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我期待過動兒被賞識的那一天》:別急著對孩子們的「好奇心、活力與追求新奇」投藥

文:李佳燕

關於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期待不是過動只有一種說法

台灣的主流,談到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兒被完全是賞識聽從兒童精神科醫師的說法——它是一個需要長期抗戰的腦部疾病,服藥治療是那對孩許多醫師所認為必要的處置。

這樣的天別投藥認知,已成金科玉律,急著無法容下第二種不同的好奇觀念。

即使其他醫師或其他專業,心活新奇如輔導老師、力與心理師、追求職能治療師、期待社工師有不同的過動意見,也會被封殺。兒被

可是賞識,在世界上其他各國的專家論述中,並非只有一種聲音。

二○一五年,美國非常著名的精神科醫師Dale Archer寫了一本科普書《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優勢》(The Advantage of ADHD),是那年美國最暢銷的科普書。

Dale Archer醫師認為,如果能善用過動症的特質,反而能成為讓有過動特質的人成功的關鍵。書評是這樣寫的:「這本書將ADHD視為個人的一組特質與獨特的學習方法,而非將它看作病態或失常。作者帶領精神病學往正確的方向邁出一大步。」

以這樣的眼光看待過動症,對許多人而言,絕對是很另類的觀點。不過,進一步深刻思考,也不禁讓人拍案叫絕,點頭稱是。

孩子雖然有讓人頭疼的特質,但同時也有許多優點

我們習慣特別關注孩子的過動特質中,那些讓大人傷透腦筋的,例如:無法專注於課業上、做事虎頭蛇尾、無法完成指定的規定作業、無法控制衝動、無法遵守行為規範與遵從指令、經常出現危險行為、永遠不會停……

不過,如果大人能夠靜下心來,仔細看著眼前這個過動的孩子,大人將能發現孩子雖然有這些讓人頭疼的特質,但同時也因此有許多讓人刮目相看的優點。例如: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表現出驚人的專注力、過人的耐心與持續力;思考速度很快,思考內容很多,急於與他人分享;會質疑權威、挑戰威權,顛覆不合理的規範與限制,不當順民;精力旺盛,充滿好奇心,敢冒險……

同樣的特質,顯現於外的,有大人喜歡的部分,也有大人不喜歡的部分,端看大人挑了哪一個部分,來定義孩子。

如果我們不要強迫孩子做他做不來的事,相反地,我們讓孩子往他的特質去發展人生:愛冒險、對有興趣的事物全心投入、擅長同時進行許多事、熱情、動作快、點子多、顛覆傳統、不愛墨守成規等等,讓過動兒有機會發揮這些珍貴的特質,就如同書上所說:過動症不再是病態,而是一種會發光、發亮的特質。

別急著對孩子們的「好奇心、活力與追求新奇」投藥

康乃爾大學的精神科教授Richard A. Friedman,在二○一四年十月曾經發表一篇文章,談論「過動兒的自然治癒法」(A Natural Fix for ADHD)。Richard A. Friedman教授認為如果你有這個「病」,真正的問題是:這個你居住的世界,對你的大腦來說,根本就引不起你的興趣。

他呼籲大家不要急著對孩子們的「好奇心、活力與追求新奇」投藥。因為一旦在對的環境裡,這些特質一點都不是缺陷,而是貨真價實的有利資產。

Dale Archer精神科醫師與Richard A. Friedman精神科教授,他們兩個人的論點頗為相近。而這樣的論點,也必然是經過長年面對患者,累積多年的經驗之後的省思。

我們對台灣現況的擔憂

二○一三年,美國哈佛醫學院教授Jerome Groopman對美國節節高升的過動兒診斷與藥物治療憂心忡忡,他因此寫了以下的文字:「有一股巨大的逼迫力,正撲向那些被認為是所謂行為不正常的孩子而去,要是他們無法安靜地乖乖坐在書桌前,那就是病態的,而非他們本然的兒童性。」這樣的說明,也正是今日我們對台灣現況的擔憂。

另外,在華盛頓大學小兒科、西雅圖兒童醫院「兒童健康與行為發展中心」的Dimitri Christakis教授,在二○一六年發表了一篇文章,他要求醫師、老師與家長必須重新全面性地省思對所謂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診斷,尤其是高度用藥處理的整個架構。他甚至認為過動症是對孩子有害的診斷。

杜克大學榮譽教授艾倫.法蘭西斯在二○一六年發表了一篇文章,刊登於《哈芬登郵報》上。文中指出被尊稱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之父的Keith Conners對過動症現今被如此濫用,感到痛心。

他認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診斷與處理,需要透過密切觀察、等待、忠告、家長訓練、環境改變、減少壓力以及心理治療等步驟。醫師若僅僅用二十分鐘聽病人的說法,並接著進行醫療檢查或其他療法。這樣的時間壓力,保證醫師們在確認過動症這種複雜疾病時會出錯。

而且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診斷,應該是萬不得已的下下策,而非一種自動反射或是速戰速決下的權宜之計。他建議還不如把大部分的經費花在推動班級小班制和增加體育課,才是比較聰明的做法。

孩子服用藥物,只是讓教室易於管理,而非改善孩子的狀況

二○一六年,美國出版的科普書《精神病大流行》,認為要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服用藥物,只是讓教室易於管理,並非改善孩子的狀況。

二○一七年,英國的兒童與青少年精神科醫師Annie Swanepoel和兒童青少年諮商心理治療師Graham Music等人發表了一篇文章,談「從演化的觀點思考,幫助我們瞭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文中提出不只來自個體本身生理性的問題,還需要考量個體與環境的關係,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人為的文明社會制度等,同時認為過動基因能傳下來,必然有其適合生存的因素。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