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休闲

【關鍵眼中盯】我在《人選之人》見到很多前同事的態樣,劇裡每個人都是一部分的壞人

Netflix近期上映的關鍵影集《人選之人》,播出後即得到許多幕僚、眼中前幕僚、盯人到多的壞覺得自己是人見人都人幕僚的觀眾熱烈迴響。筆者曾經歷國會和選戰工作,前同確實深感《人選之人》演出了基層幕僚精髓,態樣也為政治議題類型的劇裡台灣戲劇提升到新高度,甚至暗藏了許多一般觀眾可能沒想到的每個反思。

下列文章有許多劇透,部分較適合給已經看完、關鍵或是眼中完全不打算看劇的人閱讀,但如果願意把這篇文章當成影集的盯人到多的壞導讀,也歡迎繼續讀下去。人見人都人


政治幕僚劇有幾個代表作,前同一類像是態樣《紙牌屋》(House of Cards)或《白宮風雲》(The West Wing)那樣神化權力決策對決,另一類則像是《幕後危機》(The Thick of It)——或台灣人更熟悉的美國版《副人之仁》(Veep)那樣諷刺政客滿腦子權鬥,卻在執行時毫無頭緒且慌亂的描寫。

而《人選之人》剛好處在這兩個極端之間,故事大部分時候圍繞較基層的幕僚,再由各事件延伸到各黨裡的各角色、互相交織,藉此看到政治圈不同位階人的不同,以及相同。

從裡面,我確實見到很多前同事們的態樣,也看到不少真實世界認識的人。

在我看來,《人選之人》最可貴之處,就是把所有政治工作者的缺陷和盲點都呈現了出來,裡面許多事件雖有影射藍綠作為,但編劇巧妙將各爭議油水分離後平均給到公正黨和民和黨。這樣的做法也讓《人選之人》變得不像是紀錄片式的指控,而能帶觀眾探入政治的本質:取捨和妥協。

光是這一點,《人選之人》就強過台灣過去大部分的政治類戲劇。

現實的貼近,與一些不可思議

回到劇情部分。

我一直覺得和《紙牌屋》相比,真實世界的政治工作比較像《副人之仁》——政治人物為爭權奪利幹鳥事,幕僚擦屁股,然後其中有些蠢蛋擦出更多屎痕,直到一切變成「Shit show」,甚至「Shit storm」。

所以對我來說,《人選之人》第一集最貼近基層幕僚現場光景:一堆認真的人,想做認真的事,研究很有意義的議題,最後把大部分精力花在處理老闆被狗咬的後續。

而大多數民眾真正關心或最後看到的,也是被狗咬那樣的事。

20230428-045751_U27054_M848881_278cPhoto Credit: Netflix

要說《人選之人》比較不貼近的地方有兩個,一是為充實劇情而存在的王淨復仇線,也是比較多劇情漏洞的地方,這部分可以交給專業影評人詳談,在此不多贅述;幾乎同樣不切實際的,則是政黨在大選時,竟然選擇打環保議題而不是兩岸議題。

我相信這個取向是Netflix對國際市場的考量,但我覺得台灣任何一場選舉會有主要政黨願意把環保和發電當成主軸,可能比出門會帶錄音干擾器卻不把隨身硬碟上密碼還要不可思議。

這或許也是許多幕僚感觸所在——大部分從業人員都是抱著做這些「有意義」議題的夢想進入政治,但看看在真實世界想辦法做這些議題的人都面臨什麼處境?真期待哪一天台灣大選也可以主打能源和永續議題,這或許是《人選之人》最理想,也最難成真的部分。

劇裡的每個人,都是一部分的壞人

雖然《人選之人》播出後不久,有些根本沒看戲的人就直接斷言哪個黨是民進黨、國民黨、誰影射誰,但我卻看到編劇努力而精巧的把各事件立場角色,在各陣營間混合。

這也是這部政治劇最可貴也和過去類似影集最不一樣的地方:挑戰你覺得為了贏,可以接受什麼程度的欺騙和妥協。

也因此,這部影集每個人都是部分的壞人,有些為了勝選犧牲價值,有些為了價值犧牲勝選,有些為了自己犧牲別人,有些為了別人犧牲自己。每個角色都為自己的目標,辜負妥協了另一些事。

千萬別忘記那個文宣部主任會議室裡的關鍵問題:「如果不打這個我們能選贏嗎?」謝盈萱與黃健瑋最後決定幫王淨的關鍵考量,其實不是純然為了正義,到頭來還是為了造「勢」。

《人選之人》整部劇中不斷挑戰各種立場,並在每一幕不停的問演員和觀眾:到底什麼才是有意義的事?是拍垃圾?是去法務部抗議?是宣揚價值?還是先選上?潘綱大飾演的蔡易安,剪完垃圾影片與大學社運同學在熱炒攤位吵架,接著遇到記者,忘了那些痛苦——這是這些人的存活之道:在面對大機器的無力感之下,靠小確幸維持動力。

343795764_923386875451656_80292492168083Photo Credit: Netflix

不過,或許也是這樣的視角,讓這部政治劇少了橋牌社系列那樣的權力鬥爭——因為大部分角色不管在劇裡或真實世界,都忙到沒空權力鬥爭。真要說,後半段謝盈萱被冷凍後自救、王淨私下挑老闆幫,這才是政治圈有心上位的人最值得描寫的一面,可惜其餘大部分的角色好像都太過於盡忠職守。

你投的是林月真,但爽賺的是卜學亮

最後,我想談個自己超譯的主題:中間路線(Centrism)的可恨之處。

我自認也是個中間主義者,多半犬儒、以不願改變的有毒布爾喬亞角色活著,但我十分清楚這樣的思維有什麼問題。

許多觀眾說看完劇很想投林月真,但在與學生討論死刑的那場戲裡,林月真回答在我看來就是用蔡英文聲音說話的柯文哲。而她最後卻受到現場90%的人鼓掌。

政治不能一個人做決定,我們要坐下來討論、找共識、找出路,改變可能之後才會發生,但總有一天會發生。這些話讓我想到經典遊戲《極樂迪斯可》(Disco Elysium)裡,迷惘於內亂中小鎮的主角終於與管理全世界的權力對上話,問它在代理人統治、不出手改變混亂的現況下,人類什麼時候能到達到自己的潛力,背負改變自己的責任。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