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噪声与粉尘的危害及防护(一)

一、噪声噪声的粉尘防护危害及其控制

(一)噪声与听觉

(1)噪声与噪声污染。噪声(又称噪音)是害及指不和谐、不悦耳的噪声声音,其特点之一是粉尘防护听起来刺耳,如高频率的害及机器轰鸣声。凡是噪声妨碍人们学习、工作和休息并使人产生不舒服的粉尘防护声音都属于噪声。噪声主要来自工业噪声、害及交通噪声和生活噪声。噪声噪声污染是粉尘防护指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音无规则地组合在一起,造成对人和环境的害及影响。噪声是噪声社会公害之一。

(2)耳朵的粉尘防护工作机理。声音是害及由于物体机械振动在媒介(如空气、水等)中传播到人的听觉器官而产生的声波。声波是由人的耳郭收集并经过外耳通道到达耳鼓膜的。不同强度的声波会使鼓膜产生与之成正比的振动,使中耳产生机械振动,耳蜗转换成神经脉冲,通过听觉神经传人大脑,从而产生称之为“听觉”的对声音的感觉。在外耳的声波会最终传送到大脑的神经脉冲而被转换成声音。耳朵的结构如图4—2l所示。

(3)听力与听阈。声波每秒的振动次数称为声音的频率,单位用赫兹(Hz)表示。

在人耳听觉可以感觉到的听力频率范围20~20000Hz之间,能引起人耳听觉的最小声音强度称为听阈。听阈是听到声音的门槛,直接反映了听觉感受器的灵敏程度,听阈越低,表示很小的声音都能听到,说明听力很好;反之,听力就很差。人的耳朵对频率范围在500~4000Hz的声音最为敏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听力的频率范围会逐渐变小。

(4)不同机械设备和环境的声强级。声音的强度或压力,简称声强,可用实际声音强度与一个标准声音强度比值的对数来表示,即声强级,单位为贝(Bel),十分之一贝称为分贝(dB)。通常我们用“分贝数”代替声强级数来形象地表示噪声水平。不同机械、设备或加工条件的分贝数各不相同。见表4-1。

如果是多台机械同时工作,则工作环境的总分贝数可以如下估算:

①相近分贝数相加,总分贝数增加3,例如,90dB+90dB=93dB。这表明声音每增加3分贝,噪声水平翻一倍。

②相差10dB以上的两个分贝数相加等于大分贝数,例如,100dB+90dB=100dB。

(二)噪声的危害

1、噪声暴露

噪声对人体的影响取决于4个参数,即噪声级、噪声的频率构成、每天持续暴露在噪声中的时间和噪声的分布以及一生中暴露在噪声中的总时间。也就是说,对听力的损害取决于一个人所接收的总声能,因此,对噪声的估计需要考虑一个人暴露在噪声中的时间长短以及分贝数高低。

(1)连续暴露。如果每天连续8 h暴露在较为平稳的噪声中,那么分贝数不应超过90dB。

(2)非连续暴露。如果每天连续8 h暴露在分贝数波动的噪声,那么可以将其换算成等效连续噪声分贝数,其数值仍不应该超过90 dB。连续噪声分贝数可以看作一种理论噪声水平,其值用所接收到的实际声能换算。大致可以按照“分贝数增加3则暴露时间减半”的原则计算每天暴露的极限时间。例如,如果持续暴露在93分贝的噪声中,则每天工作时间应该减少为4 h。

2、噪声暴露的影响

人的听力系统是对噪声最敏感的系统,也是受噪声影响最大的系统。机械设备的噪声对听力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听觉疲劳和噪声性耳聋。

(1)听觉疲劳。在噪声作用下,人的听觉敏感性会下降,表现为听阈提高(一般不超过10~15dB),但离开噪声环境几分钟后即可恢复,这种现象称为听觉适应,听觉适应有一定的限度。在强噪声的长期作用下,听阈提高15dB以上,离开噪声后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这种情况称为听觉疲劳。听觉疲劳初期尚可恢复,但再经强烈噪声的反复作用,则难以完全恢复,是耳聋的一种早期信号。

(2)噪声性耳聋。长期在噪声环境中工作产生的听觉疲劳,若不能及时恢复,将产生永久性听阈位移。当听阈位移达25~40dB时,为轻度耳聋;当听阈位移达到40~60dB时,为中度耳聋;长年在115dB以上的高频噪声环境中工作,听阈提高超过60~80dB时,为重度耳聋。

(3)系统影响。噪声除损害听觉外,还影响其他系统。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的表现:以头痛和睡眠障碍为主的神经衰弱症状群,脑电图有改变(如节律改变、波幅变低、指数下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心血管系统出现血压不稳(大多数为增高),心率加快,心电图有改变(窦性心律不齐,缺血型改变);胃肠系统出现胃液分泌减少,蠕动减慢,食欲下降;内分泌系统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性机能紊乱,月经失调等。

(4)心理危害。从心理方面来说,噪音会引起睡眠不好、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导致心情烦乱、情绪不稳、忍耐性降低、脾气暴躁等不良反应。

(三)噪声危害的防治

1、降低噪声的方法

(1)降低生源噪声的措施。用噪声低的机械取代噪声高的机械,改进机械或工具的设计(如控制机器的转速、尽可能使用切削液等),调整生产过程,改进工艺方法,定期维护机器。

(2)降低噪声的传递。让人们远离噪声,把机器与人隔离或者把机器封闭起来,通过短时工作、轮换工作或加大休息间隔等降低人们暴露在噪声中的时间,戴上听觉防护器等。

参考资料: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