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臺灣台語俗諺鬼神紀事》:民間信仰深入台灣人民生活,造就台語俗諺同時具有文學性及宗教文化性

文:王崇憲

一、臺灣台語台灣俗諺的俗諺深入生活時具定義及特性

想要了解俗諺(又稱俗語、諺語、鬼神俗諺語),紀事及宗教文必然會碰到許多相類、民間相近的信仰學性概念,諸如:熟語、人民成語、造台格言、語俗諺同有文歇後語、化性慣用語等等。臺灣台語台灣這些概念似同而異,俗諺深入生活時具其實成語、鬼神格言、紀事及宗教文歇後語、民間慣用語這些概念,都是統屬「熟語」這個概念之下。熟語,是指語言中「定型的詞組或句子」,俗諺因為是一種通俗而含義深刻的「固定語句」,所以學術上是歸屬於「熟語學」的研究範疇。

由過去的研究來看,學者對俗諺的內容,多半注重在它的經驗性、教示性,這是俗諺與其他語用最大的相異點,陳昌閔在《台灣閩南諺語之社會教化功能研究》(2000) 則將台灣研究俗諺的成果整理後,對俗諺歸納出以下的構成要件:

  1. 來源:大眾社會與生活經驗累積的智慧結晶。
  2. 傳播方式:民眾間口耳相傳。
  3. 形式:精闢簡練而通俗的韻語或短句。
  4. 內涵:雅俗共賞的民族生活觀照、感受、價值觀與風土民情的呈現。
  5. 功能:具有社會公道的議論、勸善、補過、警世與勸俗的功能,以及傳授經驗智識和教訓勸戒的作用,而可作為人群行為與社會公斷的準則。

林寬明在《台灣諺語的語言研究》(1995)中,還提出了「特性矩陣」(feature matrix)的方式,重新定義台語俗諺。他以圖示的方式,根據俗諺、成語、格言、歇後語、歌謠等用語的不同特性與屬性,分別舉出:完整性、傳統性、教示性、一般性、口說性與娛樂性等諸類特性,以供檢驗,而這樣的方式也不失為是檢驗俗諺的一個系統性的方法。

而筆者參酌諸位學者對這些語用概念的解說,除將幾個重要的特性放入「特性矩陣」中來做為檢驗標準,另外還加入音樂性、定型性、書面性等特性以供檢驗,期使此「特性矩陣」能更加完備。

臺灣台語俗諺鬼神紀事_27Photo Credit: 台灣東販

此圖示中,「+」記號代表該用語具有該項特性,「-」記號代表該用語缺少該項特性;而「+/-」記號代表該用語中只有部分具有該項特性。因此,我們可以由上圖得知,台語俗諺具有完整性、傳統性、教示性、一般性、口說性,而能與成語、格言、歇後語與歌謠有所區別。由上圖,我們也可看出俗諺的娛樂性則不如歇後語與歌謠,這也是這幾種用語之間明顯相異之處。

就筆者提出的幾個檢核點而言:

  • 在音樂性方面,歌謠可唱,音樂性當然比其他各項強。
  • 在定型性方面,俗諺、成語、格言都屬於熟語,定型性較強,歇後語與歌謠有時會有些許的用字變化,定型性相對較弱。
  • 就書面性來說,成語與格言多出現在書寫文字中,書面性較強,俗諺、歇後語多出現在口頭語中,有時也可以在書面中運用。

由以上各種特性來看,若我們根據此表來檢視俗諺與其他熟語、用語的不同,相信在內容、定義與形式上,就可以有較為明確的檢驗標準。

二、台語俗諺具文學宗教性

我們常在電視上看到名嘴講得「喙角全泡」,說「某某人伊是『枵鬼假細膩』啦,明明就很想要這個職位,但卻表現得一點兒都不在乎!真的是『枵鬼假細膩』啦!」台灣人把做人虛偽、不夠大方的情境,用一句台語俗諺「枵鬼假細膩」,就能把這種樣態表現得十分傳神。這種在民間流傳的語用及文字使用,其實就是一種極具文學性的暗喻手法,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台語俗諺所呈現的文學性。

俗諺的研究雖然不像其他主流文學作品那麼受到重視,但在今日,俗諺的研究已由過去「文辭鄙俚」之學,轉而被當做是「民間文學」來進行研究,同時俗諺也被語言學學者當成研究對象來加以深入討論,例如「社會語言學」、「文化語言學」、「熟語學」等語言學領域,都已將俗諺納入其研究範圍。所以我們可以肯定地說,俗諺已經一步一步走向它應有的學術及文學地位了。

民間文學包含了俗諺、謎語、神話、傳說、寓言、童話、笑話、趣事、歌謠等。民間文學是一種語言藝術形象的表達,並且與民眾的生活及思想息息相關,也是民眾知識與情感表達的形式之一。舉凡社會的價值觀、信仰道德和風俗民情等民俗文化內涵,都可以由民間文學來完成紀錄與經驗傳承。

若用上述的特性來衡量台語俗諺,我們也可以確定,台語俗諺的確是民間文學的一部分,流行於民間,並且是大眾所嗜好、喜悅的語用內容,台語俗諺本身就是一種文學藝術品,講究優雅的語言旋律,而且蘊含了社會的價值觀、道德觀、宗教觀、風俗民情等民俗文化事蹟在其中。目前台灣的俗諺研究者愈來愈多,例如徐福全、陳憲國、邱文錫、楊青矗、陳主顯、蕭藤村等,可見其重要性。

台語俗諺的內容包羅萬象,本書則特別著重在發掘台語俗諺中所隱含的宗教文化成分。在台灣,民間宗教對於一般大眾的生活,有相當大的影響力,無論是生老病死、無論婚喪喜慶,都可以見到民間宗教作用於其中,可以說民間宗教早就融入台灣人民生活中,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了。民間宗教是以「鬼神信仰」為基礎,再融合儒、釋、道三家的思想,並且以各種儀式來完成實際的運作。

所以「鬼神信仰」在民間宗教中,實是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可以說「鬼神信仰」就是民間信仰的根本,民間宗教的所有觀念與儀式幾乎都是以鬼神為主體來進行。台語俗諺既是民間文學的一部分,民間的宗教觀念、鬼神信仰等,當然也會藉著各種管道滲入台語俗諺之中,成為台語俗諺的成分內容,這是民眾傳達知識觀念的方式之一,也是民間文學能夠在社會大眾之間流傳的途徑,因此台語俗諺具有文學性及宗教文化性,也是必然的結果。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臺灣台語俗諺鬼神紀事》,台灣東販出版

作者:王崇憲

  • momo網路書店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台灣閩南諺語是所有台灣先民智慧與經驗的結晶,靠著世代的口耳相傳,才能夠將這些台灣閩南諺語保留至今。我們知道,諺語是民間文學的一部份,是大眾的文學,是民眾情感表達的形式之一,同時也是民眾表達知識的方法之一,諺語理所當然地會承載了流傳在民間的各種經驗與觀念。

而「鬼神信仰」在民間宗教中,本是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鬼神信仰」可以說就是民間信仰的根本,民間宗教的所有觀念與儀式都是以鬼神為主體來進行。本文欲對台灣閩南諺語中的宗教文化進行討論,而宗教文化中又以鬼神信仰為其主體,所以本文便以「台灣閩南諺語的鬼神文化研究」為題,來對台灣閩南諺語中的鬼神文化加以研究闡釋。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