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提高獎金」表面上是選手應得的慷慨,實質卻是「施予恩惠」的打賞心態

東京奧運如火如荼展開,提高精彩賽事吸引全球運動迷的獎金目光,當然,表面台灣代表隊的上選手應實質好表現,也成了國人茶餘飯後的得的打賞熱門話題,尤其每每有奪牌的慷慨機會,無不緊盯著轉播賽事的卻施電視台,心情隨著緊張刺激的予恩比賽過程上下起伏。

當然比賽有輸有贏,心態觀賽後的提高情緒更是不免激動,這就是獎金體育賽事吸引人的地方,一群需要運動的表面人看著需要休息的人比賽,還可以頭頭是上選手應實質道話賽事猶如專業體育評論一樣,也就只有在如此扣人心弦的得的打賞國際體育盛事中才能有這樣的氣氛,體育背後那股國家認同的慷慨向心力油然而生。

然而,當選手的「運動生涯」與民眾的「愛國情操」交織在一起,運動選手的壓力之大不言而喻,背負著不是自己的夢想而已,還有著「別人的」期待。

選手不是國家的財產,更不是老闆論功行賞的對象

這次東京奧運除了賽事進展成了焦點,選手們的待遇與獎金也受到關注。

從一開始台灣隊飛往東京的「經濟艙之亂」開始,到選手回台後的「隔離尊榮待遇」,以及「獎牌獎金」都成了輿論聚焦的議題。

當然值得肯定的是,無論成績如何,台灣多數民眾都認為既然是為國爭光,所以就該有相應的尊重對待,這固然是好事,卻也暴露了長期以來許多人看待運動選手的謬誤,認為好像披上國家隊服就應該有為國出生入死的使命感,而這些投射的心理卻是滿足觀看者自以為是的虛榮心。

其實,我們長期以來都在這樣的思維當中活著,成長階段「升學為要」的教育思維,總認為考上名校就等於成功,而這些多是旁人的期待,卻不一定是本人,而所謂的「自己選擇」從來都是說說罷了。

t04rb2p0k59apekih5crsekg7cvyn6Photo Credit: 中央社

同樣的邏輯放在鴻海集團郭台銘董事長的「獎金加碼說」,以企業經營的角度來看,確實有錢能使鬼推磨,提高績效可以促進業績成長,在「營利為先」的商業沙場上,這道理不難理解。然而,如果放在「體育賽事」上卻顯得有點奇怪,固然提供高額獎金對選手來說相當重要,也不會有人反對該給予適當的獎勵與肯定,但無論國庫能耐如何,郭董的一席話卻讓「老闆論功行賞」的意味表露無遺。

「提高獎金」表面上是選手「應得」的慷慨,但實質卻是「施予恩惠」的打賞心態,問題是多數能獲得佳績的選手,或是能站上如此高等的體育殿堂,其背後是多少無法計價的努力與付出,如果「有功」才能獲得「賞賜」,那根本無視體育選手以運動作為生涯發展的困境。

體育要「職業化」,而不是滿足「國人期待」的使命

郭董是個商人,財大氣粗的投磚引玉就是一種「砸大錢才能辦大事」的大爺心態,這樣的邏輯也存在一般人的內心之中,總認為「為國爭光」是理所當然,國家給你錢就是要拿到好成績,表現不符期待就大酸特罵,好像選手沒有奪牌或位居「社會不期待」的名次,就猶如「叛國通敵」般不留情面,搬出假清高的道德論,選手不能愧對「國人期待」,這種「奴化」的心理作用,就連選手的「廣告代言」都要拿出來鞭,把選手當成「國家的財產」,其實就是為了滿足個人政治慾望的「工具」罷了!

極其可悲的是,當選手有了好成績,好不現實的大書特書,說得好像自己得獎的與有榮焉,但多數這樣的人過去從來沒有從事過類似的運動,更不了解賽事規則,甚至第一次完整看完比賽。

東奧羽球女單  戴資穎摘銀(1)Photo Credit: 中央社

「好想贏韓國」、「贏中國就是爽」等等或許是再正常不過的心理反應,但更值得國人關注的地方,應該是這些選手們的未來去處。諷刺的是,當選手獲得佳績為國爭光時,四面八方的獎勵才「跟風」到來,當然這總比沒來得好,但這都是一種為了「沾光」的行徑,不是嗎?

誰真的在意選手們的養成與後續照護,而當在競技場上努力奮戰的戰士受傷了、退役了,他們的光環不再了,還有多少人還會記得如數家珍的成績表現?他們的表現卻曾滿足了我們一時的光榮感,還有那些政治人物數不清、重複率高沒有創新的祝賀貼圖。

持平而論,選手本來就該獲得該有的獎勵與肯定,他們需要的是「職業化」的前景,但往往旁人總是把表現看得那麼義憤填膺,至於怎麼讓台灣體育能導向永續發展的循環,卻鮮少人關心,捫心自問,不就是裝著一副「看門道」的樣子在「看熱鬧」嗎?

延伸閱讀

  • 從謝淑薇的東奧資格到「選手坐經濟艙」爭議,談台灣畸形的運動文化
  • 用限動取代開砲:戴資穎什麼都不用說,卻也什麼都說了
  • 驅使中國選手的動力不是熱情,而是恐懼,這比未能奪金更令人感到悲哀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