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邵冰如
憂鬱症、專訪治的自覺焦慮症等精神疾患,李明量表已是濱醫病人耳熟能詳的文明病,到精神科就診再平常不過,師自殺防守門而在1970年代的人設台灣,進精神科看病等同「起肖」,計心更是情溫家族的奇恥大辱。但一個來自高雄茄萣海邊的度計帶領漁港小孩,走進台大醫學院,專訪治的自覺敲開台灣精神醫學的李明量表大門,以醫者的濱醫病人仁心,矢志陪伴一顆顆迷途的師自殺防守門心靈走出晦暗幽谷。
他是人設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長、台灣大學名譽教授李明濱,計心從當年踏上荒煙蔓草的情溫精神醫學長路起始,他便堅持這是精神科醫師的社會承擔。
茄萣漁村的赤腳小孩,考上台大醫學系
李明濱出生於高雄茄萣的小漁村,童年時期,爸爸是漁販,每天載著漁貨到台南販賣,養活一家大小。家裡的經濟並不寬裕,身為老么的李明濱讀小學時天天打赤腳,上了初中第一天才知道「原來上學要穿鞋、爬上二樓教室不用脫鞋」,但他聰明又用功,初高中都考上第一志願的台南市中與台南一中,1969年的大學聯考,更考上台大醫學系。
小村裡出現了第一個上台大的孩子,更何況是醫學系。放榜的那天,鄰居向爸爸道賀,爸爸嘴上只是淡淡地「喔」了一聲,連鞭炮都沒放,但他知道父親是驕傲的,更承諾自己要繼續用功,以後當醫生,榮耀父母。
剛進台大不久,西洋思潮正風起雲湧進入台灣,李明濱讀到一本佛洛依德的著作《夢的解析》,那是他第一次接觸心理學,彷彿進入一個神奇的新世界;同一時間學長帶他參加學校的佛學社團「晨曦社」,他很意外佛學有許多概念如存在、孤獨、生死和心理學相通,尤其《心經》短短的260字,更深刻觸及人的認知與意念,讓他很是著迷。
不得已的謊言:「我在腦科,專門醫頭痛睡不著」
1976年,李明濱台大醫學院畢業,進入台大醫院神經精神科當住院醫師,當時患者主要分為兩種:一是憂鬱、焦慮、失眠、眼睛乾澀等,因為自律神經失調的「精神官能症」;二則是語無倫次、出現幻聽等精神分裂症(現已改稱為思覺失調)。
當時台灣還沒有「精神疾病」的概念,甚至認為「精神病會傳染」。
這群人不只被視為「神經病」、「瘋子」,還會遭到歧視、驅趕,污名化非常嚴重。因此除了一路支持理解的妻子外,李明濱起初根本不敢讓其他親人知道自己選了這一科。
尤其是父親過世後,長兄如父,比李明濱大上20多歲的大哥一路栽培他、關心他,但當大哥每回問起他在哪一科時,他總是唬弄說自己在「腦科」、「幫病人醫治頭痛和睡不著」。
除了誤解,李明濱發現另一個很大的問題:當年的台灣社會,一般人沒有憂鬱症、焦慮症的觀念。
「病人都會根據自己的症狀來掛號,胸悶看胸腔科、頭痛看內科、胃痛看胃腸科……但很多憂鬱、焦慮、恐慌的病人在各科繞來繞去,都找不出病因,沒人知道可以去看精神科。」因此他決定主動出擊。
當時民間遇到類似的情形,第一個反應就是去廟宇找乩童,所以李明濱很有興趣與他們互動,邀請他們擔任第一線的「守門人」。
「哇,你救人救很多耶!但要是你遇到那種打人的、自言自語的、傻笑的啦,那個現在吃藥會好耶,你可以叫他來找我。」李明濱操著流利的台語在廟裡泡茶,用易懂的方式跟他們說明醫學的幫助。
他不斷地抽空走訪社區,拜訪廟宇,請他們跟民眾們科普。推廣也逐漸出現成果,某次門診快結束前,忽然一群6、7個人出現說要看他,「原來他們是某廟宇的乩童指示他們要來北部看精神科,神明最後指名要看李明濱。」
深知「心」與「身」會相互作用,李明濱化被動為主動,走出診間積極與第一線的「守門人」合作,並扮演背後關懷與支持的角色,在病人最需要關心的時候看見他們發出的訊息,提供醫療協助,成為他們最堅強的後盾。
李明濱一遍遍在課堂和診間提醒學生,病人是「人」,醫病之間是平等的雙向溝通,而非上對下的單向指令。醫師即使有高度專業,但每個患者或家屬也有各自的尊嚴、利益和價值觀,「我們彎下腰,多付出一點關懷,病人的心情就會大轉彎。」其實他說,「以病人為師」是他最大的喜悅。
設計心情溫度計量表,帶領病人自覺
推動醫學人文教育改革的同時,李明濱也沒有落下自己在心身醫學專業上的研究。他觀察到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病人根本不清楚自己生病了。
「感冒會咳嗽、流鼻涕,但心情不好是很主觀的事情,很難自我察覺,也沒有工具去了解自己的內心狀態跟憂鬱的程度。」
因此,他引用了Leonard R. Derogatis博士所編著的精神症狀量表(SCL-90-R),將滿滿90道題目配合本土與實務濃縮成只有5題的簡式健康量表(BSRS-5),更與團隊花了數年時間進行臨床研究來證明其可信效度,最後將其稱呼為「心情溫度計」。
5道題目,只需短短的1分鐘就能快速地檢測自我身心狀況,讓抽象的心情,具象成可評估的分數,並讓患者自己與醫療人員可以立刻發現問題,幫助了許多憂鬱無助的人即時接受了專業治療,成為「自殺防治守門員」最重要的一步。
深入基層,建立憂鬱症防護網
從推廣心身醫學,到醫學人文教育改革,推出心情溫度計,李明濱的努力日漸有了成果,台灣社會逐步正視憂鬱症等精神疾病,醫師和民間組織開始對患者付出溫暖與關懷。
1999年,台灣發生921大地震,造成2415人罹難、1萬1305人受傷、5萬棟房屋全倒、5萬棟房屋半倒的重大傷害,不少民眾心理都產生了創傷。李明濱擔任心理衛生小組召集人,帶著精神科醫師團隊前進災區關懷民眾的心理健康狀況,「但奇怪的是,我們的攤位鮮有災民過來,而隔壁的收驚攤位卻大排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