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台胞坚持手作古早味 “亚歌爷爷”的芋圆出圈“山城”
中新网重庆3月12日电 题:七旬台胞坚持手作古早味 “亚歌爷爷”的亚歌爷爷芋圆出圈“山城” 中新网记者 钟旖 凭着一份手作芋圆的手艺,来自台湾台北的旬台郑奕耀老人用20年时间,在山城重庆以“亚歌芋圆”品牌圈粉了一批粉丝。胞坚 在社交媒体上,持手城网友亲切地称他为“亚歌爷爷”,作古早味软糯Q弹的圆出大块芋圆烧仙草作为招牌饮品常引民众排起长龙。“最多时,圈山一天卖出1600多杯。亚歌爷爷”71岁的旬台郑奕耀12日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说,他正在注册“亚歌的胞坚传承”商标,让这一充满台湾古早味的持手城品牌技术既帮助更多年轻人创业,也传承美食文化。作古早味 郑奕耀从小在阿里山长大,圆出壮年时走南闯北,圈山自20世纪80年代起“大陆几乎走了个遍”。亚歌爷爷2002年,钟情于重庆人的耿直、热情,他成为一名“重庆女婿”。 “我从小是看着爸爸做粉圆长大的。满满一大碗粉圆加一大勺白糖,我捧着碗咕噜咕噜就吃完了。”流连于记忆中乡愁的味道,郑奕耀遵照父亲“一定坚持手作”的嘱咐,专心经营独具台湾特色的饮品小吃,开启大陆创业之旅。 守着一间14平方米的小店,郑奕耀不断跟着消费趋势调整销售模式。大锅炖煮的热烧仙草大家不接受,就分杯摆放在保鲜柜里。小小粒的芋圆吃起不过瘾,就颠覆性地做成大块椭圆状,“没想到阴差阳错,芋圆成了市场独一份的主打产品”。 “做美食很讲究,捶打20下还是30下味道都不一样,不能偷懒。”尽管已年过七旬,郑奕耀仍坚持每天花费七八小时,手工制作烧仙草原料,用拳头将粉团敲成充满糯性的芋圆,往往需要数千次的用力。记者注意到,他的右手中指骨节已突出变形。面对“是否感到辛苦”的疑问,郑奕耀乐观地回答:“质量一定要摆在第一位。忙碌可以让自己活动筋骨、身体结实。” 2018年,突然涌入的自媒体让郑奕耀的手作芋圆“火”出圈,五湖四海的网民争相“打卡”,店内销量从日均百杯跃升至千杯。尽管意外走红令人措手不及,但对“一辈子做甜品”的郑奕耀来说,求变创新与匠心传承才是其最为看重的。 近年,他尝试用紫薯、台湾金山香芋、西兰花等开发出双色芋圆、三色芋圆;因儿子接过衣钵在台湾也从事餐饮,小小的店面就成了台湾美食的风向标。芋圆丸、棺材板、爱玉鲜果捞……郑奕耀说,其本心就是把台湾特产带来大陆,增进两岸交流了解。只要有人说“想吃”,他就会根据流行引进学习。 “一门手艺、一门技术若需要传承,最重要的是用心。”郑奕耀认为,好的技术不能藏着掖着,行业永续发展需要业界共同维护。面对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学徒,他基本来者不拒,更期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有个学生徒弟,深夜打出租过来,捧着刚做的芋圆让我品尝,我感到很欣慰。”郑奕耀回忆说。 “在大陆的生活虽然很忙,但是很开心。”郑奕耀透露,新春伊始,自己又新开了几家门店。他正鼓励儿子抓住机会“登陆”发展,以美食“架桥”,齐心传播台湾古早味。(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农忙时节护农资 江西公布12个假冒伪劣化肥类典型案例
- 台湾青年许峻源的“吉他缘”:“实现当初的梦想”
- 良种一粒重千钧(人民时评)
- 推动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水平
- 今天中东部将迎大范围晴朗天气 华南多地气温继续下跌
- 多国和国际组织重申恪守一个中国原则 外交部:正义之声、和平之声
- (台青话融合)“90后”台湾女生深耕大陆乡村:为两岸农业创造更多可能性
- (台青话融合)“90后”台青投身大陆亲子行业:持续摸索市场,就不缺机会
- 普及救治知识 提升诊疗水平
- “00后”台青阙郁璇“登陆”筑梦 冀更多台生“不迷陆”
- 民进党当局宣布解禁日本核食 外交部:相信广大台湾同胞的眼睛是雪亮的
- 台湾女烘焙师在陆两度创业 盼两岸更“甜点”
- 浙江杭州开展电梯应急救援演练
- 外交部谈英国前首相特拉斯窜台:过气政客刷存在感是为个人私利
- 【青听·两岸】台湾宜兰姑娘“登陆”成百万粉丝博主:已经是半个河南人
- 国防部:正告民进党当局 “以武谋独”死路一条
- 共审理国家赔偿案件31.8万件,一文回顾国家赔偿法颁布三十年
- 外交部发言人:坚决遏阻一切“以台制华”图谋
- 台湾“理工男”南京深耕高端制造业
- 台籍医生在大陆:“融陆”生活渐入佳境
- 搜索
-
- 友情链接
-