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搶佔電動車產業大餅,鴻海鴻海集團馬不停蹄布局供應鏈,攜手新創日前公布影片展示三款電動車,美國包含C級距轎車、生產E級距轎車與電動巴士受到市場關切,電動今(13)日美國新創公司Fisker再度證實,車台成本旗下一款電動車,灣製將會委托鴻海的造供美國汽車廠生產,也意味著電動車台灣製造,應鏈有望壓低不再是鴻海紙上談兵。
鴻海電動車來了,攜手新創攜手新創公司Fisker瞄準平價市場
鴻海(Foxconn)不僅成為蘋果主要供應鏈外,美國還想成為電動車領域的生產頂級代工廠商,該公司為了推進其計畫,電動10月1日以2.3億美元收購位於俄亥俄州(State of Ohio)的車台成本汽車工廠Lordstown Motors Corp.。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Young Liu)對外強調,Lordstown工廠將更快建立在北美市場中的電動車產能目標。而同時該廠區是鴻海於美國設立首個生產據點,也將為其它品牌客戶服務。
今(13)日美國電動車新創公司Fisker董事長暨執行長菲斯克(Henrik Fisker)日前向俄亥俄州當地報紙《晨報》(The Morning Journal )首度證實,Fisker一款電動車將會委由台灣鴻海在美國的Lordstown Motors廠區生產,引起外界關注。
「電動汽車比智慧手機更複雜一些,需要更好、更大的供應鏈,」諮詢公司GlobalData的分析師Bakar Sadik Agwan告訴《華爾街日報》。他強調,如果鴻海能夠以低成本組裝電動車,售價落於4萬美元(新台幣112萬元)左右,就會有很大的獲利空間。
劉揚偉於今年3月表示,鴻海對製造電動車有很大的優勢,因為公司在電子產業累積的成果,未來可以逐漸顯現,且電動車相較於傳統汽車有許多差別,其中不是以「汽油發動機」所驅動,是最大差異。
《關鍵評論網》採訪資深投資人黃柏堃談到,全球瘋電動車已經有一陣子,除了要確保車用晶片供貨無虞外,但在其產業上仍有需要克服的困境,電動車的「充電時間長」、「普遍續航力不足」以及「售價過高」等問題。
他表示,鴻海目前計畫從後(2023)年開始在美國和泰國量產電動汽車,並正在就歐洲的幾個潛在建廠地點進行談判,並希望也於台灣建立一個全面的電動汽車供應鏈,除了有效調度零組件外,也將進一步降低成本。
「雖然鴻海給台灣一個很大的夢,但是挑戰很多,尤其來自於中國的難題,目前電池技術很大一部分,掌握在中國手上,許多投資人擔心到時候又從商業問題變成這『政治問題』,到時候將會很頭大,」黃柏堃分析。
新款Fisker電動車?鴻海科技日前秀影片
隨著鴻海電動車日漸明朗,並於昨(12)日公布C級距轎車、E級距轎車與電動巴士等三款電動車的形象影片,除了整體外觀完整露出外,還秀出在道路上馳騁的畫面。
鴻海表示,今年的科技日以「感受、技術、軟體、體驗」為主題,訂於10月18日公開更詳細的資訊給外界,屆時以專題演講,展現鴻海在電動車領域之軟體、硬體平台的最新發展成果。
黃柏堃說明,鴻海的策略很明確,透過集團在電子產業代工的優勢,替各大品牌廠製造,除了與新創公司Fisker合作以外,也和克萊斯勒(Chrysler)共組合資企業Mobile Drive,應用各種車聯網技術開發智能駕駛艙。
Chrysler母公司就是著名的Stellantis,旗下擁有標緻(Peugeot)、Jeep、菲亞特(Fiat)、阿爾法・羅密歐(Alfa Romeo)和瑪莎拉蒂(Maserati)等汽車品牌。黃柏堃進一步解釋,鴻海科技日是否有接到品牌廠大單、供應鏈狀況以及是否發展汽車品牌,都是關注焦點。
另一方面,本次首度展示自身開發的電動巴士,預定年底在南台灣試營運,明年正式上路。鴻海之前對電動巴士「E-BUS」的著墨甚多,7月初鴻華先進(鴻海、裕隆合資)已和三地集團旗下的北基國際及高雄客運,簽署合作備忘錄(MOU)。
結合三地集團於南台灣及台東的客運系統、充電設施布局優勢、提高營運效益,同時推廣國產化電動巴士與充電設施,在獲得高雄客運這第一家客戶,也代表鴻海電動巴士已經進入國內市場。
劉揚偉於今年7月中股東會上鼓舞稱,鴻海布局電動車產業的業績挹注,將率先反映在關鍵零組件上,至於整車合作的部分,可望從明年第4季開始挹注。隨著鴻海集團布局逐漸白熱化,能否在電動車產業上開疆闢土,讓投資人引頸期待。
延伸閱讀:
- 鴻海攜手全球第四大車廠,合資成立Mobile Drive搶食電動車大餅
- 鴻海收購旺宏6吋晶圓廠生產SiC功率元件,完成電動車布局關鍵拼圖
- 鴻海、裕隆兩大集團聯手打造電動車產業鏈:以「不做品牌」為原則,當客戶最強的後盾
- 國巨併購奇力新擴大被動元件版圖,再攜手鴻海布局半導體,搶攻小IC市場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