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育界走跳
荀子〈勸學〉:「駑馬十駕,荀跟功在不舍」,周星告訴我們堅持到底,馳都持往就能贏來成功?可學生常常每天堅持算數學,認為換來的堅持不是成績,而是會成補考?(特別是今年數A爆難,哀鴻遍野)難道是為什往會因為沒有數學天賦嗎?
周星馳電影《食神》裡頭有句話,「只要有心,有堅人人都可以成為食神」,失敗而荀子〈勸學〉要說的荀跟道理跟它一模一樣,「只要有心,周星人人都可以成功」。馳都持往
龜兔賽跑的認為故事,大家一定有聽過,堅持兔子身手矯健,會成資賦優異,烏龜慢手慢腳,資質愚鈍,兩者先天上差異極大,比賽跑步,根本可說是為兔子量身打造的戰場。然而,最後的結果就是兔子輸了,烏龜贏了,不消我多說。
從此,爸爸媽媽、學校師長就時常告誡我們要努力、要堅持,即使資質不好,都能像烏龜一樣,贏得最後的比賽。可是,問題就藏在這看似沒有問題的地方。
認真算數學,錯了嗎?
就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這一句話為例,劣馬只要肯一步一腳印,積沙成塔,涓滴成流,努力拉車走十天,也能到達所設定的目標。告訴我們,只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就能有所收穫,很多老師就這樣翻譯、闡發而過,學生也囫圇吞棗般,自以為理解的接受。
看似容易的句子,卻是最難講解。
如果學生夠聰明,或者較叛逆(例如我的學生),就會反問你:
「老師,我也很努力讀數學啊!可是數學不會就是不會。」
「你上課都有聽懂嗎?」我按照既定模式詢問。
「有啊!」簡潔而有力的回答。
「那麼你一定回家沒有每天算數學,數學才會背叛你。」
「老師,我也有算ㄟ!」
「那...應該是觀念還沒有完全了解,不然你既然聽得懂,也都有練習,不應該......」「你要不要問問看數學比較好的同學,或者詢問數學老師,看你讀書的方法是不是錯了?」
以上對話大概是我的教學日常。
「沒錯!」你們發現了,我根本沒有解決問題,而是把責任推給了學生以及數學老師。
因此,當我在課堂講解「駑馬十駕,功在不舍」,「只要有心,堅持到底,一定能獲致成功的果實」我愈講愈心虛。
「堅持」還得加上「技術」
這是我們傳統講解課文的盲點,自以為是普世真理,而沒有仔細思考為什麼。
「堅持不懈」,難道錯了?
堅持沒有不對,只是成功被我們過度簡化了。上述與學生的對話,我不應該讓學生牽著鼻子走,而是要問他:
「你希望數學考到幾分?」或者是「答對幾成的題目?」(要讓學生有明確的目標)
「回家練習,是否持續專注?還是東摸西看,分神分心?」(確認學生是否專注)
「遇到不會的題目?你是如何處理?」「有立刻詢問同學或老師嗎?」「明天一早有找數學老師解決你的疑問嗎?」「數學老師覺得你的問題在哪?」「老師告訴你要如何改進?」「你有照做嗎?」(學生要有反饋,才能改進)
「如果上述這些都有做到,你要不要再試試其他的方式?」(遇到瓶頸,要鼓勵學生嘗試新方法)
我想,這才是比較理想的師生問答。「只要方向正確,就不怕路途遙遠」,我們必須堅持,但前提是自己知道堅持的是什麼。
數學天賦
等等!好像還有一道問題沒有解決,「老師,我沒有數學天賦啦!」這句話常常是學生對自己下的最後結論。
真的有天賦這種東西?
坦白說,雖然自己是學教育的,但我竟然相信。(這是很大的諷刺,如果天賦有用,何必需要後天的學習?何必需要學校?何必需要教師?何必需要我?)大家都覺得天賦很重要,無法改變,也會影響最終結果,但你知道人的潛力是無限的嗎?
1908年,約翰尼・海耶斯(Johnny Hayes)奪得奧運馬拉松冠軍,他不僅奪冠,還創造了馬拉松世界紀錄,成績是2小時55分18秒。如今,一個多世紀以後的現在,馬拉松的世界紀錄已經刷新為2小時2分57秒,比他創造的世界紀錄快了50多分鐘,將近一個小時,你能想像嗎?
如果人類無法進步,就不叫做人類。我們一直以為體能有侷限,但是其實被侷限住的是自己的思考框架。
天賦與努力
你會說我舉的例子是「體能」,但學生的癥結是「腦袋」。
好,有聽過小提琴吧!根據研究,大家一直以為優秀的小提琴家,來自其優異的天賦,可後來發現,他們平均練琴的時數都比一般小提琴家來得多。換言之,小提琴家之所以優秀,不是來自天賦,而是後天的練習。
你可能又會說,這種東西是「藝術」,跟「智商」沒有什麼關係。
好,我再舉例。下棋,棋海茫茫,基本上大家都同意,頂尖的棋士相當厲害,也十分聰明,你我等凡人是無法與之匹敵的。然而研究結果發現,頂尖棋士的智商不比一般人高,甚至還低於一般人(當然,也可能是統計的誤差)。
你或許還是不滿意,想到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或柯文哲市長的高智商,而且偉大的科學家似乎智商頗高,應該與天賦有關。各位如果有興趣,可以去查查,科學家的平均智商確實高於平均,然而個別科學家的成就卻與智商不相關。發現DNA的華生(James Watson)是124、物理學家費曼(Richard Feynman)是126,許多諾貝爾獎得主的智商都低於科學家的平均值。
由此可知,智商確實有影響,但不是絕對。
書籍《刻意練習:原創者全面解析,比天賦更關鍵的學習法》中提到,天賦確實有影響,但僅侷限於早期,他可能比一般人更快上手,但時間一拉長,靠的是大量時間與精神的投入,後天的努力才會有非凡的成就。
數學靠的是刻意練習
同樣的自閉症患者(我沒有特別說是柯市長喔),為何常常能在某些領域特別優秀?並不是因為天賦(自閉症),而是因為該症狀導致其只專注於自己想專注的事,是以能在該領域投入大量的時間練習,因而取得卓越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