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科普:为何最晚日落常不在夏至?
每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专家最晚是科普全国大部分地区日落最晚的一段时间。以北京为例,为何今年日落最晚在6月21日至7月4日,日落时间为19时47分。夏至不少公众难免好奇,专家最晚6月21日迎来夏至节气,科普当日北半球白昼最长,为何为什么最晚日落和夏至不是日落同一天呢?天文科普专家介绍,这与我们采用的夏至时间系统有关。 “日出而作、专家最晚日落而息,科普以真实太阳运动为依据而确定的为何时间叫真太阳时。在真太阳时系统中,日落夏至这天确实是夏至日出最早且日落最晚。但由于真太阳时的不均匀性,为了日常生产、生活的便利,人们用一个在天赤道上以真太阳在黄道上视运动的平均速度作均匀的周年视运动的假想太阳为基准,建立了平太阳时。如此一来,每天都有均等的时长,即24小时。”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历算室副研究员成灼说。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介绍,真太阳时与平太阳时之间的差值叫均时差。均时差的存在,使得真实生活中通常不会在夏至日当天出现最晚日落。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为椭圆,以及存在黄赤交角,均时差的数值也在一年中不断变化:真太阳时比平太阳时最多快约16分钟、最多慢约14分钟。 仍以北京为例,今年6月21日夏至日,真太阳时比平太阳时慢1分钟55秒;7月4日,真太阳时比平太阳时慢4分钟32秒。夏至日与它之后一段日子的平太阳时日落时间比较,减去了更大的均时差,导致日落时间通常并不最晚。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纬度差异较大,因此最晚日落所在日期的时间段只是大致相同,并不会完全一致。 当然,这是对地球上绝大部分地区而言。在北极圈内,夏至日一天全域日不落,也就没有日落早晚之说了。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毒性强,致死风险高!食用河豚鱼千万要谨慎!
- “铁拳”行动|辽宁发布4起食品安全典型案例
- 奶瓶、向导和守候——秦岭深处一家三代的“熊猫缘”
- “贷”动小生意 服务大民生
- 烏總統解除烏對外情報局第一副局長職務
- 初步統計顯示西班牙5月通脹率為3.6%
- 美國TXSE集團擬設立得克薩斯證券交易所
- 澤連斯基任命烏克蘭新任武裝部隊聯合部隊司令
- 北京工业大学教师思政和师德师风建设展启动
- 铵溶液标准物质:环境监测与农业分析的校准基石
- 烏和平峰會今登場 料難有實質成果
- 不同产地绿茶中茶多酚的提取对比研究
- 第二次高中学考合格考将于17日12时结束报名
- 凤阳司法局党建引领律师行业健康发展_
- 碱性蛋白酶降解鲢鱼肌原纤维蛋白的组学分析(三)
- 2024年广东省宪法宣传周普法宣传活动举行
- 北京市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周娜:愿做落红护花长
- 柱前衍生法检测香菇酱中甲醛(二)
- 粮油食品中微生物和真菌毒素污染预测模型研究进展(二)
- 人民网评:提供多样文体活动,让春节年味不减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