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蒙古包文化巡禮(下):至今仍有三分之二蒙古人,住在800年前名為「氈屋」的蒙古包

  • 蒙古包文化巡禮(上):「白月節」必備年菜水煮全羊,蒙古蒙古名為讓我明白「待宰羔羊」的包文真實涵義

四眼蒙獒

初次進入蒙古包社區,令我印象最深的化巡是此起彼落的犬吠聲,因為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看門狗」,禮下而且狗的至今氈屋狂叫聲十足具有震攝效果;蒙民與所養犬隻間的互動關係,絕對不同於我們對於「汪星人」的仍有人住寵物概念。

當我第一次接進友人的年前蒙古包之際,一隻體型壯碩、古包毛色黝黑,蒙古蒙古名為兩側眼角帶有土黃圓點,包文從遠處看似有四顆眼球的化巡大型獒犬,瘋狂地沖著我齜牙狂吠,禮下但因本人曾有飼養大型犬「英國古代牧羊犬」與中型犬「可卡」的至今氈屋經驗,所以當時與狗的仍有人住互動,總抱持「可愛寵物」、年前「不會咬人」等態度去面對,因此毫無設防走近那頭「歇斯底里」狂吠的猛獸。

但是這種無知的行為與舉動立刻被蒙古友人趨前制止,並在友人安撫狗兒憤怒情緒之後,才驚訝地回頭看著我說:「我們蒙古人個個都非常怕狗,那種對於狗的懼怕絕對不同於你們,因為蒙古人豢養的看家狗並非寵物犬,而是要訓練牠們成為保護身家安全的『衛兵』,所以我們會盡可能地保留狗的野性,如此才能具備恫赫狼匹襲擾與宵小入侵的護衛能力。」

因此在蒙古經常聽聞有人被狗咬傷的訊息,甚至蒙人探訪自家親戚家門之前,也會特別提醒主人先將「看門狗」拴緊,一切穩妥後才敢下車(或馬),以免遭受犬隻攻擊。

聽完蒙古友人講述原因之後,令我不由得想起《蒙古秘史》內記載鐵木真怕狗的情節,以前很難理解驍勇善戰的成吉思汗為何怕狗?但是經過這次親身經歷,能夠完全理解蒙人怕狗的箇中原由;由於「寵物狗」和「戌衛犬」所扮演的角色與承擔的負任完全不同,所以不同民族對於狗的認知也就出現天差地別的差異,因此本人也終於理解成吉思汗曾將四名貼身護衛:者別、忽必來、者勒蔑、速不台,特別冠上「四狗」的英勇稱號,藉以標榜他們具有忠心與忠勇等獒犬性格與特質。

包內禁忌

不同民族因各自信仰和文化的差異,形塑出獨特的儀節觀念與禁忌行為,同樣在蒙古包內也有許多必須遵守的禮儀與不可違逆的禁忌;此初次踏入蒙古包的我,雖說不明就理地跟著學、照著做,但是深信這些儀式和禁忌的形成必有其悠久的智慧結晶與文化意涵,以下列舉幾項進入蒙古包內必須遵守的儀節和禁忌。

首先,在進入包中接受主人奉(奶)茶招待時,必須將兩手袖口打點整齊後,才能以左手掌輕托右手肘的姿勢伸手接碗,絕不可伸出捲起袖口的手去承接,否則恐對主人產生不敬的輕蔑之意。

其次,蒙古包正中的爐灶是象徵家族香火傳承的聖地,絕對不可將垃圾、污水或雜物等隨手丟入火堆,也不可為了取暖而將腳底面向灶旁或在灶上晾曬衣物;再者,蒙古包的傘狀樑架、中央支柱與出入門檻等構件亦不可攀附、倚靠或踩踏,因為這些部分乃是代表主人家庭穩固和身分地位的象徵。

最後,因為蒙古包內的空間有限,家人和訪客除可靠坐床緣之外,一般多是席地而坐,但腳底方向不可正對爐灶、佛龕或長者,甚至有時因移動或伸直腿腳,不經意踩(踫)觸他人腳部之際,必須立刻伸手輕握對方表達歉意,這種特殊的致歉方式,對我而言甚是新鮮,因為往後每當在人潮擁擠的市場、街道或節慶場合,蒙人因擁擠而誤踩我的腿腳時,他們總會如反射動作般向我握手致歉,而我也入境隨俗地大方伸手回應。

蒙古包區
蒙古首都烏蘭巴托市周邊環繞的「蒙古包區」|Photo Credit: 楊俊業博士 提供

盥洗如廁

蒙古包內並無任何隔間,也無藏身私密之處,所有成員的日常作息只能在大約八坪的空間內完成,其中當然包含盥洗與如廁的解決;因為蒙古高原氣候乾燥及用水取得困難等條件限制,草原蒙民實在無法每日洗澡,通常平均一週二次會在蒙古包內,用濕毛巾擦拭全身的「乾洗」方式清潔肌膚,而女性成員便會趁著家人在外放牧之際,緊抓時間在包內完成「乾洗」動作。

蒙古首都烏蘭巴托市周邊環繞的蒙古包區,因為沒有自來水和熱水供應系統,區內所需的日常用水必須購自公(或私)營的地下水供給站,而多數蒙民因無力負擔或建造家用盥洗設備,所以包區內住民除在家進行「乾冼」外,平均每週也會一至二次前往付費公用浴室洗澡,但是居住在俄式公寓或新式大廈的蒙人家庭,因公寓或大廈配備有便利的中央冷(熱)水系統,自然也可以每天洗澡。

由此可知,居住在草原或蒙古包區的牧民,其實並非不愛每天洗澡,而是受到自然條件與經濟因素等限制,只得被迫適應缺水的生活環境;蒙古一則關於牧民洗澡的笑話:「一位居住在城市的女兒去牧區探望父親時,詢及父親最近何時曾洗過澡?父親很自然地回答:就在上次下大雨的時候啊!」,或許這是一則笑話,但其實反映了蒙民在草原生活的艱困實況。

蒙古包內無處設置廁所,因此每當寒風凌冽的冬季或在漆黑無光的深夜,蒙人若要如廁,就必須提起勇氣衝出包外迅速解決,而在蒙古包區內的家庭,則會選在自家柵欄內的遠處角落,挖掘一處深達二公尺、寬約一公尺的立體坑洞,並在上方用木板搭建遮蔽棚物,這種造型與台灣舊時的茅廁(坑)雷同,只不過蒙古因氣候乾燥寒冷,茅坑內的排泄物不易滋生蛆蠅,發出惡臭,所以雖然整個蒙古包區內的各家各戶都挖有茅坑,但是區內空氣卻幾乎嗅聞不到任何異味。

萬用氈屋

當年派赴蒙古服務之前,本人曾經在高雄一家標榜「蒙古風味餐」的地方用餐,該餐廳以改裝「蒙古包」做為獨立包廂,而在每個包內裝設冷氣機來改善用餐環境,但是每當我向蒙古友人描述這種帶有冷氣機的改良版蒙古包時,蒙古友人總會認為是我刻意瞎編的玩笑話,因此總能獲得在場友人哄堂大笑的歡樂氣氛。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