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报对了,上大学心理问题可减少
“高考志愿报对了,志愿可以有效降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报对发生率”,这是学心我长期在一线教学与咨询中得出的结论。其实这是理问从消极面谈问题。从积极面看,减少志愿报对了,高考就可以理顺人生,志愿从而让自己充分享受大学生活的报对丰富与美好。 什么是学心所谓的“志愿报对了”?简单地说,“志愿报对了”的理问最高标准是指考生所报志愿是他的兴趣甚至热爱所在,而“志愿报对了”的减少最低标准则是“没有报错”:即考生没有因为各种外界压力(主要来自父母老师)报他不喜欢甚至是反感的专业。 我在教学与咨询中接触到大量因为专业没有报对而无心向学甚至痛苦万分的高考同学,其中,志愿极小概率的报对同学在短暂的痛苦之后,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大一的课业,从而为自己争取到大二转专业的机会。而他们中绝大部分人,大一时间都陷于痛苦、后悔、纠结,有的沉迷于游戏或网络中无法自拔,也有的则直接躲到心理问题中。 为什么“报对”志愿如此重要? 因为这与大学生的发展任务有关,从心理学角度看,12-22岁左右的青春期正是一个人解决“同一性”尤其是“职业同一性”——即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知道自己将往何处去的关键时期。而大学期间作为青春期的尾巴期,能否解决“职业同一性”,不仅关乎其大学期间的生活意义感,而且直接影响其学习与生活质量,关乎个人心理卫生状况。很多来咨询的大学生,虽然看起来心理上的问题多种多样,但是深究下去就会发现,他们的心理困扰大多都可以归结为同一性问题。 专业报对的同学,在兴趣与热爱的驱动下,生活充满意义。因此拥有近乎永动机的内驱力,我称这样的人生为“理顺了的人生”。 对父母而言,孩子自己有目标,剩下的学习任务就不用父母操心,他自然会进入“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状态。不仅如此,未来的工作也会因为热爱而更积极主动,更富有创造性。 对这样的同学而言,学习就是常常处于“心流”状态的享受过程。虽然学习中也会遇到难题,但是因为有兴趣和热爱存在,每解出一个难题,都是一个正强化,为成长添砖加瓦,并进入更好的、良性循环的成长状态中。所以,“理顺了的人生”是“心流涌动的人生”,是因为从事自己所热爱的专业,而拥有持续幸福感与意义感的人生。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多重原因,能够在大学期间就理顺人生的学生是小概率事件。而更多的人则是在大学,甚至是大学毕业后一段时间才能够真正理顺。 而“没有报错者”,虽然不具备“理顺人生者”的内驱力,但是因为守住了下限,也减少了由于“报错”而产生的种种心理困扰——如沮丧、懊悔、不甘和痛苦,因此在学习之外有精力去思考和探索职业方向。顺利的,可以在大二有机会换专业,不顺利的,也可以在考研时换专业。还有的同学在认真学习的同时,培养出对现有专业的兴趣,而进入理顺状态。 一个人一旦进入理顺状态,做了最喜欢的事,就会全神贯注、精益求精、保持开放与终身学习的习惯。用不了十年, 就有可能成为行业的专门人才。不仅如此,还会常常体验“心流涌动”的幸福感。 当然,他们也一定会遇到困难,但每一次困难的解决,都会有超常的快乐与成就感,会因为作出了更多的社会贡献而得到了一个健康社会的基本回馈——收获应有的声望和收益。 即使社会变数极大地增加,但由于一个人在自己的专业上兴趣盎然、精益求精、好学上进,养成了良好的专业素养,即使环境需要他转型,他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在所热爱的专业中培养的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也会迅速迁移到新工作中,使他在最短的时间内胜任新岗位,收获与社会共赢的成果。 现在的高考生报志愿有一个很大的误区,那就是父母常常从“将来哪个专业好找工作”或者“什么样的专业会有‘前途’或‘钱途’ ”出发,可是,这个世界从来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有前途、好工作”。抽象地看,任何工作,做好了都会有前途。一个人只可能适应某几种工作。所以,高考生报志愿时就有必要尽可能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与专长选择相应的专业,这样不仅会有意义和价值感,而且还可以节能成长,并有效预防心理问题。 所以,“以不变应万变”的报考方法就是:以考生自己的兴趣爱好为中心,而不是以“工作是否好找”、专业是否有“前途”和“钱途”为中心——尽可能发现与自己兴趣和特长匹配的专业,尽可能以考生为中心,去找到与自己主客观条件基本匹配的专业,理顺自己与大学的关系。 如果由于多重原因,一名考生实在无从知晓自己到底适合什么专业,那至少要设一个底线:不选择自己不喜欢的专业。 大多数父母都认为:把孩子送进大学,自己的任务就完成了。还会认为:从此以后,孩子就过上了幸福生活。所以,父母老师常说的话是:“上了大学,你就可以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了。” 父母们并不知道,对有些同学而言,上大学是不快乐甚至是新痛苦的开始,每年十月新生入学的新鲜劲过去之后,咨询室里就会涌入很多因为对专业不满而出现情绪困扰的同学。尤其是那些为满足父母愿望,而不得不报考不喜欢的专业的同学。在高校出台可转专业的政策之前,这些不喜欢自己专业的同学,有人不得不以退学重考的方式解决自己的问题。 所以,各位考生请以自己的主客观条件为中心,在报志愿时,尽可能作出“对的”选择。希望了解自己兴趣特长的同学,选择 “点亮人生”的专业,从此让“心流涌动”成为学习与工作的常态。暂时还不了解自己兴趣特长的同学,要能够勇敢地忠实于自己,把住选专业的底线。 如此,我们大学的心理咨询室里就会减少很多困惑、迷茫甚至痛苦的来访学生,而我们的大学课堂和校园则会增加很多充满学习与探索激情的幸福大学生。 (作者为首都经贸大学心理学教授) 杨 眉高考志愿报对了,高考上大学心理问题可减少
编辑:汤晓雪 来源:中国青年报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1-07-09 08:28:12 【字体:小 大】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韓國檢方申請將尹錫悅拘留期限延長至2月6日
- 快讯:横琴新区概念异动多股涨停
- 上海:5月14日最新“三区”划分防范区50558个
- 上交所就《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实施细则》及配套业务指南公开征求意见
- 韓國公調處:已通知尹錫悅方今日下午接受調查
- 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部分经乌中转供欧天然气申请被乌方拒绝
- 中概股预摘牌企业破百家回港上市面临考验
- 欧盟计划批准新的一揽子对俄制裁无意将石油禁运延后执行
- 类案入库:可作参考理由,不作裁判依据
- 美国FDA将于下周宣布婴儿配方进口和生产计划
- 元宇宙如何影响孩子们的生活
- 大华银行:预计美国第二季度通胀继续走高下半年将有所缓解
- 怀集发布农业招商优势,邀您共享绿色财富机遇
- 春秋航空上海飞昆明及大连5月18日复航
- 山西太原:全市居民每周至少进行1次核酸检测
- 江苏最大跨度弧形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建成并网
- 一图速览丨从冰雪热看体育强国建设之路
- 林毅夫:保持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将为全球贡献至少四分之一的增长动能
- 人造肉消费低迷美国人造肉企业股票暴跌
- 美国会众议院对婴儿配方奶粉短缺问题发起调查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