會比較細緻柔軟。
而以筆者的經驗來看,距離琴鍵位置較「遠」,會比較適合用在一些比較「慢速,譜上卻有標明需要用大聲」的樂段中;距離琴鍵位置比較「近」的話,則比較適合用在有連續快速音群、或是音量不需要那麼強、需要比較柔和彈奏的樂段裡。
蕭邦練習曲中的〈蝴蝶〉(Op. 25, No. 9 "Butterfly" )右手真的又快又難,大家可以觀察以下這部影片的演奏家,彈琴的時候是「靠近琴鍵」還是「遠離琴鍵」呢?
答案應該是「靠近琴鍵」對吧,所以大家要記得彈快速音群的時候絕對不要離鍵太遠,不然右手真的會飛不起來。
祕訣三:改變手指按壓琴鍵的「速度」
接下來,就到了改變手指彈下去「速度」的時間。在按壓琴鍵的速度裡面,除了「快」跟「慢」會讓我們音色有不一樣的效果,前者會聽起來比較直接、清脆,音量也會較大;後者會比較沉穩、溫柔,音量較小。在這個祕訣上,手腕以及手臂也會連帶對音色產生影響。
簡單來說,假如我們是用速度很快的方式彈下去,音色自然會有比較直接清脆的效果,但是!假如我們加入了手腕以及手臂放鬆的靈活應用,音色也能有一些明顯的變化。好比原本聽起來清脆的聲音,會聽起來比較圓潤,聲音也會多了一種「牽絲」般的後勁,不會一彈下去就沒有任何回音。
如果覺得文字版太抽象,影片版在這邊。大家可以感受一下聲音加入手腕以及手臂的千變萬化(可以從2:05的地方觀看)
看完了今天的文章,大家對於「改變音色」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了嗎?其實,除了上面三個用手指「施法」的方式之外,像是踏板、身體有沒有放鬆等也會對音色產生影響。
此外,以筆者個人的經驗來說,改變音色其實很像一種「做實驗」的過程,除了網路上查得到以及老師教我們的方法之外,我們也可以試著融合上面幾種秘訣,開發出屬於自己覺得好聽的音色,達成曲子想要的效果,實驗出好方法的話也歡迎分享給我們。
參考資料:
- Jacky Lau Piano Studio,「改變音色的演奏技巧」
- Muzik,“問鋼琴音色為何物⋯⋯”
- 安迪老師,「觸鍵的方法會影響音色? 德布西第一號華麗曲 (阿拉貝斯克) Debussy Arabesque No1 L66」
本文經《音音有代誌》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 彈鋼琴必備的基本功有哪些?坐好、站好、指法,以及彈到底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