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加納有2人死於馬堡病毒(Marburg virus,非洲發又稱青猴病病毒),迦納家爆徑98人接受隔離,馬堡引發大規模爆發疫情的病毒擔憂。
具有高度傳染性的疫情與感馬堡病毒引起發燒、肌肉疼痛、現蹤腹瀉、過去嘔吐等症狀,曾國症狀某些情況下患者會因為嚴重出血而死亡。染途
此病主要發生在非洲,非洲發1960年代至今已經有數百人死於這種病毒。迦納家爆徑
馬堡病毒是馬堡什麼?
馬堡病毒和伊波拉病毒(Ebola virus)相近,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表示,病毒馬堡病毒最初在1967年發現,疫情與感當時在德國馬堡有人接觸到來自非洲的現蹤帶原猴子而生病,之後在法蘭克福和貝爾格萊德也有病例。
當時同時間多地爆發的疫情有31人感染,其中7人死亡。
該次的疫情經調查後發現,感染來源是從非洲烏干達進口至馬堡的非洲青猴。
但此病毒並非只通過非洲青猴感染,還可以通過其他動物散佈。
長時間在蝙蝠棲息的洞穴和礦坑下活動的人,也很可能會傳染該病。
這次是加納首次出現馬堡病毒疫情,但在此之前一些非洲國家已經出現過疫情,包括:
- 剛果民主共和國(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 肯尼亞(Kenya)
- 南非(South Africa)
- 烏干達(Uganda)
- 津巴布韋(Zimbabwe)
2005年,安哥拉爆發疫情,造成300多人死亡。
但是過去40年以來,歐洲只有一人死於馬堡病毒,美國也只有一人在烏干達探索洞穴回國後死亡。
過去有過哪些主要爆發?
- 2017年,烏干達:3起病例,3人死亡
- 2012年,烏干達:15起病例,4人死亡
- 2005年,安哥拉:374起病例,329人死亡
- 1998-2000年,剛果民主共和國:154起病例,128人死亡
- 1967年,德國:29起病例,7人死亡
資料來源:世界衛生組織
感染後症狀是什麼?
此病毒初期症狀包括:
- 發燒
- 劇烈頭痛
- 肌肉疼痛
三天之後患者可能出現以下症狀:
- 腹瀉
- 腹痛
- 噁心
- 嘔吐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此階段的患者可能會神志不清,兩眼無神,臉部扭曲或面無表情,長時間昏睡。」
許多患者的不同身體部位還會出現嚴重出血,在發病八至九天後因為大量出血合併器官衰竭而死亡。
世衛組織表示,平均死亡率大約為50%,但一些毒性較強的病毒株致命率可能高達88%。
病毒如何傳播?
埃及果蝠是主要病毒帶原者,非洲青猴和豬也會攜帶病毒。
在人類身上,病毒通過體液,或者接觸到受污染牀單而傳染。
在患者康復數個月之後,其血液和精液仍然能感染其他人。
如何治療?
目前此病毒沒有特別的治療方法,也沒有疫苗。
世衛組織表示,正在研發一些血清製品、藥物和免疫療法來治療此一感染疾病。
對於患者失血,醫生可以對患者輸液輸血減緩病情。
如何預防控制?
國際衛生專家建議,非洲居民應該避免食用野生動物肉類,也要避免處理叢林肉。
世衛組織說,人們應該要避免接觸疫情地區的豬。
男性患者康復後,一年內都必須使用保險套,或直到精液檢測兩次呈陰性為止。
此外,處理死亡患者的殯葬人員也要避免接觸患者遺體。
本文經《BBC News 中文》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 《傳染病的世界史》:往後人類與傳染病的戰局,戰況最激烈的地區應該是中國和非洲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