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照
「羅生門」效應
從我長期的小說小說閱讀中,我針對日本近代小說整理出一份系譜。裡的羅生龍之羅生羅生其中昂然站立著幾位具有標竿作用的人性人性作家。接近起點的門楊門與門大家是夏目漱石,接下來有谷崎潤一郎和芥川龍之介,照談兩個人差不多同時崛起活躍,芥川介電卻因為一個長壽、影羅一個早逝而有了完全不同的生門影響作用。
接下來是小說小說另一個大山頭,作品既多且精,裡的羅生龍之羅生羅生而且人生經歷了眾多複雜轉折的人性人性川端康成。和川端的門楊門與門幽微沉潛形成強烈對比的,有太宰治和三島由紀夫,照談他們幾個人撐起了戰後日本的芥川介電荒蕪時期,讓日本現代文學沒有因為敗戰而徹底沉淪。影羅
然後是大江健三郎和村上春樹。大江健三郎是有意識、刻意地對抗之前的日本文學風格,寫出一種扭曲挫折與屈辱的反省,可以說是越過努力要從敗戰中重新站立的前一代,提供遲來的戰爭反省,直指日本集體心靈內部的戰爭源頭、戰爭責任。而村上春樹卻是直接徹底掉過頭去,離開日本傳統文學,也離開日本近代文學,用一種混和西化的語言,寫一種帶有高度寓言性質的非寫實小說。
以這幾位作家為主軸,再將其他作家依照和他們的時代、創作、生活、風格等關係來安排,大致就可以知道該如何閱讀、理解這些作家與作品了。這是對我自己極度有用的參考座標系統。
談芥川龍之介可以從一個奇特的英文字,學校的英文課不會教,但很多美國人、英國人都知道、也都會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字說起。這個字是rashomon,網路字典上有這個字,媒體上經常出現這個字,在維基百科上還可以查到相關的“Rashomon Effect”。Rashomon Effect指的是針對同一件事,不同人卻有完全不同、無法調和的矛盾說法。也指同樣一件事,在不同人的經驗中,出於不同的心理作用,會有不同的perception(感知),產生了不同的記憶,每個人都堅持自己記得的、述說的是事實。
針對同一件事,這個人認為事實是這樣,那個人完全不同意,提出了徹底不一樣的說法,聽者無從判斷到底哪個人的說法才是對的,那就可以說“it’s a rashomon.”。
Rashomon這個字來自日本導演黑澤明一九五○年的一部電影,在一九五一年參加威尼斯影展得到了「金獅獎」。這不只是黑澤明在西方電影世界成名的開端,也讓國際間注意到日本電影,靠著黑澤明和他的電影,一九四五年慘敗的日本以稍有尊嚴的方式,重新被世界看到。
如果沒有黑澤明、沒有這部電影,小津安二郎或溝口健二,更不用說後來的大島渚,可能都無法受到西方注意,也沒機會打入西方電影的視野中。Rashomon是這部電影的片名,寫成漢字是「羅生門」。其實在我們的語言中,也會說「這像是羅生門」、「這變成了一場各說各話的羅生門」,同樣來自這部電影驚人的長遠影響。
電影的《羅生門》
《羅生門》這部電影的核心,是一樁命案,一個武士在竹林中死了,有七個人和這死亡事件有關,一個樵夫、一個老婦人、一個差役、一個行腳僧,然後還有當事人、死者及其妻子,和被懷疑是凶手的強盜。所以電影就呈現了這七人對於死亡事件的七段證言。
七個人,但命案發生後,應該頂多只有六個人還活著,不是嗎?所以有一段死者的說法,是藉由招魂找回死者的靈魂,附身在另一個人身上說出來的。
七個人說出他們所見到、所認為的事件過程。而最驚人的是三位當事人的說法,直接碰觸到凶殺事件,卻提出了三種完全不一樣的描述。事件背景是武士帶著年輕貌美的太太,經過竹林時太太卻被強盜擄走並強暴了。武士找到了強盜,雙方發生激烈衝突。
但之後發生了什麼事?武士怎麼死了呢?強盜說是在衝突中,他將武士殺了。太太說,她被強暴了,她丈夫在痛苦的表情中同時流露出對她的鄙視,將她視為已經被玷汙的破爛之物,因而她受不了,激憤中殺死了丈夫。但死者附身的靈魂則說,他是因為不堪如此受辱,以武士的尊嚴自殺的。
死了一個人,卻有三個凶手。到電影結束,沒有告訴觀眾事實究竟是什麼,就停留在這些人完全無法調和的各說各話中。
一九五一年,這電影引起了極大的震撼,因為如此特別、如此大膽,不給答案讓觀眾自己去想去決定,更重要的是,這份未解決、不解決的懸疑並不是故弄玄虛,而是三種說法、甚至七份證言,都呈現出人的激烈情感,和我們的現實日常都有相當距離,然而我們也都能體會。更進一步,如果說這裡至少有兩個人說謊,回歸那樣的情境,我們也都能夠理解,甚至感同身受他們為什麼要說謊,要用這樣的故事來保有自己僅存的一點尊嚴。
經過這麼多年,電影也許被遺忘了,很多人不知道、沒看過這部黑澤明的電影,然而Rashomon和Rashomon effect卻留了下來。後者甚至成了心理學上的專有名詞。
不過回到電影產製的過程,Rashomon這個字有著複雜、錯亂的來歷。黑澤明的電影改編自芥川龍之介的小說,然而芥川龍之介寫竹林命案的小說並不叫〈羅生門〉,而叫〈竹藪中〉。芥川龍之介有另一篇叫〈羅生門〉的小說,寫的是在京都「羅生門」躲雨的人如何搶了老太太的故事。黑澤明將這兩篇小說結合在一起,讓電影開場於羅生門,並且將電影就命名為《羅生門》。
但「羅生門」在電影裡還真沒那麼重要。其實不過源自芥川龍之介小說開頭的一段話:
一天黃昏,一個傭工在羅生門下躲雨。
寬敞的城門下,除了他之外沒有第二個人。只有一隻蟋蟀,停在處處紅漆斑駁的大圓柱上。羅生門既在朱雀大路上,照理除了他之外,應該還有兩、三個戴高頂女笠或軟頭巾的人在那裡躲雨的,然而除了他就沒有第二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