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從單向到雙向互動,教師的再學習——先進國家「Train the Trainer」教育理念在台灣的實踐

在第一線教學現場,教師經常是從單隻身一人單打獨鬥,時間久了,向到學習先進在只有教師持續單方面output付出貢獻、雙向實踐缺乏input刺激回饋與再學習的互動情況下,讓老師們不但漸漸失去了教學熱情,教師r教也時常感到疲倦與匱乏。育理久而久之,念台容易使教師們的教學方式變得千篇一律,導致學童也對課程感到乏味。從單肩負著教育重責大任的向到學習先進教師們,同時也承擔著一般人所想像不到的雙向實踐壓力。除了來自家長與學校的互動期待之外,教師與其他職業最大的教師r教差別就在於『職能較難有所成長』當教學方式穩定下來、授課內容也滾瓜爛熟後,育理教師要如何持續不倦怠地教學?

好在,由於現代科技的發達,讓學習的場域不再侷限於教室、學生對於知識的追求也超出書本所及範圍,這讓教師們開始思考:傳統的教學方式還行得通嗎?還能怎麼再進步?如果有新的授課媒介引進,既能幫助學生,也能幫助教師自我成長及突破,教師們,你願不願意投入學習呢?

「我們都以為,老師一定要什麼都懂才能『教』別人,後來我覺得,不一定什麼都要比他們懂得多。例如怎麼用平板剪輯短片,老師不知道怎麼做,學生就會去找答案,可能下一節課就會跑來告訴我說:他知道了!這時候我就會問他們:你從『哪裡』找到『怎麼做』了呢?」——鶯歌鳳鳴國小林蔚聖老師

未命名二Photo Credit: Samsung Taiwan

從單向到雙向互動,教師的再學習

4月26日,將近40位教師不是站在熟悉的講台上,而是坐在底下上課。為了刺激教師的想法與再學習的心,「SMART School」智慧教室北區數位教學推廣研習活動在鶯歌鳳鳴國小進行,引進國外「Train the Trainer」的概念,向教師們分享VR(虛擬實境)在教育上的運用、行動載具在教學上的實施策略,這些都是行動學習載具誕生後可能帶來的改變:妥善運用行動載具,促使學生願意主動學習。

「載具是死的,更需要教師的教學策略來活化。如果教師能運用行動載具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就能提高學生的興趣,增加他們主動學習的動機。哪怕只有一秒鐘,我們相信只要學生願意多花一點時間與心思,學習就是有成效的。」

在全台各地協助學校推動行動學習的屏東大學林志隆教授認為,若要將智慧教室功能發揮到最大,教師除了必須具備數位教學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學熱忱。打造智慧教室除了改善硬體環境,從教學系統的使用、數位教材研發到實施成果,更需要不斷檢視與討論,少不了挫折,卻也有許多令人振奮與喜悅的經驗。因此,台灣三星透過邀請各地國中小學教師參加每年固定舉辦的年度智慧教室研習營以及北、中、南區分享會,讓教師除了學會運用「SMART School智慧教室」硬體設備進行教學外,也透過經驗分享及數位教案競賽,協助教師發展數位互動教學課程,拓展自身的教學能力,讓每一位教師,都是推廣行動學習的種子教師。除了參與數位互動的教學課程之外,種子教師們也自發性的在Facebook以及Line上建立討論社團,分享彼此在日常教學中所發現的一些小撇步、或是透過行動載具與學生互動所產生的火花等等,逐步形成教師之間互助學習的生態系統。

Train the Trainer,行動載具輔助教學

未命名三Photo Credit: Samsung Taiwan

「大家先登入這個網站,我們一起來做『防災常識』的測驗,不要有壓力,答對或答錯都會出現很有趣的圖片喔!」跟著林蔚聖老師的步驟低下頭、專注平板回答問題的不是學生,而是參加智慧教室教學研習的其他國中小學教師。參加研習營的部分教師曾使用行動載具來輔助教學,但其中也有不少教師其實對行動教育有些陌生。老師們在透過指尖點選答案時,臉上不自覺漾起一絲微笑,似乎是在教學上找到一點新的契機,讓人不禁期待,孩子們用平板上課時,會有多麼雀躍。

有了源源不絕的新知注入,加上教師社群之間彼此的互助學習,不只喚醒教師們的教學熱忱,教師們更在智慧教室的運用上,產生了許多靈活的創意。多所智慧教室針對學校當地的特色,搭配創新教學載具,發展出屬於自校的「本位課程」。

例如屏東地磨兒國小設計了以排灣族文化為主軸的課程,希望能藉由教育將珍貴的傳統文化保留下來並傳承給下一代;鶯歌鳳鳴國小,則是透過智慧教室試行一般學科與其他科目的授課,並應用在鶯歌在地的陶藝藝術與防災教育上。

「我希望在孩子就讀國小的六年時光,留下更多快樂回憶,不只多認識自己生長的鄉土,也能記住一輩子受用的防災知識。」——鶯歌鳳鳴國小校長曾俊凱

雙向互動的數位教材,讓師生成為一同學習的夥伴

鶯歌鳳鳴國小自2012年起成為新北市防災教育輔導團中心學校,努力推動防災教育。「我們希望給孩子教育,而非災害所帶來的教訓。」鳳鳴國小校長曾俊凱說。結合七大學科領域,由林蔚聖老師主導,發展出結合實體桌遊與行動載具APP版的「神氣降妖記」,讓孩子在闖關遊戲中熟記防災要領。相較於照本宣科的傳統教法,更能夠讓孩子們在立體互動式的教學過程中,自然地吸收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識。

而教自然的蔡老師讓學生用平板拍照、攝影紀錄植物觀察或實驗的過程,再把影音照片上傳到Facebook社團,讓大家都能看到各組的實驗過程,偶爾會發現其他組的同學不是以老師教的方式操作,卻能得到相同的結果,這樣的分享、互動學習方式,讓學生能夠進一步思考不同的可能性,也透過彼此之間的分享按讚,獲得成就感。

教師可以透過研習培訓,學會如何操作載具、熟悉搭配APP等硬體功能,思考如何設計數位教材,但最可貴的卻是在於教師與學生的雙向回饋:智慧教室的互動式教學,使教材更貼近孩子,師生一同發現問題之後,教師從旁協助、引導學生,主動尋找解決方案。他們由原先的老師——學生的關係,轉變成一同學習的夥伴。

透過平板連結教師與學生,擴大孩子的視野及學習空間

行動學習蔚為風潮,但行動載具只是教學方式之一,而非唯一。雖然鼓勵學生可以上網找資料找答案,不過林蔚聖老師強調平板只是輔具,「選擇」相當重要。除了上課時掌握學生的使用狀況,他提醒學生只能下載益智類或對其他課程有關的實用APP,「如果誰發現了哪個益智APP很好玩,他們會互相推薦,然後一起比賽。」以行動載具鼓勵學生主動學習,也創造更多互動。

「一開始教繪畫的構圖跟原則,對畫畫有興趣的同學不只會找其他圖片來參考,也會在不少細節加入自己的創意,學生也變成『創客』(註一)了。」帶著學生設計防災動畫的連老師欣慰地描述共同創作的過程,學校不單單為了教導學科知識,而讓學生有機會養成他們感興趣的能力。

將大量硬體的投入教學場域後,更重要的還有教學和軟體上的更新和再進化,因此台灣三星引進「Train the Trainer」概念,讓教育現場老師偶爾轉換角色成為台下的學生,接收新思維及刺激。相信在更多學校與教師投注心血下,行動載具應用方式會越來越多。平板不一定跟玩具畫上等號,而是透過掌上的小視界,連結教師與學生,看見更寬廣的學習視野。

(註一)創客:Maker,又稱為自造者,意指具有創新理念、自主創造的人。他們酷愛科技、熱衷實踐,也樂於與夥伴分享技術、交流思想。

 

關於台灣三星「SMART School 智慧教室」計畫:

「SMART School智慧教室」是一個全球性的公益計畫,致力於提供領先、優質的數位教室資源給資源相對缺乏的學校及孩童;截至2016年底,已在全球超過70個國家共1209所學校推行,統計超過24萬名學童由此計畫受益。

台灣三星電子為貢獻在科技與創新的專長,於2014年與財團法人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合作展開「SMART School智慧教室」公益計畫,提供「SMART School」種子學校數位互動教學設備、環境及教師訓練,以促進教學多元性及互動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有效發展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團隊合作及關鍵思考能力。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